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金玲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不容忽视。这一教学内容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是全方位的。在教学中教育工作者也致力于提升教学效率,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大程度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过时代在发展,学生的特点也有了一些变化,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相应的也应该做出转变,以更好地适应这些需求。本文就此展开探讨,立足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分析有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目标是:教学以学生为主,不仅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交流能力和审美水平,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技能、情感以及态度。小学生正值青春期,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广泛的阅读能够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还能帮助他们理解课文阅读资料的内容。因此,通过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教授阅读技巧,能够提高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性。
一、精心预设课堂教学内容
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提前预设,也就是需要老师针对整个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老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视度。精心预设课堂教学内容可以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教学内容预设的表现形式比较多样化,一方面老师可以在整个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将其体现出来,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在教学构思的过程中进行体现。这样课堂教学活动就可以按照提前预设的内容以及方向开展。而生成性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因为在课堂教学活动落实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之前很难预见的教学因素,这就为阅读课堂教学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促进课堂教学在预设的基础上变得更加精彩,让课堂教学效果超出预期。因此老师在预设课堂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也可以开展弹性设置,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促进自我发挥和自我表达,进而为构建动态生成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老师在开展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这篇文章语言比较风趣,文章中作者通过描述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以及作用,进而联想到生活当中的人,折射出了比较深刻的人生哲理。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在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有什么感受和想法呢?”有的学生说:“我们的手指太重要了,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我们的手指。”还有的学生说:“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像五根手指一样团结一致。”还有的学生说:“我要像中指一样相貌堂皇,曲线美,干活不出力。”也有学生说:“我要像拇指一样虽然形体不美,构造简单,但是我愿意吃苦。”甚至还有的学生说:“没有手指的人照样活得很精彩。”每个学生都表达出了自己对文本内容的不同理解和认知,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收获都是不一样的。而老师要针对这种课堂上比较难以预见的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灵活调整。老师要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持有的不同观点和看法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预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针对学生表达出的不同看法和观点从正面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解读。比如有的学生就对于手指存在的重要意义产生了质疑,觉得没有手指的人依然可以養活自己,为社会做出贡献,活得很精彩。那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从正面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在生活中要团结合作呢?”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德育教育进行有效渗透,让学生了解到“人生就如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各自具有不同的性格和姿态,但是想要取得成功还需要团结一致”,促进学生对作者赋予手指的深层含义进行深度理解和认知,从而提升课堂阅读效果。
二、在课堂教学中制造冲突建
老师不仅是阅读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阅读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一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老师引导作用的最佳时机就是发生课堂教学冲突的时候。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各种各样的问题,当老师将各种各样的疑问抛出之后,学生就会纷纷表达自己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此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深挖,增加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产生更多的质疑,进而引发课堂冲突,促进学生深度思考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和辩解,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不过老师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准确把控,全面掌握学生讨论的尺度和节奏,一方面要确保学生在讨论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准确地表达出来,另一方面还要保证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思维之间能够实现有效的碰撞和融合,不断发展和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深化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全面认知和理解,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阅读技巧,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实现动态生成化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三、课后做好阅读作业的综合评价
作业是学生学习情况的记录,也是老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方式之一,对老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反思和总结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老师可以从三方面布置阅读作业,一是预习阅读的作业,二是课堂上有关阅读的任务,三是完成阅读教学后的课外阅读作业。相应的,老师需要对三方面的作业进行分析。
首先,老师可以针对阅读的课文,布置不同的预习作业,包括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以及做一做四个环节的内容,让学生学会预习的方式,养成预习的习惯。例如,学习课文《观潮》前,布置学生:第一、收集与潮有关的资料,第二、运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的词句和段落大意,第三、在课文中找到课后问题的答案,第四、思考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预习阅读作业是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老师侧重评价学生是否掌握、运用预习方式,以及能在阅读后解决课后问题,并提出有关问题。而不是评价学生作业的对与错,评价时以鼓励为主,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老师在课堂上布置有关阅读的任务,可以包括朗读课文、情境表演等,让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教学中,扩展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西门豹治邺”一课时,老师讲解基础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每人朗读一句,再由其他同学用白话文表达其中的含义,还可以让学生运用表情、肢体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喜欢阅读。
课堂上阅读任务是为吸引学生注意力,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此,老师可以将课堂阅读任务参与状态、完成情况等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一部分,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动力,再根据参与任务的情况,及时调整课堂任务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课堂上帮助学生灵活掌握阅读技巧的时间有限,因此,需要通过课后阅读作业引导学生自主练习,灵活运用阅读技巧。老师布置课后阅读作业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老师准备课外阅读资料,让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并与同学组成阅读小组,共同交流分享阅读的成果,另一种是布置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并设计有关阅读问题,让学生解决阅读问题并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及时解决学生的提问,能更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结语
正如学者朱永新所说,“一个人的教育史也是他的阅读史”。小学生处于智力发展阶段、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环节,老师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方式以及课后作业三方面采取措施,能够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但要实现阅读能力全面提升的目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总结其中的问题,找到对应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张霞.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苑教育,2021(26):43-44.
[2]张冬梅.巧用有效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J].小学生(下旬刊),2021(9):113.
[3]徐胜菊.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2021(3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