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珊珊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一缕春光。利用信息技术处理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信息的便捷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以电子书包、电子白板为代表的教育信息技术设备已经进入了日常课堂之中,信息技术已经开始被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但是,部分教师由于认知的偏差,不能更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强化课堂效果,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削弱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充分认识信息化融合的优势,更要审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调整教学策略,让信息技术真正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为提高学习效能助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课堂教学;应用现状;优化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教学目标的定位
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被广泛运用且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在“创设情境”环节,教师可考虑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引入。例如,一次青年教师赛课现场,一位教师执教的课文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大江保卫战》。教师在课堂伊始就配乐播放了精心节选的1998年抗洪救灾的纪实视频,此举主要是为了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惨遭洪水侵袭的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课堂快结束时,为了渲染氛围,教师又播放了歌曲《为了你》的MV,让学生感受铮铮铁汉为保卫大堤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整堂课,学生一直沉浸在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氛围中。《大江保卫战》是一则通讯,全文以解放军的群体事迹作为典型,着重刻画了黄晓文这一抗洪救灾英雄的形象,是点面结合非常好的教学范例。
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灵活地安排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环节,引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精妙。例如,在上述赛课现场,执教老师利用电子书包,让学生小组合作,将文本信息与信息技术进行了有效融合。现摘一隅以观之。
【教学片段】
1.本文是一篇通讯报道,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都交代得很清楚,所选的事例典型突出,富有时代气息。请你仔细阅读资料包中的片段(片段略),看看哪一篇是不属于这类的。
2.请注意下面的这段话中的粗体字部分: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你能在文中再找两个这样的例子吗?结合通讯谈谈它的好处。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不是音像技术的锦上添花,而是盐融于水的浑然天成,教师要考虑的是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目标进行融合,力争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让学生细细品读,随着语言文字进行想象、思考与交流,自主探究,获取文本信息,深入理解语言文字,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的真情实感。教师要引导学生聚焦形象化的语言,将其用于场面描写,让学生比较通讯文体的言语表达特点,读写结合。这样的语文教学才真正的姓“语”。
二、信息技术的形式与学习内涵的关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可见,信息技术对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作用不可低估。
在一次推门听课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位年轻教师正在进行古诗教学。他要求学生上网搜集有关诗人的生平资料,但是学生仅仅是复制粘贴了事,到了提问环节,他们只是结结巴巴地读完自己在网上摘抄的内容。不难看出,信息技术在这里只是走了一个过场,融合就更无从谈起了。而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融合课堂的现场展示评优课中,一位老师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恐龙》一课对说明方法的运用环节,将霸王龙、剑龙、雷龙、三角龙的介紹以图文并茂的资料包的形式发给学生,请学生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最喜欢的一种恐龙,要求用上至少一种说明方法。对恐龙并不陌生的孩子们对这样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结合的作业完成得乐此不疲,效果良好。
在信息技术技术助力的基础上,让学生更精准地与文本对话、与观点碰撞、与生活对接,为师生在课堂上共学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说,融合不是凑合,教师谨防充当“信息搬运工”。
三、信息技术的筛选与学习策略的优化
所谓教学,狭隘的理解是教师从事的一种活动,教师是教学进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其实,新时代的教学过程中,主角是学生,教师在课堂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这才是当今教学的真谛。笔者曾经听过一次课外阅读交流课,教师精心设计了10道阅读选择题,用平台当堂推送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在线回答,屏幕中马上就反馈出学生完成的答题及对错。老师接着对错误答案进行指正,请同学纠错。这样看似将信息技术与课外阅读的融合课堂呈现出来,但令人深思的是:信息技术对课外阅读的助力仅仅是选择对错吗?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角色的转变并不是弱化教师的作用,并不是一段微课或几道推送练习所能替代的。所以,教师应拓展教学时空,转变教学方式,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思考。例如,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就可以依托信息技术平台,让学生就一本书、一个内容、一个章节或一个人物随时随地展开讨论,以一篇带多篇的阅读设想不再是空中楼阁。例如,在指导六年级学生进行“小小说”群文阅读时,一位老师把李本深的《丰碑》、谈歌的《桥》、泰戈尔的《窗》、奥莱尔的《在柏林》归入一组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并且借助平板让学生扫描二维码阅读各篇小说的结尾,再“回头看”、谈感受。仅仅一节课,学生就阅读了3000多字的选文。信息技术的高效使用让教学变得更加便利,也让学生对“欧亨利式”结尾的理解更加深刻。当然,课堂的统整需要老师更多的准备与钻研,需要挖掘学生的阅读深度、拓展语文教学的广度。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努力实现起点和途径的多样性,根据内容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拓展,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透彻理解、整合运用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解决学习中和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这有利于学生的信息能力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为师生在课堂上“同生共长”铺路。对此,老师们既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优势,更要审视信息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调整教学策略,让信息技术真正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为提高学习效能助力。
参考文献:
[1]赵婧.“云课程”解析:背景、理念与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2013(12).
[2] 杨宗凯,杨浩,吴砥.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科学文摘,2014(04).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