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童趣图浮雕艺术研究

2021-01-17 09:11吴晓楠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1期
关键词:浮雕艺术研究

吴晓楠

摘 要:以苏州罗汉院双塔为例的童趣图浮雕是在与我国传统文化长久融合的过程中出现的石刻艺术作品。大量文献和馆藏档案显示,童趣图浮雕属宋代雕刻。宋代是世俗化景象非常成熟的时期,苏州罗汉院双塔的这处浮雕不仅是宋代世俗化景象的反映,本身也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是现存稀少且珍贵的历史文物。

文章通过对童趣图浮雕背景资料的梳理以及对浮雕本身的比较分析,总结其在宋代世俗化倾向中的历史内涵和艺术价值,结合时代背景更详尽地认识童趣图浮雕所蕴含的历史文化。

关键词:童趣图;浮雕;艺术;研究

1 苏州罗汉院正殿遗址的童趣图浮雕概况

苏州罗汉院双塔正殿属正方形平面,明间有露台向南伸展。四周现存石制檐柱16根,大多完好,高约4米。造型有雕花圆柱、瓜棱柱、八角柱三种。30个石柱础皆为覆盆形,檐柱础的盆唇形均与柱形相配。前檐6柱及础为圆形,通体浮雕牡丹、夏莲、秋葵等缠枝花卉婴戏纹饰,构图典雅、线条流丽,堪称宋代建筑石雕艺术精品。

根据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老照片,可以知道正殿原有石柱28根,是正殿的支撑石柱。建炎四年(1130)金兵南侵,寺院被焚,仅有双塔幸存。绍兴至绍熙年间,恢复殿宇旧观。清咸丰十年(1860)寺院再一次毁于战火,在一片废墟中清理出正殿遗址和几根依然挺立的残柱,此后愈见残破荒废。现在正殿遗址仅存16根石柱,散落在正殿遗址上,有的保存完好,有的已经断裂。正殿遗迹经清理复位,是江苏省目前唯一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宋代建筑遗迹,所存宋代石雕柱、础的精美程度亦属罕见。

2 童趣图浮雕的艺术分析

2.1 结构规制

苏州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中现存石柱共16根,分别放置在正殿遗址的四周。其中保留完整的石柱共10根,其余为断柱且高低不等。在这16根石柱中,有8根石柱有浮雕图案,余下8根均无雕刻。有浮雕的8根石柱中,完整的石柱仅有3根,这3根石柱上均雕刻了精美的童趣图,其他5根虽为断柱,但每根上面都有纏枝婴戏纹(图1)。

从建筑结构上看,正殿遗址门前的3根石柱应为檐柱,石柱上端有榫枋,石柱上还有榫心,石柱下面有覆盆形柱础,通体都雕有统一的缠枝婴戏纹图案。

2.1.1 单体构图

石柱整体造型端庄,通体有缠枝牡丹和莲花婴戏浮雕,构图优美典雅,线条刚柔相济,装饰花纹婉约富丽,布局均匀得当,细腻而不显烦琐。柱础为覆盆形柱础,整体构图缜密饱满,虽年代久远、风蚀损耗,缠枝纹和童子的细微处有些模糊,但仍可见其精美。

石柱浮雕通体以牡丹、夏莲和秋葵的缠枝做骨架,构图饱满,线条蜿蜒向上、回旋有力,整个曲线呈上升趋势,流动感非常强。在缠枝的曲线构成的弧形空间中安放童子与花叶,根据不同形状的区间安排不同的适合纹样,使缠枝花纹与童子呈现千姿百态的变化,非常耐看,充满了美感与灵气。自上到下有纵向直条把圆形石柱分割成六组宽度不等的弧形区间,或两组宽浮雕、四组窄浮雕;或分成四组,均为宽浮雕,区间的分割增强了图案化和节奏感。

2.1.2 单元构图

这个单元中童子的安放没有规律,有的出现在主干缠枝上,有的在弧形区域内与花形成关系。在单元构图中,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童子与花的比例,童子比例非常小,在整幅浮雕通体的缠枝花中不仔细看很不容易发现,但这也正是这个浮雕耐看的地方,童子在整个构图中起到停顿的作用,让画面意蕴深远、品味无穷。

缠枝花的造型有三种,分别是缠枝牡丹、夏莲和秋葵,在不同的缠枝纹中花形的构图各不相同。整体来看,牡丹花因花头较大,在每个单元区间中只有一个花头配合一些卷草纹;夏莲的花头比较小,缠枝很复杂,所以在弧形区间构图时,由主干缠枝上分离出来的枝叶比较多,相互缠绕穿插,构图变化复杂;而秋葵花叶简单明了,枝叶也没有莲花复杂,在弧形空间中分布比较均匀,穿插也较少。

