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历史:调查研究对新闻工作的当代启示

2021-01-17 04:05方晓恬郜书锴
新闻爱好者 2021年12期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调查研究

方晓恬 郜书锴

【摘要】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半个世纪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通过对《新闻业务》《人民日报》等史料进行文本分析,考察1960年代的新闻工作如何宣传调查研究,又如何通过调查研究强化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创新调查研究方法。由“召唤历史”获得的知识将为新闻工作开展调查研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召唤历史;调查研究;新闻工作;以人民为中心

一、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传统的历史述略

回望百年党史,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优良传统。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了群众的伟大力量,找到了革命的方向;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正式成立调查研究局,通过调查研究解决敌后群众生產生活困难,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面对1960年代的国民经济困难,借助调查研究了解情况,调整政策,改变了局势;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等中共领导人不仅在国内不同区域开展调查研究,还率团出国调研,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江泽民和胡锦涛等领导人更是在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的基层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强调‘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认为调查研究的方法‘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第二是开调查会’”[1]。习近平总书记重申“眼睛向下”,也启示了新闻工作要把调查研究作为根本方法,把工作重心下沉到基层,将注意力放在人民身上。本文尝试重温历史,对《新闻业务》①《人民日报》等史料进行文本分析,考察1960年代的新闻工作如何宣传调查研究,又如何通过践行调查研究强化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实现与人民群众的结合,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二、新闻工作通过宣传报道推动调查研究进程

1960年代初期,面对国民经济困难,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和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亲自带队前往各地,深入农村人民公社、厂矿企业蹲点,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六十条”“工业七十条”,扭转了困难局势。新闻工作者也积极参与了这一过程,《人民日报》于1961年1月29日发表社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红旗》于1961年第3-4期发表社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纪念〈农村调查〉出版二十周年》,号召各级党委干部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深入群众。党报党刊的宣传报道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推动了调查研究总体进程。1961年5月1日,刘少奇同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胡绩伟等谈话,对新闻工作者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要求,“报纸工作人员是调查研究的专业工作人员,报上的一切文章都应当是调查研究的结果。调查研究是一门学问。记者和编辑要认真做调查研究工作,要决心做一个实事求是的、马列主义的新闻工作者”[2]。

新华总社国内编委会发表了《记者在采写工作中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的几点意见》,强调了毛泽东“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刘少奇“报纸工作人员是调查研究的专业工作人员”的重要论述,具体指出,“调查研究是记者工作的根本方法。没有调查,就不能正确制订报道计划;没有调查,就不能订出适当的题目;没有调查,就不能写出好的新闻报道”,号召记者“到群众中去,到基层单位去,做好调查研究工作”[3]。1961年,《人民日报》通过大量宣传报道,推动了调查研究进程。有文章讨论了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调查研究工作[4],有文章通过典型报道宣传调查研究优秀案例,例如辽宁省鞍钢化工总厂通过“解剖麻雀”的调研方法了解各科室情况,改善管理方式。[5]《人民日报》还以“短新闻”形式简要报道各行各业开展调查研究的情况,例如5月25日的《要闻快报》报道了天津百货采购供应站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消费者需求,调整产品采购种类[6]。《人民日报》借助丰富多元的报道使各地党政干部和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同时发挥信息沟通的平台作用,实现了各地调研经验的共享。

三、新闻工作者践行调查研究方法的过程及意义

(一)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纠正了新闻工作中的虚假报道等问题

回看这一时期的新闻工作,在宣传生产建设成就时,出现了一些浮夸风现象,但随着全党开展调查研究,新闻工作者在广泛的调研中纠正了错误,重树了实事求是的作风。新华社安徽分社曾在1959年的一篇报道中提出要办大型养猪场,但由于作者不了解农村实际情况,忽视了公养私养问题,造成了不正确的引导。1961年2月,安徽分社社长亲自带队到村庄蹲点,在与农民共同生活中观察访谈,学习了此前不懂的饲料、崽猪等问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发展养猪事业的途径——安徽霍丘县周集人民公社养猪调查》,向广大农民推广了公私并举、集体与个人相结合的养猪经验。[7]此类报道不仅有助于农业生产发展,也有利于新闻工作者增长农业知识,克服主观主义文风。

