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读共写中为普特学生播撒感恩自强的种子

2021-01-17 00:39洪婷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2期

摘要:如何引导普特学生做一个感恩自强的人呢?在共读共写中通过总体规划、培养习惯;任务驱动,聚焦品格;共读共写,激励成长;总结反馈,升华认知的方式为普特学生播撒感恩自强的种子。

关键词:普特学生;共读共写;感恩自强

著名学者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无论是普通学生还是特殊学生,都会有自身的缺陷,如何引导孩子们正视自身缺陷,做一个感恩自强的人?笔者从朱永新教授的这句话中找到了答案,带着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以下简称“普特学生”)在共读共写中播撒感恩自强的种子。

一、总体规划,培养习惯

2021年暑假笔者利用30天时间带着普特学生在线上开展共读共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写作活动。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为了培养普特学生的阅读习惯,笔者根据目录对整本書173页内容的阅读时间进行了总体规划。

从8月1日-8月30日,严格按照这个进度引导普特学生坚持每日阅读和写作,在知行合一中帮助他们养成阅读和写作的良好习惯。

二、任务驱动,聚焦品格

为了确保线上共读共写活动顺利进行,笔者利用1周的时间作为缓冲期,引导普特学生们熟悉小打卡操作流程,通过提出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打卡兴趣。具体问题摘选如下:

1.闲话家常,拉近距离

2.品读文本,感悟精神

有了一周的热身环节,从8月1日-8月30日笔者就带着普特学生们开始了为期30天的共读共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线上阅读打卡活动。每天早上笔者发布阅读主题,让孩子们围绕问题展开阅读,如“假如给你三天听力,你准备如何度过?”、“在阅读《我的生命故事》第三和第四章时,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学生就在老师精心设置的问题中展开阅读并进行思考和输出。从学生的打卡文字中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内心的变化:

(1)直抒胸臆,直面自我。因为海伦凯勒是一位既聋又盲的姑娘,学生们在阅读她的故事时很受鼓舞和感动,在8月8日的打卡主题中,笔者让听障学生分享下自己作为聋人感受到的不同。孩子们直抒胸臆,勇敢面对自我,全观明说自己听不到闹钟的声音,听不到别人喊自己的声音;王妹记录了自己失聪的过程,她是后天性的聋人,两岁因吃错药致聋,看到小朋友打打闹闹,吵吵叫叫她觉得很羡慕;黄巧明回忆了自己小时候不懂事,不佩戴助听器没有坚持练习说话的经历,她在文中最后提到要坚强面对现实生活,勇往直前,做好自己,快乐成长!

(2)榜样激励,坚强勇敢。8月10日的打卡主题是让同学们阅读《我生命的故事》第十七章、十八章,思考从海伦凯勒身上学习到了什么?同学们提到最多的关键词是坚强、勇敢、勇气和坚持。他们也表示会向海伦凯勒学习,必须勇敢地去面对自己的困难,顽强拼搏,不怕失败,勇敢向前。

(3)热爱生活,传递快乐。海伦凯勒在《我生命的故事》中第十五、十六章的时候分享了自己前往尼亚加拉欣赏美洲大瀑布的有趣经历。笔者也让同学们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一次旅游经历。王妹写的是自己跟家人前往雷州茂德公古城游玩的经历,她这篇文章写得很好:“看到红红的大门,青石红砖墙、红瓦顶、燕尾脊,典型的仿唐式建筑。我对这种古风的大门没有抵抗力,太有历史感了,我们走近观看恢弘的城墙,城楼交错,其建筑形态古色古韵又透出现代气息,有电影院,儿童游乐、购物广场、特色食街、中西餐、精品店、客栈、茶楼、咖啡屋等……。黄巧明分享了班级共同前往遂溪螺岗小镇的秋游经历,文中既有景色描写,也有心情的抒发,还有几个小姑娘快乐的身影,看着同学们充满生机的语言表达,笔者感受到了孩子们内心世界的放松与愉悦,他们虽然身体有缺陷,但心理是健康的,他们热爱生活,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快乐,感染和影响着他人。

三、共读共写,激励成长

新教育实验认为,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亟须重建共同的语言,亟须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同样亟须用真诚的共同行动来创造共同的未来。为此,我们首先需要拥有共同的历史、共同的英雄、共同的文化符号、共同的心灵密码——也就是说,我们需要通过共读,通过对话和相互用文字交流(共写),来实现真正的普特融合。

每天早上笔者发布打卡主题时都会围绕主题率先进行打卡,让同学们通过老师的打卡内容获得启发,学生完成打卡后老师也会及时进行点评并呼吁同伴之间相互点评。

如在共读《我的生命故事》第十七、十八章,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从海伦凯勒身上学到了什么时?符小静在打卡中这样写道:“从海伦凯勒身上我学会了不服输,在艰难困苦中要顽强拼搏不要害怕失败。我们是聋人,但我们有手有脚,还能看得见,海伦凯勒还是一个既聋又哑的人,她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要向海伦凯勒学习。”笔者给她的评语是:“你在赛场上奋勇拼搏的样子跟海伦凯勒一样美,希望小静能像海伦凯勒一样用坚强勇敢,身残志坚书写聋人的生命奇迹,加油!”平时不善言辞的郭坤林留言道:“加油!我们都要向海伦凯勒学习。”

四、总结反馈,升华认知

《教育的目的》中提到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开学第一课笔者充满了期待,对假期带着普特学生利用小程序坚持打卡30天共读共写活动进行总结。整个教学分为在总结中感受丰收的喜悦、在诵读中学习凯勒精神、在观看视频中形成直观认识、在分享中激发团队成长、在展望中相信美好未来这几个环节。在第一个环节笔者总结大家共同做的这件事时,有同学提出了质疑:为什么不是做高考题而是读书呢?笔者向学生解释,因为想让他们获得一种精神的力量,要做对他们一生都有帮助的事,这些事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课后笔者给学生留了作业:让他们写写今天上完这节课的感受。希望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能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海伦凯勒身上所体现的诸多精神,希望这种坚强勇敢,永不言弃,身残志坚,好学上进,感恩自强,越挫越勇,胸怀大爱的精神能成为他们前行路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当他们遭遇风雨时,想想海伦凯勒就能感受到有一束光在指引着自己前行,有一种力量在支撑着自己大步向前!也希望这粒精神的种子能生根发芽,助力他们走向更远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朱永新,颜云霞.阅读,让人的灵魂走向高远[N].新华日报.2014-04-23(B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Z].2016.

[3][美]海伦.凯勒著.林海岑译.假如给我三天光明[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7.

基金项目:本文系湛江市中小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义务教育阶段普特融合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020ZJZD019)的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洪婷、黄岱、陈欢、陈玲、陶海靖、梅佩霞、郭娅、蔡小妍、苏小杨、赖柏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