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馆藏漠河金矿《查碃工单》

2021-01-17 09:11王天军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1期
关键词:馆藏

王天军

摘 要:漠河金矿从开办开始,就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办矿章程,它把矿政实施与经营管理融为一体,实行了一套有效的法规监督和经营政策。黑河博物馆现藏有一批珍贵的漠河金矿《查碃工单》,这批文物对研究漠河金矿的创办、发展、生产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各金矿落实李金镛拟定的《开办漠河金矿章程十条》的充分体现。它较翔实地记录了当时漠河金矿矿丁在工地按碃、上溜时的劳动场面,以及生产工具、劳动分工、产金数额等生产统计情况。其管理方法为我国近代工矿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尤其对于采矿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馆藏;漠河金矿;《查碃工单》

漠河金矿位于我国黑龙江省西北部的极北边地,黑龙江上游南岸,额尔古纳河右岸,大兴安岭南麓,距漠河县城约35千米。此矿黄金储量非常丰富,有“金穴”之称。

清政府为“兴利实边”,于“1887年(光绪十三年),由北洋大臣李鸿章和恭堂(时任黑龙江将军)开始筹划开采,并调用吉林候补知府李金镛主持办理”。①

“李金镛到任后,首先对漠河金矿进行踏查”。②在实地踏查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拟定了《筹建漠河金矿章程十六条》,为了保证漠河金矿的正常生产,又制定了《开办漠河金矿章程十条》,这一章程包含劳动组织、生产方法、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供应办法以及检查、处罚等具体细则。由于管理方法科学合理,因此,成功地开办了“中国第一个官督商办金矿”③—漠河金矿。

随着漠河金矿产量的增加及生产规模的扩大,相继开办了洛古河金矿、奇乾河金矿、观音山(嘉荫县观音山)等金矿。这些金矿的总矿设在漠河金矿,直属漠河金矿管辖,因此将其统称为漠河金矿。“从李金镛开办漠河金矿开始,黑龙江地区金矿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办矿章程,各金矿把矿政实施与经营管理融为一体,实行有效的法度监督和经营政策”。④

笔者以奇乾河金矿的暴头沟、腰沟、乾老沟、中兴沟等金矿的《查碃工单》为例,试对其进行剖析论述。奇乾河金矿地处黑龙江省西北端的黑龙江右岸,位于额尔古纳河东南奇乾河流域,东北距漠河65千米。因河水常干,称其为奇乾河。奇乾河金矿也称奇乾河矿物分局,最初属漠河金矿分矿,在漠河金矿成立不久后,就着手开办此矿。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2月12日正式开办⑤,下辖腰沟、暴头沟、乾老沟、中兴沟等分矿,1911年(宣统三年)与漠河金矿同归黑龙江省接办。

1 《查碃工单》的概念及其作用

所谓的《查碃工单》就是金矿局安排差弁对在碃上、溜上劳动的矿丁,每天进行的出勤考核统计、黄金产量统计、人员作业情况统计、生产规模、作业人数,查碃时间、查碃地点等进行详细的统计记录,以作为矿丁兑现工资(分得黄金多少)的凭证。它相当于现在的职工出勤考核卡,也有类似如今《工矿企业生产日报》的作用。用《查碃工单》来严格考核矿丁的出勤情况,使其与矿丁所得的黄金多少联系起来,这种超前管理金矿生产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多劳多得的成分,从而极大地调动了矿丁劳动的积极性,是一项促进漠河金矿发展和产量逐年提高的重要制度保证。

2 《查碃工单》涉及的人物

差弁:旧时指为朝廷办事的人员。这里是指被漠河金矿安排在各个采金工地的碃上或溜上,负责对矿丁进行出勤考核统计、黄金产量统计、矿丁生产情况统计、清溜的过程监督、各碃上或溜上产金多少进行称量、打包、计数等生产管理的职员。每日的《查工碃单》都是由他们来统计完成的,每张《查碃工单》要经各碃或各溜把头确认盖章,再经差弁①签字盖章后,方可生效,并按时送矿局委员会备案。

把头:漠河金矿把掌管碃或溜的采金工头称之为把头,一般情况以十二人为一溜,一溜设有一名把头。把头不用上手劳作,就可与矿丁平均分得相同的产金。如果把头能够与矿丁一同在碃上或溜上劳作,把头一人可得二股。

矿丁:除把头以外在采金工地碃上或溜上辛苦劳作的都称为矿丁,漠河金矿的大多数矿丁都是来自恰克图、山东、河北的流民。

3 《查碃工单》涉及的事物

碃:“即采金挖的坑或井”。②通常也将采金工地称之为碃。夏季使用水冲式跑毛(去除非含金砂)结合“溜”进行采金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也称其为拉水道。

