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现代作家当中,塞林格算是一个特例,出现这种特例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小说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更是受到大多数青年的喜欢。《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小说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特别是小说中主人公的反叛思想,真实反映出当代青少年的思维和价值观念,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作者主要描述了一个成长时期的青少年的迷茫、困顿、彷徨、叛逆,向人们展示了青少年在成长时期遇到的精神上的问题。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对青少年内心世界的一种探索,对青少年有着很大的启迪作用。
在整部小说中,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称,借助青少年的口吻,展现了当时美国社会中产阶级子弟在现实生活中和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彷徨和内心世界的苦闷,并且向人们描绘了一个青少年成长时期的矛盾心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青少年内心世界的活动及变化趋势。这部小说值得称赞的就是非常真实,通过发生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事情,以现实的手法向人们描绘青少年真实的内心世界。故事中的主人公在不断追求本真和纯粹的童年,也在不断追寻自己的梦想,这反映了当时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也代表了一代人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同时也是一种成长之殇。
一、《麦田里的守望者》故事梗概
作者在开始塑造人物形象时就想将人物塑造成一个典型的青少年的形象,主人公对精神世界极度纯净的渴望,在很大程度上他是童年纯真的自我捍卫者。可是虚伪又非常残酷的美国社会使得他的梦想和现实相差太大,不管是在精神世界还是身体上他都想逃脱,他也只能选择逃避。在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中,他希望人们之间的交流是真诚的、纯真的、可以信任的,然而这在那个社会不是很现实,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他被当时的社会所孤立了。然而,他有着很强大的内心世界,为了不背叛自己,他宁愿抛弃世界,不去在乎众人羞辱和鄙夷的目光,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本真和理想的坚守和执着,这在其他人眼里是无法理解的。其实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中产阶级的子弟,在经济上并不拮据,但是他很迷茫和彷徨、愤世嫉俗、无所事事,还不认真学习。由此可以看出,他与所处的环境是格格不入的,他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适应大城市纽约的生活,可是现实让他感到失望和强大的落差感,这是使得他感到彷徨和无助。于是他想到了逃离,他渴望为孩子们守住纯真,进而找回他的内心世界。在追求过程中他处处碰壁,于是他只好用叛逆来守住自己的纯真世界。在不断的挣扎当中,他逐渐失去了自我,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所以他只能通过精神世界的幻想来填补现实的空缺。
二、《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青春期的成长之殇
(一)追求真理、捍卫童真
主人公霍尔顿被学校开除了,他只好流浪于美国的街头。霍尔顿的内心世界是纯真的,然而他依然染上了当时社会的恶性,成了一个行为不良的人。这导致主人公内心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孩子一般的纯真世界,一个是成人的丑陋和虚伪的世界。霍尔顿正处于要告别纯真走向成人世界的阶段,他的内心感到彷徨和恐惧。于是他的内心世界一直在童年和成人世界中徘徊和游离,既无法融入当下的环境,也回不去童年时光,这使得他更加迷茫、矛盾、孤独。流浪期间,他经常去的地方就是博物馆。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博物馆可以给他带来童年的回忆,是最干净的也是最美好的地方。他的生命里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妹妹和童年女友,所以他对妹妹总是照顾得无微不至,而他的童年女友总会给他带来温暖和甜蜜。为此,他总是采取各种办法来保持她们无邪的心灵,同时认为她们就是自己心中的净土,然而也只有这些是主人公所赞同的地方。
(二)回归与守望
在经历了昏暗又纠结的三天之后,霍尔顿担心自己会死亡,就返回家看望妹妹,看到妹妹和弟弟欢笑的场景,也感受到了弟弟妹妹的美好纯真,他有了想要做麦田的守望者的意愿,想要守望这群孩子。在这段内容的表达中,更多展现了经历过成年人社会生活的主人公霍尔顿。在这段经历中,主人公懂得了社会,逐渐承受并接受自己需要成长为成年人的事情,这也表现了主人公认同了社会的这个矛盾体,这里的描写展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美国社会中青年人的思想正在遭受着变化。
三、《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成长主题叙事艺术
(一)第一人称视角的内心叙事为主线
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作者一直使用的是第一人称,并且这个故事是在三天之内产生的,在时间上看是非常短的,但是却有效描写并展示了主人公在这短短的三天时间里面的经历。在这三天时间里,他经历了从青少年到成年人的心理转变,他也开始认真思考自己,在挣扎、经历了困惑之后,主人公开始明确自己的内心想法以及自己想要做守望者的意愿。小说的最后,虽然没有提到霍尔顿是按照他所看到的那些成年人的样子生活,还是按照自身青少年的生活方式继续生活,但是通过第一视角的描述,读者可以看到主人公霍尔顿内心的转变,更多的是透过霍尔顿看到美国青年思想的发展以及性格的转变,也可以想到霍尔顿成年之后的生活。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让小说在不同类型的读者心理都会产生不一样的结局,每位读者也都会产生自己的想法等等,这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故事情节产生的艺术影响力。
(二)时间和人物视角的变换
作者在创作故事的过程中,有效运用时间线索来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及叙述的转变,在小说的时间逻辑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改变。和一般的创作不同,《麦田里的守望者》将小说叙述中的时间顺序进行一定转变,并在小说开头和结尾的地方采用了自我叙述的方式描写,更多的是主人公自己的心理感受以及自我的视觉表现。在这三天的活动中,回忆中也增加了主人公霍尔顿的自我视角,使得主人公对于成人世界异化现象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为人物视觉的转变增添了一定的戏剧性。
(三)叙事语言的个性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存在一些粗陋话语的描写,这种叙事方式和当时的美国主流文化不相符合,因此遭受到了当时社会的抵触。还有人认为主人公霍尔顿的种种不良行为是对于当时宗教的一种侮辱,认为霍尔顿严重缺乏宗教信仰,但是这些对于霍尔顿的批评并没有影响当时美国青少年对于此书的观看,反而产生了反效应,受到了很多青年人的喜爱。同时,还有不少青少年学习并模仿霍尔顿的行为举止、语言习惯等,說明霍尔顿虽然和当时美国的主流思想不一样,但是和青少年可以产生情感、精神共鸣的。
四、结语
在当下的社会中,妥协并不是要求放弃自己内心的理想和信念,而是不忘初心,将这种好的品质在新时代中找到一个契合点,得到一定的超脱和升华。只有这样,才能变得更加强大,才能够完成自我的完美蜕变,这也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这篇小说主题思想的魅力所在。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陈静(1975-),女,湖北黄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