1962年,浙江三门县的杨志豪在《解放日报》上发表通讯《姑娘的亲事》,讲述了浙江临海县岙口公社女社员陈金莲与下乡青年张海青的爱情故事,被《人民日报》《新闻业务》转载,获得广泛关注和称赞。然而,随着共青团三门县委会深入岙口公社田岙生产大队开展调研,意外发现这篇通讯的不实之处,县委会同志访谈了张海青本人和大队党支部,对杨志豪通讯中关于男主人公家庭收入、劳动情况、祖母通信、生活与亲事五个方面进行核实,提出这是一篇虚假报道。[8]《新闻业务》记者葛娴同浙江日报社记者马汝明也前往田岙,对两位主人公及这门亲事的亲历者访谈,对杨志豪及县委会两方说法逐一验证,最终得出结论:“作者在写作中随意安排和‘改造’事实,违反了‘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原则。”《新闻业务》记者还依据调查研究材料与原作者进行两次谈话,杨志豪最终承认,“这篇通讯的失实情况是严重的,这是我最大胆的一次虚构”[9]。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使新闻工作者充分认识到“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增强了对新闻真实性原则的理解,纠正了此前存在的虚假报道问题,强化了实事求是的作风。宣传报道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引导作用,在新闻行业大兴调查研究,有助于对工农业生产实行有效监督,纠正虚假上报成绩等问题,也可以借助报纸这一大众传播平台推广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为国民经济良性发展作出贡献。

(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加强了新闻工作者与人民的联系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根本工作方法。“跟群众打成一片”“脑力和体力劳动结合”不仅是对党员干部力戒官僚主义作风的要求,也是对新闻工作者加强与人民群众联系的要求。早在1948年,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就提出,报纸工作人员要向群众学习,“报社的同志应当轮流出去参加一个时期的群众工作”[10]。这一谈话在1960年代新聞工作者的调查研究中得到体现。当时,四川日报社先后派出5位编委,11位组长,47位记者、编辑,组成调查小组,深入农村人民公社和厂矿企业,当时派出的调研人员占报社采编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在崇庆县三江人民公社蹲点的小组通过实地调研,发表了9篇典型报道、6篇社论、2篇评论,出色完成了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政策指示的宣传任务。1964年,上海文汇报编辑部组建了“农村文教工作调查研究小组”,在农村蹲点两个月,写出了27篇农村文教工作通讯,总题目为《农村文教战线见闻》,其中包括《农民需要科学知识》《向学生宣传无神论》《把电影送到偏远的农村去!》《开始向旧习惯告别》等文章。调查小组成员和农民一起喝茶、聊家常,观看农民搞的“小型纳凉晚会”,重新认识了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并进行宣传报道。他们也发现了农村文教事业存在的问题,例如农村茶馆文化中的封建迷信宣传,有些地区的饮水和粪便管理不卫生等。[11]这些问题的发现,为中央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科教水平、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改善农民卫生习惯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调查研究不仅使新闻工作者在广阔天地中学习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帮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新闻素材,同时为基层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很多新闻工作者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了“跟群众打成一片”的乐趣,对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有记者曾发表过这样的感想,“真正和群众建立起彼此无间的感情,力求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正是搞好人物报道的一个关键,也是进行调查研究的基本守则”[12]。

