多排螺旋CT 对胃癌T 分期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1-01-19 11:56王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期
关键词:螺旋准确率胃癌

王亮

胃癌属于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临床多以放化疗等辅助手段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几率。随着人们饮食多样化的发展,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呈持续递增的趋势,然而,由于胃癌早期缺乏较为明显的临床表现,导致大部分患者未能及早的进行治疗,到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阶段,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指征,因此,科学合理的早期诊断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病情的治疗难度,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目前,临床常采用影像检查辅助诊断的方式帮助患者提高诊断准确率,基于此,本文对比和分析了多排螺旋CT 对胃癌T 分期的诊断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60 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30 例。观察组男18 例,女12 例;平均年龄(53.24±9.84)岁。参照组男16 例,女14 例;平均年龄(53.22±9.3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2]:①已确诊为胃癌;②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3]:①精神障碍患者;②电话联系不到的患者;③沟通障碍患者;④合并其他心、肝、脏疾病患者。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经腹超声诊断:仔细观察深呼吸或超声探头体外加压时病灶及胰腺和肝脏间相互运动情况。观察组采用多排螺旋CT 诊断:扫描前予以3.5 ml/s 静脉注射100 ml 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50),注射完成30 s 后扫描患者的膈圆顶下至肾下极,扫描参数:准直为0.5 mm,螺距因子为53,有效层厚为0.5 mm,旋转时间设为0.4 s,扫描时间定为6~9 s。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诊断满意度、诊断方法的医师评价。①诊断满意度:采用本组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②分期判定标准:T1 期:浸润至黏膜或黏膜下;T2期:浸润至肌层或浆膜下;T3 期:穿透浆膜层;T4 期:浸及邻近结构。③诊断方法的医师评价:采用自制量表对诊断方法做出科学性与安全性评价,满分40 分,评分越高代表评价程度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对比 病理结果:观察组患者T1 期13 例、T2 期10 例、T3 期6 例、T4 期1 例;参照组患者T1 期12 例、T2 期10 例、T3 期6 例、T4 期2 例。观察组患者诊断总准确率为76.7%,高于参照组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1 期诊断准确率为69.2%(9/13),高于参照组的25.0%(3/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2、T3、T4 期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诊断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诊断总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诊断满意度对比[n(%),%]

2.3 两组诊断方法的医师评价对比 观察组科学性评分、安全性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诊断方法的医师评价对比(,分)

表3 两组诊断方法的医师评价对比(,分)

注:与参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有着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征,多发于40~60 岁的人群,且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胃癌主要可分类3 种类型:巨块型、溃疡型及弥漫型,其病灶部位主要集中在幽门窦部、贲门部、胃小弯等部位。目前,临床对于胃癌的致病因素尚未有明确定论,但大多研究表明其致病因子主要与饮食、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遗传等因素有关[4]。胃癌患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较易被患者忽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初步诊断方向,导致出现漏诊与误诊等现象,使得患者中晚期才被确诊,延误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因此,积极有效的早期诊断能够有效降低病情的治疗难度,为治疗方案制定和预后改善提供重要依据,提高治疗效果[5]。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技术与设备的发展,多排螺旋CT 诊断技术已被使用于胃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能够实现从不同角度、直观观测到患者的组织病变与具体情况,具有准确性、安全性与高效性。CT 诊断具有较高分辨力及良好解剖结构显示能力,因而是诊断胃癌的重要手段,CT 诊断技术主要利用相关的影像学技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确诊,与传统的超声诊断或其他的影像学诊断方式相比,多排螺旋CT 能够提高胃癌分期诊断的准确性,可以为胃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帮助医疗人员了解到病灶的具体状态,进而施以针对性的治疗。虽然超声等检测技术能够予以T3~T4 期胃癌患者较高的确诊率,但对于T1~T2 期的胃癌患者来说,病灶部位直径过小,超声等诊断效率不佳,极易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因此,并不适用于临床的诊断当中。有相关研究表明[6],螺旋CT 在小病灶的检测上有着良好的检测效果,能够有效的检测出直径<5 mm 的病灶,且准确率较高,与常规的检测手段相比,更具检测优势,能够满足T1~T2 期胃癌患者的病灶检测需求。还有研究表明,螺旋CT 诊断技术能够更为清晰地检测出病灶与周围组织状态,有效提高临床检测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因此,螺旋CT具备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观察组诊断总准确率、T1期诊断准确率、诊断总满意度、科学性评分、安全性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这一理论的临床适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综上所述,胃癌患者应用多排螺旋CT 诊断效果优于经腹超声诊断,在胃癌T 分期中早期的确诊率较高,能够有效检出早期病变,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与依据,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够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螺旋准确率胃癌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