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洲水利枢纽船闸通航现状分析及对策

2021-01-18 23:29倪萍艳
水运管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长洲航段梧州

倪萍艳

1长洲水利枢纽下游航道情况

长洲水利枢纽位于珠江水系浔江干流下游河段,是浔江下游广西境内的最后一个规划梯级,是西江黄金水道的咽喉。该枢纽于2007年蓄水运行,2015年建成长洲三线、四线船闸并通航,有效缓解了日益增长的通航需求与船闸通过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长洲水利枢纽至界首段Ⅱ级航道约24 km,分布有龙圩水道、洗马滩、鸡笼洲、界首滩等4个浅滩,受枢纽清水冲刷、河床下切、航道整治工程及自然来水量变少等因素影响,航道水深在枯水期下降明显。目前该航段正在实施3000吨级航道整治工程,而下游界首至肇庆段3000吨级航道扩能升级工程已于2019年1月完工,西江航运干线的广东境内航段全线可常年通航3000吨级船舶。随着西江黄金水道作用的显现,长洲水利枢纽下游航道水深不足与通航船舶数量激增的矛盾日益突出,长洲水利枢纽坝上坝下航段在枯水期时常会出现滞航情况,坝下至界首航段成为了西江黄金水道航运发展的瓶颈。张明等对长洲枢纽坝下河段的梧州水文站输沙量和含沙量变化及河床变形状况进行了分析,黄卡等对长洲枢纽下游水位与流量关系的变化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欧诚等嗍对长洲枢纽下游航道枯水位降落值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本文结合日常管理工作,分析长洲枢纽坝下碍航原因、总结经验并提出对策。

2长洲小利枢纽通航现状

长洲船闸与上游老口、邕宁、西津、贵港、大藤峡、桂平等船闸由广西西江船闸运行调度中心联合调度,船舶通过桂平船闸和长洲船闸,只需报到缴费一次,提高了过闸效率。

根据《梧州市西江黄金水道通航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西江通航突发事件按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条件分为四级:Ⅰ级为特别重大,即西江航运干线(梧州段)航道长时间断航;Ⅱ级为重大,即长洲船闸上游或下游滞航船舶超过600艘并持续48 h以上,或上下游滞航船舶总数超过1000艘并持续48h以上;Ⅲ级为较大,即长洲船闸上游或下游滞航船舶超过300艘并持续48 h以上,或上下游滞航船舶总数超过500艘并持续48h以上;Ⅳ级为一般,即长洲船闸上游或下游滞航船舶超过150艘并持续48h以上,或上下游滞航船舶总数超过200艘并持续48h以上。

2020年11月—2021年1月,广西大部分地区连续无有效降雨日已达39d以上,部分地区82 d,全区平均降雨量为22.3 mm,比历年同期少8成,自然来水量锐减,航道水位较低,通航形势严峻。2019年和2020年梧州市西江黄金水道通航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急响应Ⅲ级(较大)1次、2次,Ⅳ级(一般)2次、1次,交通、海事、水利、电网、企业等单位全力协调合作,将影响降到了最低。据统计,2020年长洲枢纽船闸通航船舶14.7万艘次,过货量达1.51亿t,环比分别下降7.43%和增长3.96%,超越三峡船闸成为天然河流过货量第一船闸。2020年长洲船闸逐月过闸船舶量及过货量见图1。

受春节返乡停工及新冠疫情暴发两种因素叠加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过闸船舶量及过货量明显少于其他季度;11月过闸船舶量及过货量较少是由于长洲枢纽上游来水量较同期偏少,为了确保航道畅通,航道管理部门要求航运企业采取减载通航措施。

3长洲水利枢纽滞航原因

3.1长洲水利枢纽坝下河床下切

水利枢纽对泥沙起到一定的拦截作用,长洲水利枢纽至界首河段表现为少沙河段,泥沙主要为悬移质。据梧州水文站统计,该河段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281kg/m。枢纽运行至今,坝下河段以清水冲刷为主,同时受航道整治、采砂等因素共同影响,河床发生了大幅下切,枯水期枯水位下降明显,表现为:2019年坝下引航道典型枯水位为3.78m,较2008年的5.27m降落了1.49m;2019年梧州水文站航道典型枯水位为2.36m,较2012年的2.81m降落了0.45m。

3.2航道水深不能满足通航需求

长洲水利枢纽是以发电及防洪为主,兼顾航运、供水、灌溉、补水压咸等综合利用功能的水利枢纽,发挥着日调节作用,枯水期自然来水量较少,发电下泄流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坝下航道水深。据统计,2020年长洲坝下航道水位低于航道最低设计通航水位共73d,龙圩航道站水位日变幅为0.1~2.2m,梧州航道站水位日变幅为0.1~2.3m,对坝下航道水深影响明显。当长洲一线、二线船闸门槛通航水深无法保障设计最低要求时,将无法正常使用。

3.3船舶偏航触礁搁浅

广西90%以上的内河水路货运需通过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而西江沿线港口货物吞吐量的不断攀升和船舶的大型化使船闸通航更为繁忙。河床基岩以花岗岩为主,卵石分布不均,个别河段在枯水期基岩裸露,长洲坝下航道宽度为80~160m,两岸分布着新港码头、紫金村码头、中储粮码头及李家庄码头,船舶停靠装卸货时占用或靠近主航道,往来船舶为了避让,极易偏航触礁搁浅,对航道的通航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3.4超航道水深配载

