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柯,北京大學研究生,曾参与国家图书馆、中华书局系列图书审校工作,在各出版物及媒体平台发表文章十万余字。
“女为悦己者容”,梳洗打扮、追求美感,似乎是女孩子的天性。不过,这么说可不全面,男孩子也可以精致起来!
精致,人类共同的追求
爱美是人的天性,更精致、更美好的生活一直是大家普遍的追求。而这种愿望,在古代也得到了政府的鼓励。
在唐代,每到年末的“腊日”,也就是十二月八号,皇帝都要向大臣们派发一份“精致大礼包”。据记载,礼包里装的都是“紫雪”“红雪”“面脂”“口脂”等物。那么,这些都是什么呢?
“面脂”“口脂”比较好理解,前者是涂脸的护肤霜,主要由动物油脂制成,功能是润泽保湿;后者是古代男用“润唇膏”,主要防止寒冬口唇开裂。
“紫雪”“红雪”则是唐代的高级时尚化妆品,据刘禹锡描述,这种化妆品“膏凝雪莹,含液腾芳”,类似于如今的“雪花膏”,质地洁白润泽,气味芳香。
刘大文豪还强调,高级货不仅闻着香,用起来更是“真香”——“功能去疾,永绝于厉疵;泽可饰容,顿光于蒲柳”。
蒲柳,指蒲树和柳树,落叶较早,古人借以比喻人容颜早衰。看来,“紫雪”“红雪”不仅能祛斑消痘、美白补水,更能抚平皱纹、熨平眼袋,实现八十变十八的“逆生长”。这效果,比起今天的国际大牌也不遑多让。
追求精致之花草派
在追求精致的道路上,除了政府的支持,还需要自己的努力。为此,古代的精致男子们,探索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其中,最古老的要数花草派。
千年之前,本派开山祖师——屈原便在《离骚》中留下了“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等多处花草使用要义。祖师爷指出,花草美丽芬芳,不仅要随身佩戴,更要以它们为楷模,提高自身修养,让自己从内到外地美起来。
到了唐代,本派愈发兴盛。大唐第一美男子李隆基不仅自己簪花,更把簪花的习惯发扬光大——苏颋陪同出游,写出“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的绝句,甚得帝王心,帝王把当天戴的“御花”亲手插在他头上;汝阳王李琎,小名“花奴”,表演羯鼓十分精彩,甚得帝王心,也得赏花一朵!
民间的簪花潮流也轰轰烈烈,为了一朵好看的花,大家各出奇招。有个叫霍定的士人重金雇人窃取贵族亭榭中的名贵兰花,不仅自用“插帽”,“兼自持往绮罗丛中卖之”。别说,大唐消费者还很吃这一套呢——“士女争买,抛掷金钗”。
追求精致之美白派
好看的花簪在头上,对美男子来说,那叫锦上添花;对一般人而言,可能就是“花比人娇”,适得其反。追求精致,还是得另寻他路,多管齐下。
俗话说得好,“一白遮百丑”,做精致男孩,要从美白开始。早在汉惠帝时代,郎官们上班就会“傅脂粉”,把自己收拾成整整齐齐、白白净净的靓仔。
魏晋时期,此风更盛。不仅普通人注重美白,原本就优秀的帅哥们也纷纷“内卷”,最典型的就是魏晋玄学开创者,有才有财又有貌的何晏。
何晏,纯天然白皮帅哥,不化妆就足以秒杀众人。据说,魏明帝怀疑他是偷偷擦粉的“伪素颜”,想了个损招,在最热的大夏天请何晏吃热汤面。何晏汗如雨下,不停地拿衣袖擦脸,面色依然洁白中透着红润。于是魏明帝这才相信,何晏的白是真的,不是“妆”的。
不过,何晏确实也很喜欢化妆,素有“傅粉何郎”之称。据记载,何美男子的自我形象管理十分严格,“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随身携带化妆品和小镜子,时不时补补妆,揽镜自照,很是懂得自我欣赏。
追求精致之清洁派
据说,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认为,洗澡会让毛孔打开,导致“有毒空气”乘虚而入,要想健康长寿,就得“藏污纳垢”。因此,法国的香水工业蒸蒸日上,毕竟人人都需要它来遮盖体味。
不过,中国古人可没有这种想法。古人不仅注重“面子”,更注重“里子”,身体清洁和个人卫生是追求精致的重中之重。为了洗得更干净,“澡豆”应运而生。
澡豆是一种古代洗涤产品,它以豆子研成的细末为主料,加入各种药品,制成丸状或粉末状,是可以用来洗手、洗脸、洗头、沐浴、洗衣服的“万能选手”。
澡豆在古代可谓居家必备,医药学家孙思邈说,“衣香澡豆,仕人贵胜,皆是所要”,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头百姓,都离不开澡豆。
不认识澡豆,还会闹出大笑话。王敦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他刚和公主结婚时,上完厕所回到屋里,侍女端出了装水的金澡盘和装澡豆的琉璃碗。没见过澡豆的他以为这是干粮,干脆把澡豆都倒入水里一起喝了。侍女们纷纷捂嘴偷笑,这事儿,也成了街头巷尾闲谈时的笑料。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管是“猪猪女孩”还是“猪猪男孩”,只要有自己的审美,能保障安全,让自己变精致、变美,都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