2.1.3 整体构成

在整体浮雕画面中,童子的安插起到了使画面暂时停顿的作用,我们在欣赏这组浮雕时,视线沿着动态的曲线蜿蜒而上,偶然间在缠枝中发现了童子,视线便会暂时停留仔细端详。因此,童子作为画面的点睛人物,使画面富有节奏感。从点与线的结合可以认为线是流动的,童子是静态的;但从物象本身来分析,缠枝花纹是静态的,童子活泼好动,身姿充满动态感。这两种概念的动静结合,使单元构图非常饱满充实。

在浮雕中,缠枝纹以“S”形曲线布局,把画面分成若干弧形的空间,增强了画面的节奏和流动感,这种充满动感的曲线给人以安静、祥和、柔美之感,充满了对生活的憧憬和人生的满足,突显对社会安定富足的追求。

2.2 图案造型艺术

在石柱的造型中,童子的造型大多是以单个个体出现在缠枝花叶中的,共有48组童子嬉戏图,其中有3组是双童戏耍图,非常少见。在这些童子戏耍图中,造型非常灵活多变,按童子的身姿可分为站立、坐卧、横躺、荡秋千等。在童子造型中,分宽面、窄面和柱础三处造型描述。在宽面的童子造型中,由于构图非常完整,又分站立、攀爬、荡秋千、拜佛和双童嬉戏,集中展示了童子造型。缠枝的造型种类虽然只有三种,但变化万千、姿态各异、十分灵动。

2.2.1 童子造型

各种姿势的童子在石柱中非常多见,站立童子大多是手握花枝、脚踩枝叶,身体或隐或现于花叶之中;或是站姿,或是坐卧,或仰面躺在枝叶上、或俯趴在花上、或双手抓住缠枝荡秋千……顽皮天真的造型,简直就是民间生活中童子真实的写照。有两个童子互相玩耍的图案,通常是通过花枝缠绕把两个童子联系在一起,缠枝花纹布局优雅流畅、恰到好处、千变万化,通过对童子身体重心的改变和四肢的安排、头的转向,把童子站立的动态刻画得各具特色,配合童子身边的缠绕花纹,使童子的造型和神态非常传神,表现了孩童天真顽皮的天性,这种形象是民间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题材。匠师在刻画童子时或是为了迎合民间百姓的喜好,或饱含着自己对世俗生活的丰富感情,极尽想象把童子的动作与神态刻画得灵动传神,贴合了百姓的生活场景,更加深入人心。匠师把这些活生生的孩童形象作为艺术题材雕刻在建筑中,无疑是想通过这种艺术最直接的感官体验,让百姓看到它的美。

童子造型可按照身姿分类:

①站立。站立的童子造型身体舒展、姿态生动,充分表现出顽皮的童子与各种缠枝花叶互动的画面,充满民间孩童的世俗气,从画面中能够感受到浓厚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世俗生活中对多子多福的期盼,是民间百姓对孩童充满怜爱的真实反映。

有的童子站立在卷曲待放的荷叶后,眼睛凝视着手中的荷叶,充满好奇心,脚下踩着盛开的荷花,周围布满缠枝纹,整体画面充满了祥和与希望。

②攀爬。攀爬造型的童子身体动态感非常强,有的俯趴在主缠枝上,一手握着花头,一手握着缠枝,身体或隐或现在花叶前后,富有层次感。通过童子千变万化的造型,可以看出浮雕的刻画非常贴合民间生活,对童子平日顽皮戏耍场景的观察非常仔细。世俗化就是生活,正是通过对童子这么生动的刻画,才能更加贴近世俗生活。

③荡秋千。荡秋千造型的童子,为了突出童子在花枝间顽皮的天性,把童子的体态动作刻画得非常明显。大多荡秋千的童子都是身体倒向一边,头扭向弧形区域的中心方向,两只胳膊伸展开来,抓着身边的缠枝或花蕊。无忧无虑的童子造型来源于生活又是对美好生活的诉求,充满世俗趣味。

④双童嬉戏。双童子造型不同于单个童子,他们之间被缠枝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两个童子都与缠枝互相缠绕,童子间从动作到眼神都有交流。两个童子都安放在主干缠枝上,在形成的弧形区域中,都是童子与荷花骨朵的搭配,缠枝的弧线与童子的体态形成呼应的曲线,在整体画面非常强调童子的游戏景象,整个场景和谐美好。

