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会敏
一、单元解读:
本单元以“改变”为主题,编排了4篇引人入胜,有思维价值的童话故事,让孩子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还能有一定的思考。《大象的耳朵》通过改变告诉我们勇敢做自己,《蜘蛛开店》讲述了只做简单改变,关键地方没变而带来的趣味故事,《青蛙卖泥塘》改变让泥塘变得越来越美,《小毛虫》不断努力、不断改变,不断成长。
本单元重点是让孩子学会“借助提示讲故事”。《大象的耳朵》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怎么改变,《蜘蛛开店》借助示意图讲故事,《青蛙卖泥塘》通过分角色表演的方式再现,《小毛虫》借助相关词句与图片讲故事。这是在已有基础上的集中训练与进一步提升。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一到四年级都有涉及,每次出现都担负着不同的训练任务。一年级上学期,童话篇目不多,主要让孩子们通过童话学到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道理;一下童话篇目增多,或集中、或分散于不同单元内,童话给孩子们带来更多有趣的科学知识和生活道理;二上,童话篇目仍然不少,在传播知识的基础上,多了能力的训练。二下童话篇目分布更为集中,也更侧重能力的训练,如第七单元以改变为主题,锻炼借助不同方式复述童话内容:三上童话集中在三、四单元,旨在引导孩子们体会童话魅力,展开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三下未涉及童话故事,但在第八单元习作中安排了“根据提示,编写童话故事”的要求,作为三上的进一步提升;四下更深一步引导孩子学会如何读童话,从童话中感受人物真善美,大胆想象新编故事。低年级的童话让孩子领略到童话的特点,为中高年级童话的学写做了铺垫。
本单元童话故事,除了让孩子体会到童话趣味的内容,引人深思的道理之外,更重要的是注重锻炼孩子讲故事的能力。
不同年级有不同年级的复述训练目标。在经历一上按要求将自己想的话表达出来的训练之后,一下《端午粽》开始出现了讲故事这样的复述要求,让孩子们试着把别人的话转述出来。二上引导孩子学习用不同方法进行复述,如《小蝌蚪找妈妈》看图复述,《大禹治水》按顺序复述完整故事,《风娃娃》借助提示复述;二下《千人糕》制作方法的部分复述,《小马过河》借助词语讲完整故事,第七单元是比较集中的复述训练,借助不同的方式进行复述,《羿射九日》进一步提供了借助故事支架进行复述这样的方法。低年级复述只要求孩子们以讲故事的方式大致说清故事内容。中高年级,对复述内容上有了更高的要求,三年级借助不同的抓手详细复述,四年级根据文章脉络简要复述,五年级通过想象故事情节创造性复述。低年级的复述方法性的学习,为中高年级更高要求的复述提供了方法与能力基础。
二、学生情况:
在识字方面,本班学生大部分能灵活运用已学识字方法,进行字音字形方面的学习。自主探究、查阅资料对生字进一步了解,这一方面比较欠缺。
对文本解读方面,基本全员能做到提取简单信息的要求。
文章复述方面能力不算弱,能较为细致的复述部分内容,少部分同学能比较完整流畅地复述整个故事。约4人复述能力稍弱,《小马过河》故事讲述时没能按要求完成复述。
三、单元目标:
认识60个生字,读准5个多音字。会写38个字、39个词语。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大致把握故事内容,借助提示讲一讲、演一演。
对文中有思维价值的句子,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四、《蜘蛛开店》教学设计
(一)文本分析:
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的是一只蜘蛛因为寂寞无聊,想开一家商店,因为思维简单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最终落荒而逃的事情。故事情节简单,一波三折,内涵丰富。“卖口罩”、“卖围巾”、“卖袜子”3部分故事情节相似、写法相似,都是按照想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是谁、结局如何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的3幅插图,与故事内容相对应,小动物们不同的表情也能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文章,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店、蹲”等15个生字,会写“店、决”等10个字,会写“飞虫、无聊”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根据示意图讲故事。
3、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三)课时目标:
1、认识“店、蹲”等15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
2、根据示意图讲故事。
(四)教学过程:
1、读文识字、交流预习单
(1)请几位同学接力读课文,说明要求。
(2)交流重难点字的识记方法。
自己拼读组词,小老师带领拼读组词。
(3)交流在预习中收获的好词句。
展示自己积累的好词句,选词或句,试着简单说说喜欢的理由。
(4)开火车读、齐读词语。
2、共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蜘蛛为什么开店?
随文识字“蹲”“寂寞”
(2)小蜘蛛可不想一直这样下去,所以它做了一個决定,是什么?
随文识字“商”“店”
(3)默读2—11自然段,思考蜘蛛想开什么店?卖什么?都来了哪些顾客?从文中圈出来。(边回答边让学生完成示意图)
(4)再读课文,思考蜘蛛本来觉得都挺简单的,但实际结果如何呢?
3、根据示意图讲故事
(1)单独分片段尝试
(2)小组分工合作,讲故事
(3)挑战独自讲完整故事
4、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视情况拓展或做结束语)
(1)你觉得蜘蛛会不会继续开编织店?
(2)如果会的话他会编什么?你有没有好的建议送给它?
如果不会,它可能还会开什么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