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振邦 广东正方圆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提升。水资源和各行业发展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疏浚行业获得长远发展,在海洋工程、水利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航道疏浚中应用最多的便是耙吸挖泥船,该设备的灵活应用有助于疏浚工程效率提升,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
本文以某航道疏浚工程为例,疏浚总长度为14km,宽度120m,运距均值为25km,疏浚总方量为240万立方左右。采用两艘舱容1500m3耙吸挖泥船开展疏浚工程,以溢流施工法进行疏浚。在该项工程中,疏浚位置在河流交叉口处,施工重难点为:一是潮汐变化值较大,水域情况复杂,在施工中可充分发挥海水冲刷的作用,促进工程效率提升;二是航道线路狭窄。该区域河流分布较为密集,大部分水域航道较窄,为工程施工带来不便;三是运输距离较长。为了符合当地环保要求,在疏浚工程中施工现场与抛泥区相距较远,致使施工效率降低。
耙吸挖泥船可一边航行一边挖泥。在实际施工中,船体航行时拖拽耙头朝着前方移动,重点挖掘水下土层的泥砂。在泥泵抽吸作用下,将泥浆从耙头吸口吸入,经过泥泵排出后输入泥舱之中。待泥舱中装满泥砂后,在航行到抛泥位置,经过底部泥门自行将泥砂卸空,再折返到原地开展挖泥作业。当泥舱未完全装满时,可以继续装载,通过溢流筒溢流,使装舱土方量增加。在实际施工时,还可以通过液压系统对溢流筒的高度进行调整,调整舱内的水位,进而有效控制溢流量。在航道疏浚中,主要采用耙吸挖泥船来实现,该设备的结构包括以下内容。
该设备为船体的重要部件,包括吸头、格栅、耙齿、外壳等多项内容。在实际施工时,耙头逐渐切削河流底部的土壤,使结构逐渐松散,整体强度降低,经过吸管吸入到泥泵当中。为了符合多种土壤质地要求,保障最佳切削效果,通常在耙头位置安装液压装置、传感器等设备,使其能够根据土壤性质自由调整切削方式,提高破土效果。
该部件在耙头与船体连接处起到纽带作用,利用管道与泥泵相连。根据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单管、双管两种。为提高施工效率,当前耙吸船大多采用双管配置,为两管总和。在实际施工中,河底地形不够平坦,为使耙头在应用中自由调节幅度,多采用多段式吸管。
该部件的功能在于通过压力差将淤泥抽取上来,再输入到泥舱中存储。在全生命周期中,一些密度与颗粒较大的物质均会沉降到舱底,小密度物质与少部分海水置于泥舱上方。当舱中物质量逐渐增加时,海水与小密度物质便会从舱体上方溢流堰溢出,使舱中只剩下大密度物质,这时便会到指定区域将泥砂卸载出来。
根据工程区段不同,可将主航道分为三段,如下图1所示。A航道与后两段相比,工程量相对较大,运输距离较远,且土质较差,以淤泥土为主,沉淀装舱难度较高。如若采用传统施工模式,因淤泥无法快速沉淀,则会制约装舱效率提升,减少每船的装载量,加上运输距离、水深等因素影响,施工效率将低于后续两端。因A段处于河流交叉口,为了提高疏浚效率,通过增加溢流的方式达成目标,其中A段采用耙吸船,B和C段采用绞吸船。
对于不同航段来说,挖泥船中的舱容量为1500m3,具体参数如下:A段运输距离均值为35km,以淤泥质土为主,水深为-6—-8m之间,挖槽长度为3.5km,工程量约为120万立方;B段运输距离均值为30km,上层为淤泥,下层为细粉砂,水深为-8—-10m之间,挖槽长度为4km,工程量约为60万立方;C段运输距离均值为25km,以中砂为主,水深为-9—-11m之间,挖槽长度为5km,工程量约为70万立方。为了提高耙吸船应用效果,主要采取以下应用措施。
3.1.1 装舱时间选择
该项因素对单船周期与泥舱装载土方量具有直接影响。在该工程中采用的4500m3的耙吸船,只需15分钟即可全部装满。但舱中混入的泥浆密度较低,土颗粒需要一定的沉淀时间。当泥舱装满后,仍可继续泵吸泥浆进舱,使舱内部上层小密度的浑水溢流循环出舱,当载重量达到最高值时,便要停止装舱,此时便是最佳时间。在该项目中,因施工运输距离较远,土质情况不同,可采用试挖法得出最佳装舱时间。对三段各试挖3段,A段最佳时间为33分钟,B段为32分钟,C段为30分钟。
3.1.2 乘潮施工
根据上图可知,在A段位置为河流交叉口,可根据该流域的潮汐规律,在实际工程中将其当作船的溢流区,在区域施工中通过降低溢流堰高度,将小密度的物质排出,延长施工时间。据调查,该区域的潮汐变化与水流方向相同。在涨潮时,水流从南侧向北侧流动;待落潮时,水流朝着西南方向流动。在该工程中可通过总结潮流涨落规律,凭借潮流动力使乘潮施工频率增加。项目组可派遣人员记录潮流特征,总结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合理安排施工地点与时间,才可取得更加理想的乘潮效果。
3.1.3 降低船舶阻力
图1 案例工程简图
该指标可促进施工能效显著提升,以摩擦力为主要因素。根据大量数据表明,摩擦力在总阻力中占比70%,在低速状态下比重更高。船体粗糙度每天提高50mμ左右;当该项指标不超过20时,粗糙度每增加10mμ,燃料消耗量便会提高1%;当粗糙度超过230mμ时,同样会使燃料增加。可见,油耗与表面光滑度具有直接联系。在该项目中水深在-6—-11m之间,船体外表吸附着海生物,影响船只使用。对此,应定期对船只外壳进行清理,通过喷涂减阻涂层等方式,避免海生物吸附,促进船舶效能提升。
在疏浚工程完毕后,施工结果达到预期目标,主要为:A段的运距均值为35km,工期为162d,实际工程量为121万立方,每船施工量均值为1083.3立方,单位时间产量为7469立方/d。B段的运距均值为30km,工期为75d,实际工程量为592万立方,每船施工量均值为949.5立方,单位时间产量为7467立方/d。C段的运距均值为25km,工期为95d,实际工程量为79万立方,每船施工量均值为1006.4立方,单位时间产量为8315立方/d。从上述结果可知,尽管耙吸船的施工区中土质、运输距离存在劣势,但船只平均施工量超过绞吸挖泥船,每天单位产量与B段较为相近。由此可见,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可使耙吸船的疏浚效果达到最佳状态。根据疏浚工程研究可知,因耙吸船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施工效率较高,可将其应用于复杂水域、劣质土质的作业中,根据工程实际选择相应工艺和船型,对提高整体疏浚工程效率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航道疏浚工程中,耙吸挖泥船作为主要设备,在施工中受工地情况、船机状态、施工工艺等多项因素影响。对此,应结合当地工程特点深入分析,通过合理选择装舱时间,总结潮流涨落规律,凭借潮流动力使乘潮施工频率增加,定期对船只外壳进行清理,喷涂减阻涂层降低船舶阻力等方式,促进挖泥船效能提升,为后续疏浚施工积累更多经验,实现降本增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