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宾
男子簪花,古已有之,在两宋尤盛。在宋时,既给自己买花、也给妻子送花的男士们准定是宋代花市的大买手。
簪花在宋代成士庶的普遍俗习
宋代民俗多肇兴于唐朝,“簪花”亦不自外。王维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证:“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除在节日里,平日唐朝男子偶尔也会簪花。只是并未形成主流,簪花要到宋时才成士庶的普遍俗习。每逢国家大典、佳节良辰、岁时祭祀等喜庆时分,赵宋君臣都会将花儿簪在头上。
按惯例,皇帝要在琼林苑主持“闻喜宴”款宴新科进士,赐戴名花。“闻喜宴”亦名“琼林宴”,能够与宴是士子的无上荣耀,但宴上总有感到不自在的人。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在那些春风得意的簪花郎环伺中,司马光显得格格不入。他性尚简朴,不肯戴花。同伴劝谕他:“这是君上御赐的花,不可不戴。”司马光不得不勉强戴上一朵小花。
而司马光不想戴的花,却是京城的抢手货。宴后,进士们在归途中,他们鬓边的“今上赐花”总被乞丐和娼妓抢走。那些位居社会底层的人,无非是想沾点喜气罢了!
宋代皇帝多爱簪花
古代民俗的发展大多遵循“从皇室到贵室,再到民间”的规律。假如簪花渐成皇帝的日常习惯,那么,簪花亦将成臣民的闲日常事。
宋徽宗是耽于嬉娱的风流君主,每回起驾还宫,开封人必见这位君王“御裹小帽,簪花骑马”的装扮,从游的群臣、侍卫也同样簪花。
继业的南宋皇帝亦多爱簪花。淳熙十三年(1186年),宋孝宗为敬贺太上皇(宋高宗赵构)八十大寿,在元旦日举办庆典。《武林旧事》在书的开篇首记此事:“御宴极欢。自皇帝以至群臣禁卫吏卒,往来皆簪花。”
淳熙年间,礼部尚书赵雄等人奏请“庆寿行礼日,圣驾往还并用乐及簪花”,后得宋孝宗准奏。事实上,在北宋末年,宋廷的花之盛礼已不限于宫室与御苑、帝帷之内,节庆与典礼、宫宴之时。
官员宴集时也常簪花
宋代官僚宴集时,也常簪花。宋代扬州的芍药名闻天下,州城的开明桥“春月有花市”,而花价时时见涨。韩琦任太守时,其价已高过每况愈下的洛阳牡丹花。
哪个文人不爱花?但花贩子开价太高的话,韩太守在买花前,还是得三思而后行。幸好州衙后院的芍药开花了,一开就开了四朵花,花瓣上下呈红色,一圈金黄蕊围在其中。韩琦喜出望外,设席园中,邀请幕僚王珪和王安石赴宴赏花。“二王”均是崭露头角的政坛新秀,与韩琦同属仁宗朝的名流。花开四朵,韩琦还想再请一人,正思间,有人通传说名士陈升之已到扬州。太好了,“第四朵花”花落陈家了。之后,主宾四人皆簪花进席。宴散后的数十年间,他们皆官至宰辅。这即为宋代掌故“四相簪花”的来历。
男子大婚时也要簪花
司马光《书仪·婚仪》“亲迎”条说:“世俗新婿盛戴花胜,拥蔽其首,殊失丈夫之容体,必不得已,且随俗。戴花一两枝,胜一两枚可也。”《东京梦华录》亦见同类的载述:“(婚宴中)众客就筵三盃之后,婿具公裳,花胜簇面。”
在闲时,簪红戴紫的男男女女亦无处不有。开封少年昔以插花相尚,欧阳修《谢观文王尚书惠西京牡丹》诗云:“京师轻薄儿,意气多豪侠。争夸朱颜事年少,肯慰白髪将花插。”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没有证据能确证宋代男人比女人更爱簪花。唯因男人是宋代诗坛的主轴,使得读者萌发宋代男人最“臭美”的想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