(三)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丰富新闻工作的调查研究方法

在1960年代的调查研究过程中,除了蹲点、开座谈会等一般调研方法,新闻工作者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造了“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两种方法。“直接调查”是指遵循传统调查研究路径,针对具体社会问题,以“蹲点”“解剖麻雀”“开调查会”等方式进行专题调研。1961年3月,京西城子煤矿出现了工人出勤率突然下降的现象,人民日报社、新华社总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三个新闻单位组成调研组前往当地蹲点,采用开调查会、访谈等方法,有针对性地了解工人情况,最后发现,工人家庭是否和睦、家属对煤矿生产的认知、集体宿舍、食堂、医保等福利保障条件等,都是影响旷工率的因素。[13]沈阳晚报编委会在1961年进行过38项这样的专题调研。例如,当时手工业生产存在原材料不足的问题,调查组通过深入一家刷子厂调研,对该厂利用碎料做材料的宝贵经验进行了典型报道,为解决手工业生产困难提供了思路。[14]

“间接调查”指的是新闻单位利用间接资料进行调研,这些资料包括读者来信、参加会议获得的讯息、来自各地的文件报告等,新闻单位还利用与各级党委、行政单位、基层通讯员的关系,间接获得了他们的调查研究资料。[15]“间接调查”能够减轻任何问题都由新闻工作者亲力亲为的压力,他们可以通过对现有材料的筛选提出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查,提高工作效率。但“间接调查”要求新闻工作者具备正确选取和处理稿件的能力、从事基层调研的经验,以及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16]

在中共百年新闻事业史中,“间接调查”还体现为重视人民来信。早在1951年,毛泽东就对人民来信作出重要批示:“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17]1961年,河北日报编辑部提出,办好读者来信栏目,切实解决来信中的问题,是加强与工农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途径;[18]《福建日报》就公社社员发展家庭副业这一问题,专门在《问题讨论》栏目发起讨论,广大读者积极投稿,借助报纸平台,不同地区的读者相互学习,了解了不同自然条件下发展副业的经验。[19]人民来信传递了群众真实的声音,是新闻选题的来源,也成为党员干部解决群众困难的依据。将人民来信作为新闻工作调查研究的间接材料,是“依靠群众办报、为了群众办报”的重要体现。

除了“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各省市新闻单位还创造出了很多实用有效的调查研究方法:《黑龙江日报》总结出调查研究“三结合”模式:调查、学习、工作相结合,报社、党委、实际工作部门相结合;[20]《山西日报》开展“三比”(比调查研究,比报道业务,比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和“五好”(调查研究好、掌握政策好、完成任务好、改进文风好、遵守纪律好)活动;[21]新华社陕西分社派出记者跟进省委调查组,在公社、工厂、高校逐步建立起调查研究“基点”(常驻“根据地”)。[22]新闻工作者将调查研究一般方法与新闻工作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动了调查研究方法的创新。

四、调查研究对新闻工作的当代启示

(一)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新闻工作要瞄准基层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身入’更要‘心至’”[23]。无论是毛泽东提出的“眼睛向下”,还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本质上都是在生动而深刻地指出,开展调查研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在1960年代的调查研究中,新闻工作者下沉到基层,通过新闻报道讲解党的方针政策,推广先进生产经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在新时代,无数基层宣传工作者也在扮演同样的角色。2018年,广东省清远市创建“乡村新闻官”制度,由党员干部担任政策讲解员、通讯员,他们用家乡话把党的政策讲得“入心”,把农村发展故事讲得生动,推动了基层宣传工作的创新。[2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基层”的重要性,提出将媒体融合战略落实到县一级层面。从革命、建设时期的“基层通讯员”,到新时代的“乡村新闻官”,党的新闻工作者始终坚持在群众中宣传政策、学习知识、解决问题,打通了宣传的“最后一公里”,真正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放下架子、扑下身子”。

(二)民意上了网,新闻工作要利用新媒体凝聚民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25]在1960年代的调查研究中,新闻工作者将人民来信、通讯员来稿、各级党委材料作为间接调研材料,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间接调查”更体现在网络民意上。新闻报道在新媒体平台发布后,会收到“评论”“点赞”“转发”等即时丰富的反馈,这些都是新闻工作开展调查研究的“间接材料”。新闻工作者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收集某一调研专题的信息,依托互联网开展网络民意调查、网络民族志等。随着移动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网络空间也将成为新闻工作者引导舆论、凝聚民心的新阵地。

