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舒华
摘要
“双减”政策的提出,意味着教育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跨学科领域的教学能实现这个目标,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材为例,将跨学科教学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教学设计,致力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字 “双减” 跨学科教学 小学数学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融合。
1、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转变教学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能把不同类型的东西向学生展示,例如有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还可以创设、模拟多种情境符合教学内容的设计;还可以使不同地区的学生可以面对面交流,实现了资源共享。例如在学习《圆柱的认识》这一课的内容,通过点线面的引入,用动画的形式真正理解线、面、体的形成过程。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活动过程,突出优越性。
(1)能够增强自主探究,提升能力
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自主探究思考的一个过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脑海中建构模型。在《圆的认识》中,思考:“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借助动画让学生观察正方形、椭圆、圆形的车轮运动情况轨迹,从而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有利于展示过程,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虽然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它并不能作为教学的主要部分,只有动手实践过才能印象深刻。学习《圆的面积》,通过让学生利用转化法,动手操作把圆分割成偶数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再通过希沃助手等软件的投屏展示,体会圆分成份数越多的情况下,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二、小学科学在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融合。
1、整合教学内容重视教学设计
在数学的教学中融入科学实验、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有趣的科学问题,要学会把与科学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重新设计教学。现代课堂教学发展趋势是多学科融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创新思维。科学从数学的角度来发现和感悟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使数学趣味化。所以要致力于寻求小学数学课程和科学课程之间的同样的结合点。
以“节约用水”一课为例,课前让学生在家测量水龙头漏水的小
实验,并填好实验报告。课后绘制一幅节约用水的宣传海报。学生的动手操作把科学实验灵活展示,让数学学习方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探究中成长,在实践中提升。
2、寻求小学数学与科学的融合点
对比两门学科的教学,寻求共性之处,才能达到有效融合。分析学科特点以及动手操作需要的材料、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有效融合。根据数学知识与科学共同拥有的本质属性和相同的逻辑关系,找准学生关键能力出发点。
例如六年级下册“认识负数”这一课可以和科学实验中测量温度相融合,在介绍完温度中的负数以后,可以设计一下测量温度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前应向学生说明:实验步骤,测量以及读数时应该要注意的事项。
小学科学与数学学科融合的体现还有影子和比例,温度与条形、折线统计图;位置与方向与指南针,确定起跑线的跑道与惯性等,只有不断地寻找两门学科之间的联系,才能真正做到融合的意义。
三、音体美在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融合。
(一)音乐在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融合
音乐是一种艺术,它具有丰富的情感特点。在听觉上感知音乐律动的美感是一种享受。但数学偏向于理性思维,看着毫无关联,它们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黄金比”在音乐中的应用。很多乐曲的高潮部分都在整段乐曲时间的0.618处。在乐器上也有黄金比,例如小提琴共鸣箱与整把琴的长度的比是0.618,让学生了解音乐中的黄金比。在课后让学生在家唱歌记录下一首歌的高潮时间与整首歌的时间之比。
在音乐中每个音符所对应的节奏都能够用分数来表示,其中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所表示的时值分别是全音符的 。在数学课堂中融入音乐知识,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
音乐与数学概率中可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中国古乐中的五音按音高顺序排列依次为:宫、商、角、徽、羽,求如果从5个音中任取宫的概率。
(二)体育在小学数學教学有效融合
数学和体育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学科,很多数学问题都与体育有关,如速度、时间少跑得快的问题,追及问题。
以“确定起跑线”一课为例,让学生到操场了解跑道的结构,运动场的道宽、半径、直道的长度,并画出示意图。课后设计实践作业:帮体育老师确定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起跑线。
(三)美术在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融合
美术与数学教学融合中,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图形思维和想象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完“黄金比”后,介绍身边“黄金比”的美,油画蒙娜丽莎的构图等等。通过布置课后实践活动作业:争做小小设计师,测量妈妈的上半身和下半身的高度,计算比值,对比黄金比看比值如何,为妈妈设计一款高跟鞋。
学习完圆柱和圆锥后,布置学生完成思维导图作业。在学生动手绘制数学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知识的魅力。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有效融合需要根据多个学科的特点实现融合,教师要提高课堂实效、创新作业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课堂提质增效得到实现。不同学科的联系,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在多学科融合的背景下真正落实“减负”。
参考文献:
[1]郑黎.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张素贤.多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J].辽宁教育,2021.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2(Z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