按碃:“采金人忌讳坑字,把坑称为碃,淘金掘井或挖坑,统称为暗碃”。③暗碃也称作碃,通常把冬季挖穴采金,称之为按碃。挖穴深度依据按含金矿砂的深度而定,到达含金层后,取木材做支护,挖巷道沿含金砂层向四周拓展,并将含金矿砂运到碃上。采用按碃方法采金,多用于冬季开采或夏季开采毛口厚(含金砂层较深),金线较窄且含金量高的矿段。

打砂子:把碃下的含金砂用金镐敲松散后,用金锹撮到拔簸子中,将含金砂运到碃上的劳动过程称之为打砂子。一般多采用拔杆拔簸子的方法,将其往碃上运,遇有含金砂层较深的矿体时,可采用辘轳将碃下的含金矿砂运到碃上。

毛砂:“金矿人把矿体植被表土称为毛皮。土层厚,称毛深。”④

拉毛纱:是将碃上过采区(已往开采过)的含金矿砂用锹装到溜上,然后用水冲洗矿砂的采金过程,称其为拉毛纱。

溜:“既是淘金的工具,又是淘金的劳动组织单位,每盘溜需十几个人”⑤,根据溜的大小来配置人员。溜是漠河金矿早期普遍采用的主要采金生产工具,大多使用木板制成。溜由溜头、溜身及溜格子组成,溜头的形状如同现在搞清洁卫生用的撮子一样,只不过尺寸要比撮子大几倍而已,小溜的溜头长约90厘米,宽约50厘米,边高约20厘米。溜身则是比溜头更长一些,长约130厘米,宽约55厘米,边高约20厘米,其形似溜头,只是缺少短面后堵的三面溜头。做一木架,将溜头放在溜身上,使溜身与地面成30度角,再将溜身装上溜格子后,即安装成了一盘可以采金的小溜。

上溜:把夏季应用水道“跑毛”的采金方法,去除大量的非含金砂后,将较少的含金砂用锹及小车装运到溜上,用水冲洗合金矿砂的采金过程。或者在冬季采金时,将碃上过采区(以往开采过)的含金砂和按碃打上来的含金砂,装到溜上,然后用水舀子浇水,冲洗这些含金砂的采金过程,都称其为上溜。

夏季水道采金大多应用大溜,并结合水冲洗法进行采金。每条水道的生产规模是以溜为单位,并按水道“帮”的大小来设计安装溜的长度,合理安排溜上工作的人数,人数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生产进度和效率。因此每条水道(溜)上的人数不同,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不等。

冬季一般采用小溜采金,每盘小溜设有往溜头上用锹装矿砂(上溜)的矿丁一名,有用带有长木杆的水舀子不停冲洗溜头上矿砂的矿丁一名,另有一名从碃口处往上溜处运送矿砂的矿丁,还有一名用锹随时清理掉经冲洗后落到溜身下矿砂(也称清溜嘴)的人员,共计四人。

火会:漠河金矿冬季采金时,应用简易锅炉并在锅炉中放置高于水面设置的石头,用木材燃火加热,使其水温升高,取其循环热水上溜的方法称之为“火会”。冬季“按碃”前,用燃烧木材加热地表,然后进行挖穴,按碃的过程也称为“火耗”。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火耗手工亦尚无几”。⑥

4 黄金的计量

一个金:我国古代计量黄金采用的单位。“1个金=4.25克”。①

去去:俄旧时计量黄金采用的单位。“1去去≈1.025克”。②

中俄舊时黄金重量的换算:1个金=4个去去=4.25克。

5 考核与奖惩

漠河金矿实施严格的考勤和奖勤罚懒制度,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经济效益。漠河金矿所出的金砂除去矿丁分成及局用、股利、花红等开支外,上缴数十万两银,“为各省矿务所未有”。③

6 结语

综上所述,黑河博物馆馆藏的《查碃工单》(图1)较翔实地记录了当时漠河金矿矿丁在工地按碃、上溜时的劳动场面,还包括出勤情况、生产工具、劳动分工、产金数额等生产统计情况,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当时漠河金矿产金丰厚,从业人员稠密,生产井然有序。矿丁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在矿局派遣差弁的监督下,使用简陋的产金工具,从事着繁重的采金生产作业。漠河金矿的创办,不仅实现了清政府“兴利实边”的办矿宗旨,其在经营管理方面的一些经验,对我国近代工矿企业生产管理也起到了示范作用。这批文物的获得为研究当时漠河金矿的生产管理提供了佐证。

猜你喜欢
馆藏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群仙图》
国内馆藏文物腐蚀率过半
记忆中的风景:湖北美术馆馆藏小幅绘画作品展
捷克博物馆普查结果惊人馆藏红宝石一半是赝品
围场县档案馆提前三年超额完成馆藏量翻番目标
浅谈图书馆网络环境下的藏书建设
浅谈数字化时代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04年~2012年档案馆与图书馆馆藏量发展比较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