2.2.2 缠枝纹造型

石柱上的缠枝花纹流动翻卷,势如云雾升腾,这些石雕花纹巧妙地运用了几何形、植物、动物、人物以及神话中的星宿、神仙和佛祖,大胆地把本不协调的动植物成功地糅合在一起,虽然离奇古怪,看上去却融洽无间。图案布局不是简单的重复和连续,充满了飞驰的律动感而不失平衡。在匠师熟练的线刻和浮雕等多种雕镌手法中达到了恰到好处的平衡,从中可以看出古代艺术家精湛的技艺和良苦的匠心。

童趣图的缠枝纹样按种类分,有缠枝夏莲、缠枝秋葵等。缠枝夏莲的纹样变化很多,仅荷花花头的表现就有很多角度,有完全盛开的、有中间带莲蓬的、有含苞待放的,花瓣展开的层次刻画既源于生活,又经过变形,装饰性非常强。荷叶的雕刻也充满变化,细节处理异常生动,荷叶边的锯齿和叶脉也清晰可见,从造型上看,有完全展开的荷叶、有卷曲待放的荷叶芽、有从上面俯视的荷叶、也有从背面雕刻的荷叶。缠枝莲枝条弯曲缠绕,与花叶构成的纹样既饱满又充满律动和节奏感,正是这些复杂而又充满美感的缠枝使石柱浮雕更加精美绝伦。缠枝秋葵纹的主干枝蔓比较复杂,交错频繁,花头也不大,花骨朵很多,对含苞待放的花苞雕刻得非常形象,甚至花苞上花瓣的脉络也依稀可见。秋葵的叶子多是五片或三片,叶边有锯齿状叶脉,刻画得也非常清楚,看似相同的浮雕细部却富于变化,使浮雕本身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3 童趣图浮雕的艺术分析

从纹样构图上看,缠枝婴戏纹装饰性很强,童子与缠枝的比例非常夸张,装饰中突显缠枝纹的动态和饱满。童子在其中所占空间很小,不容易被发现,而这正是纹样有趣的所在。

缠枝纹呈不对称形,以波形线作缠枝纹的骨干盘旋而上,勾画出若干区域,把整体浮雕分割成若干区域。在缠枝端或花叶中,巧妙地安插童子戏耍图。童子在浮雕中形态各异、各具神色,有的手抓枝蔓、有的脚踩莲花、有的睡卧缠枝上、有的藏匿荷叶后……神态动作千姿百态、静中有动、饶有趣味。童子在画面中起到停顿作用,给流畅的动态曲线增加了视觉的停顿,使浮雕画面变得生动而有节奏感。

缠枝婴戏纹是当时社会背景下石雕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独具匠心,令人惊叹。童子与缠枝花叶的比例非常夸张,缠枝花叶非常大,而童子穿插在中间,显得非常小而精致。但童子的动作姿态同样自然传神,孩子被真实再现在这些雕刻作品中,反映了当时以婴童为描画对象所寄予的社会寄托,除了美好祥瑞的寓意,更多渗透着時代的烙印。

3.1 历史价值

从历史价值上看,童趣图浮雕上刻画的童子造型和缠枝纹造型都来源于日常的生活,是当时真实生活物象的再现,只是经过了艺术化处理,这种源于生活的艺术作品完全与时代相映衬。通过对苏州罗汉院浮雕的分析,可以发现童趣图石雕艺术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同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3.2 艺术价值

从艺术价值上看,童趣图浮雕无论从装饰图案,还是表现手法,都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性与装饰性,它们是集装饰与实用于一身的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深入赏析和品味,可以看到细腻的艺术处理,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3.3 文化遗产价值

从文化遗产价值上看,在宋代关于世俗化的艺术作品中,类似表现这种世俗倾向的石柱浮雕非常少见,稀缺性使得它们具有更珍贵的遗产价值,这不仅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产,也蕴含了匠师精湛的雕刻技艺,这是更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需要把这种技艺保护起来并沿袭下去,才能在未来的时间里出现更多、更好的雕刻作品。

参考文献

[1]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吴中胜迹—苏州市区文物保护单位简介[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1995.

[2]罗哲文.中国名胜—寺塔桥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赵超.古代石刻[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4]王其钧,谢燕.图解中国古建筑丛书—风格古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5]王其钧,谢燕.图解中国古建筑丛书—宗教建筑[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6]周向群.走进苏州[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浮雕艺术研究
浮雕圆圈
纸的艺术
出错的浮雕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去云冈石窟看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