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铁柱
关键词:微课;高中数学;应用路径
一、微课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效用
对“微课”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究可知,依托视频形式来呈现数学核心内容,有着内容精炼、存储便捷以及主题突出等特点和优势。为此,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大纲来为学生设计知识点,并依托多媒体等平台将课本内容转化为微视频,有效提升授课内容的趣味性和针对性。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背负有繁重的学习压力,为教师播放微课视频,则能够将教学内容由抽象变得形象、由平面变得立体、由静态变成动态,使得学生在获得视听双重享受的同时,能够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和动力。教师通过适当引入微课,能够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熟练实践技能,提升数学学习效率。与此同时,微课课堂的独特性也给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反复研究选题、设计教学方案,还要制作微课视频,处理微课后期,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也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师资支撑。
二、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一)借助微课优化课前预习环节
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要性,不仅可以推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为后续完善课堂教学环节提供有效依据,使得学生能够跟进教师教学节奏,进行知识探究。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多是由教师抛出问题,学生翻阅资料尝试解答,并圈画出重难点部分,在课堂上进行探讨与交流,但是并未达到预期的预习成效。为充分彰显预习环节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尝试并尝试引进微课来提高预习环节的有效性,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线指导和帮助,并将重难点内容以微课形式录制下来,并将其以链接形式上传到钉钉群或是微信群中,以供学生随时下载和学习。通过微课形式,能够有效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为新课程教学的順利进行奠定基础,从而取得预期教学成效。
(二)借助微课优化课堂教学探究环节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习惯采用“说教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数学知识与技能,限制了他们现象力和创新力的长效发展,最终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伴随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教师需积极引进信息技术来优化课程教学,比如可以采用微课来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并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以教师讲解“指数函数”相关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微视频向学生展示“细胞分裂或放射性物质”视频内容,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使得学生在观察细胞分裂过程来探究其背后的数学规律,深化对指数概念的认知与理解。这样,能够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学习瓶颈,帮助他们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或者,以教师讲解“三角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相关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ppt课件,并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在动态化情境中感知三角函数的变化过程,从而能够丰富他们的学习感知与体验,以此来拓展学生认知视野、充实他们的知识体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模式来着重讲解典型案例,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析视频内容,并在协商中探寻解决方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
(三)借助微课优化课后巩固环节
除去以上之外,教师还应关注和重视课后巩固环节,并引进微课来辅助完成课后巩固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知识内化能力。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和反复练习,以此来切实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次观看上传的微课视频,不仅可以补充课堂学习漏洞,还能够深化重难点记忆,从而构建极具个人特点的知识体系。或者,教师可以依托微课开展专题复习教学,基于微课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认知层次、基础水平来选择适宜的专题内容和实践习题,设计多元化微课载体,为学生提供专题复习课件资料,帮助学生弥补知识漏洞和技能短板,最终使得数学课程教学质量能够得到大幅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为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发展趋势,高中数学教师需投身到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体系的工作中,并探寻微课在数学课堂中引入契机和实施路径,比如可以借助微课优化课前预习环节、借助微课优化课堂教学探究环节、借助微课优化课后巩固环节,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增强他们的数学素养,为后续步入深层学习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阿吉古丽·亚森.微课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究[J].南北桥,2020(12):1.
[2]徐建云.微课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探究[J].考试与评价,2020(0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