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胡里山炮台

2021-01-18 14:23李朋泽
第二课堂(初中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清兵炮台硝烟

李朋泽

到厦门旅游,鼓浪屿的自然风光自然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但我以为,胡里山炮台也是不能错过的一处历史名胜。

岛上的几十门大炮,总能让人想到20世纪50年代末金门炮战的惨烈情景。金门战役,由于我方武器落后,攻岛未能成功。此后,两岸在金门海域炮击时间长达20年。可见金门地理位置何其重要,收复金门,是当时形势的需要,也是一场智慧的较量。

其实早在清代,胡里山炮台就开始兴建,那时清政府开始购置大炮并进行训练。胡里山炮台的“清兵发炮”表演,令我大开眼界。几十名“清兵”穿着红、黄两种不同的衣服,一部分举着旗,整齐地站在台阶两侧,另一部分迈着庄严的步子,整齐走上台阶。最后一名士兵左手扶着主将,右手伸向前方,请主将上台,神情里充满恭敬。主将着清朝官员的官服,威风凛凛,大步走上台阶。随后鼓声如雷,一队士兵和着鼓声,变化招式舞旗,充分重现了清兵当年的威风。

随后,士兵们踏上另一层台阶,开始进行发炮准备。“装弹!”“点火!”“发射!”口令铿锵有力。“砰”的一声,炮弹齐射,声音震耳欲聋,一团团硝烟从炮口飘出。我似乎回到了清朝统治的那个年代,那炮兵发射炮弹的熟练动作,似乎就在眼前。想象中,远方的海面被炮弹炸开,腾起大片水花。远方的小岛若隐若现,好像也飘着滚滚的硝烟。恍惚间,我又看见表演场地前面的草丛中,还放着几十门大炮,我的脑海中也出现了几十门大炮,水面上的水花愈来愈多,也愈来愈大,岛上的硝烟似乎也愈来愈浓。

展馆里,几幅老照片挂在墙上,其中一幅展现的是当时清政府派人去德国采购大炮的情景。当时清军用的武器是火炮,发射速度非常慢,便去外国先学技术,再采购大炮。照片上有句话,大致意思是:清朝士兵的衣服是用普通布料做的,而西方列强士兵穿的则是用上等材料做成的礼服。这也足见当时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差距。这些差距的根本原因就是清末的“闭关锁国”政策,而当时的统治者竟然还对中国的物资和技术洋洋得意。

胡里山炮台见证了不同时代的历史。既反映了清朝末年国家的落后腐朽,也昭示了中华民族坚毅不屈的精神。时代在不断变化,大炮也在随时代更新,各式各样的大炮,似乎成了不同时代的象征。历史是一面镜子,胡里山炮台启示我们,国家的不断强大,任重而道遠。唯有奋斗,才是出路!

教师点评:蓝天碧海,似乎与大炮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在风光旖旎的厦门,当年却是炮声如雷硝烟弥漫。正如古人所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小作者在旅途中,由胡里山炮台的大炮而引发深深的思考。这既是对历史的反思,更是对未来的期许。

(指导教师 赵玉岩 编辑 彬彬)

猜你喜欢
清兵炮台硝烟
故宫藏三册清代广州炮台图识读及其他
遮天蔽日的硝烟制造者:军用发烟罐
清兵卫与葫芦
广州大黄滘炮台考论
战疫时间线
短视频江湖硝烟再起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王聪儿伏击清兵(下)
清兵卫与绘画
虎门长洲要塞佚名炮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