梧州航道养护中心根据长洲水利枢纽来水量、出库流量预测,提前对坝下航道水深进行预报,为通过长洲坝下航段的船舶提供吃水参考,上级部门通过综合分析,发布船舶限载通告。但是,仍有部分港口码头企业、航运企业超坝下航道水深进行配载,导致发生坝上坝下滞航事件,使长洲枢纽航段通航形势严峻。

3.5航道施工

2020年9月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建设二期工程(长洲坝下至界首段24 km)全线开工,为保障施工和通航安全,海事管理部門对长洲枢纽坝下航道实行临时交通管制,采取“半幅施工,半幅通航”的模式。为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施工对通航的影响,长洲枢纽船闸于9月8日开始实施单向调度,即每日08:00—20:00调度下行过闸船舶,20:00—次日08: 00调度上行过闸船舶。单向调度有效减少了施工与通航的相互影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船闸运行效率,长洲枢纽船闸日最大调度船舶数由550艘次下降至460艘次左右,待闸船舶明显增加。

4保畅通措施

西江沿线港口货物吞吐量不断增长和大型船舶通航密度日益增加,需采取有力措施,减少滞航情况发生,保障航道安全畅通。

4.1形成工作机制

为加强广西内河船闸通航突发事件应急协调工作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交通运输、海事、水利、电力、应急、气象等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统筹考虑防洪、供水、航运、发电、生态等用水需求,推动内河船闸通航突发事件应急协调工作制度化和程序化,保障广西内河船闸通航安全畅通,上级部门制订了广西内河船闸通航突发事件应急协调工作机制,成立应急协调指挥部,交通、水利、应急、海事、气象、电力及船闸管理部门等组成单位各司其职,部署保通航畅通工作,研究枯水期等特殊情况下优先保证航运等重大事宜,以减少滞航现象的发生。

4.2加强水位监测及预报

梧州航道养护中心在长洲坝下设置了长洲坝下、龙圩航道站、梧州航道站、界首等水位自动监测站。依据上述水位站及梧州水文站实测水文资料分析水位与流量关系,结合长洲枢纽来水量及出库流量预测,对坝下航道水深进行预测,并及时向港口码头企业、航运企业发布公告,督促并指导港口码头企业、航运企业根据水深进行合理配载,避免长洲枢纽航段发生滞航事件。

4.3优化调度机制

根据水情变化动态优化调度方案,实施枯水期过闸出港“双限制”、分时段分载质量集中调度通行,避免出现大规模滞航。上下游船闸联合调度,严格控制实地报到船舶数,超出部分采取预约报到方式,视坝上、坝下待闸船舶情况实行时间上的灵活调度,科学优化调度方案。

4.4加强执法

船闸管理部门加强过闸船舶吃水现场核查,由海事、交通等部门联合加强巡查执法,上下游联动,规范船舶锚泊待闸;海事部门对瞒报、谎报船舶吃水的行为依法处罚,同时加强对船舶的安全宣传教育,及时处置险情。

5结论及建议

长洲水利枢纽作为西江航运干线的关键节点,其通过能力有限,但隨着船舶货运量爆发式增长,长洲水利枢纽船闸通过能力成为西江航运发展的瓶颈,同时也制约着沿江产业发展。长洲水利枢纽枯水期正值水路运输航运高峰,其上游来水量减少,下游航道水位常年低于最低设计通航水位,货运通过量与船闸通过能力的矛盾越发凸显,同时受河床下切、航道施工、航运发展叠加影响,船舶滞航现象常发。为了保障长洲船闸的安全畅通,更好地促进航运企业的发展,助力沿江经济的腾飞,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大力推动船舶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实现新建货运船舶标准化,提升船舶过闸效率。

(2)待闸船舶联合巡查常态化、机制化。由交通、海事及船闸等单位持续开展联合巡查,构建信用评价体系,依据各自职责对谎报、瞒报船舶吃水,不按船舶限载吃水要求减载,破坏助航标志,影响通航秩序等行为进行依法依规处理。

(3)长洲水利枢纽下游航段水上险情事故多发,应改造和完善海事监管系统,强大应急救援队伍和设备,在相关政策及资金上给予支持,建立完善的西江航运干线快速有效处置水上突发险情机制,提高货运集散效率及港口货物周转通关效率,减少船舶积压滞航事件的发生。

(4)加快打造西江黄金水道升级版,全力推进西江航运干线提级改造工程,实施长洲水利枢纽五线船闸工程及改造一线、二线船闸工程,同时不断优化船闸调度方案,以提升西江流域船闸通航效率。

(5)调整完善港口规划,交通、海事、水利等部门可根据通航情况布设临时应急锚地,进一步强化锚地锚泊管理,以缓解长洲水利枢纽航段船舶过于集中的局面。

猜你喜欢
长洲航段梧州
陈代南
文化自信视角下梧州岭南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
赞船工
一城一舰 心心相印
选拔赛
长洲水利枢纽建成“船舶吃水智能化检测与预警系统”
太平清醮
我的家乡最美之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