(三)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新闻工作要站稳人民立场

新闻工作者坚持调查研究,就是要站稳人民立场,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发现问题、报道问题、解决问题。习近平同志早在《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中就曾明确提出,“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是新闻工作者成才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调查研究,才能把自己锻炼成思想端正、作风扎实、业务过硬的新闻工作者”。[26]面对2019年底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党的新闻工作者第一时间前往一线,开展实地调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报道各地防疫抗疫情况,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问题,不回避矛盾,积极解决问题。面对危难,党的新闻工作发挥了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真正站稳了人民立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86次提到“人民”,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是新闻工作坚持调查研究的目的所在。回望百年党史,历代新闻工作者正是在调查研究中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发掘了报道的源头活水,讲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调查研究不仅不会随时间流逝而落伍,还将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新时代做好新闻工作的根本遵循。

(本文为河南理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新文科背景下的传播创新研究”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为CXTD2021-1)

注 释:

①《新闻战线》于1957年12月创刊,由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安岗发起,以全国记协机关刊物的名义出版,1960年下半年起改名为《新闻业务》,由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全国记协三家合办,是当时新闻业务探讨的主要阵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17日)[N].人民日报,2020-09-20.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年谱: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518-519.

[3]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三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90-291.

[4]施东向.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N].人民日报,1961-05-11.

[5]鞍钢化工总厂从调查研究入手摸清问题改进科室管理适应生产需要[N].人民日报,1961-08-06.

[6]要闻快报[N].人民日报,1961-05-25.

[7]于明,盛影俊,韩国珍,中共霍丘县委、周集公社编写组.发展养猪事业的途径:安徽霍丘县周集人民公社养猪调查[N].人民日报,1961-03-07.

[8]共青团浙江省三门县委会.《姑娘的亲事》是一篇虚假的报道[J].新闻业务,1962(10):10-11.

[9]葛娴.关于《姑娘的亲事》一文真实性的调查[J].新闻业务,1963(1):16.

[10]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一九四八年四月二日)[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20.

[11]文汇报农村文教小组.农村文教报道有广阔的天地:农村调查工作札记[J].新闻业务,1964(7):21-24.

[12]四川日报总编室.四川日报的调查组[J].新闻业务,1963(12):4.

[13]叶剑韵.初学调查研究[J].新闻业务,1961(6):8-10.

[14]沈阳晚报编委会.调查研究和抓报道的关系问题[J].新闻业务,1962(1):6.

[15]廖集.间接调查和直接调查相结合[J].新闻业务,1962(1):3-4.

[16]田流.新闻工作者是专业的调查研究人员[J].新闻业务,1961(8):2.

[17]毛泽东.必须重视人民群众来信(一九五一年五月十六日)[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213.

[18]杜文远.调查研究工作的三个问题[J].新闻业务,1961(7):13.

[19]王仲萃.多创造一些调查研究的好形式[J].新闻业务,1962(1):4-5.

[20]各报采取具体措施加强调查研究工作[J].新闻业务,1961(6):14.

[21]治安.山西日报开展“三比”“五好”活动[J].新闻业务,1961(6):14.

[22]新华社陕西分社加强调查研究[J].新闻业务,1961(8):49.

[23]谢环驰.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各项决策部署情况为主题进行对照检查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7-12-27.

[24]郭敬丹,吴振东,陈文广,勿日汗,冯源,字强,乌梦达,邓瑞璇,荆淮侨,梁军.用心用情用功谱写新时代乐章:各地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N].光明日报,2018-09-03.

[2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36.

[26]习近平.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一九八九年五月)[M]//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88.

(方晓恬为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郜书锴为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编校:董方晓

猜你喜欢
以人民为中心调查研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运动损伤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观的逻辑建构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