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 徐振发 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
会计专业课程大多为实践课程,教师必须结合创新和整体思维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新型会计专业人才,将工作要求、专业技能和课程内容、教育理论以及培训对接,以建立持续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
多元整合型会计课程必须学习新思维和新理念,以使人才培养计划与企业需求相适应。会计专业的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以及开放的实践培训过程,是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具体的教学中,一般会根据所授会计职业技能的内容要求,采取面向行动的教学方法来组织和实施。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通过专业课程建设改革,进行有效的多元整合,改善原有的信息化教学的局限性、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的学以致用,是目前中职会计信息化教学中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将更注重从企业需要角度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这也对会计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会计专业的课程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综合分析有以下三个方面:
在制定会计课程标准时,大多数学校没有对商业规律进行足够深入的研究,企业没有参与的热情,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的支持率小,产业存在感低。学校的专业教师对企业会计岗位的工作系统没有充分全面的了解,对会计管理职位所需的技能缺乏深入调研,课程标准和专业工作标准不能保持一致,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需求不能实现有效衔接,最终会影响会计课程目标的实现。
由于会计工作的独特性,企业雇用的实习生人数很少,并且可供实习生的工作岗位也很少。学生只能依靠课程教学的模拟练习和实训,对工作环境理解不够透彻,缺乏会计真实实践能力。虽然开设有企业认识实习教学环节,但是可供学习参观交流的会计岗位非常有限,认识实习很多时候只能是停留在表面的认知上,大多数学生在完成实习后,仍处于理论多于经验的阶段。
职业院校教师工作量比较大,大多数会计教师常年忙于校内教学,对会计岗位的教学内容、教学理解还停留在过去式,对企业会计岗位实际的专业运作模式缺乏实践。会计人才的培养方式以系统学习理论知识为主,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素质。同时,大多数教师虽然在努力提升自己与社会工作岗位的知识差距,但由于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的不完善,企业对接受会计岗位实践也比较敏感、抵触等原因,使得会计专业教师与企业岗位实践往往停留在表面,对企业会计岗位实际运作往往处于隔靴搔痒的阶段。因此,无法正确定位会计专业的目标和培养模式,专业创新和综合教学的途径仍不清楚。
课程标准是用于教授专业会计课程的计划文件,也是课程教学的基础,更是开发和构建课程的前提。制定课程标准时,学校必须符合会计行业的专业标准。会计课程的教师需要深入合作企业,进行专门的研究,将课程标准的重点放在工作能力和法规要求,专业标准,技能鉴定和公司需求上。面向行业学生,讨论制定在该领域培训专业人才的模式。根据专业活动的内容找出通常的任务,创建会计学习方案,设计学习任务,优化课程内容并增加课程内容的相关性和应用范围,并结合企业会计需求的调整不断变化或改进课程标准。
以“会计信息化”课程为例,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整合到课程标准里,走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按照市场的需要培养初、中级会计信息化人才。力求校内实践教学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零距离,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真正实现高质高效培养有用人才。通过对学生毕业实习岗位的关注与追踪,每年定期展开市场调研,统计出各个就业岗位会计信息化软件的普及与应用情况,针对就业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当增加实践类课时,力求校内教学实践紧跟时代发展,实现毕业生上岗及就业!
实践表明,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与行业和企业的合作支持密不可分。教育与企业合作是职业学校发展和完善的必然途径。学校可以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学校的兼职职位,行业专家具有丰富的专业技能和出色的业务水平,学校可以让其参与专业计划和教学指导,学校教师主要负责专业课程理论,定期去企业进行研究,参加企业项目的研发和相关课程,为组织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以进行理论改进,改善教师队伍的专业精神。组织企业专业人员参加有关学校教育活动,从而可以提高公司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理论水平,实现双赢。
建立和发展专业技术人员和骨干专业教师的兼职和集体薪酬制度,将企业优秀人才请进来,让会计专业教师的走出去,打造实践型教师队伍。根据实际教学效果向企业人员颁发荣誉证书及聘书,使之对教育事业充满成就感。学校可以聘请来自行业和企业的财经专家来学校开讲座或公开课,将最新的财税政策及应用案例带入课堂。同时,支持专业教师进入企业,了解企业的新发展趋势,积累经验和实践技能,可以有效融合不同学科,充分发挥教育融合的作用,利用多重学科知识增强教师团队的合作精神,在财税的新组合中探索整个业务,可以将实践整合到培训和学习中,增强教师的创造力和企业家的多重知识经验。
以“会计信息化”课程为例,它是校企合作以及工业与教育融合的有效载体,为适应社会的变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专业老师应该从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做起,了解最新的专业动态,熟练最新的、常用的财务软件技能,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和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
学校需要鼓励学生进入企业学习,并与专业人士保持紧密联系,以便每个学生都可以从事会计专业工作,学习企业经济学,增加实际学习的深度并改善实际成果。同时,学校还应开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课程,它包括一般财务技能,会计,簿记,费用,审计和税收,统计等实践课程。理论与实践重叠融合,但又彼此独立,保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系。
仍以“会计信息化”课程为例,它的开设需具备一定条件,它的前导课程会计基础、财经法规、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学生有了这些基础知识作铺垫,才能更好通过电算化信息系统熟练处理会计数据,完成实务操作。同时,后续课程企业会计实务与操作、成本会计、商业企业会计、专业综合实训等都需要依托会计信息化软件教学背景,因此会计信息化是一门贯穿会计专业始终的核心课程,是知识应用与实际工作接轨的综合课程,必然要求该课程教学以培养实践应用能力为主。
会计课程建设需要对学生的技能进行系统而有效的培训。学生会计职位的工作能力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将企业的会计培训纳入学校教学课程至关重要,学校需要引入企业生产流程,将企业中专业工作的内容和要求与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相关联。教学活动与工作过程相关,课程与工作方法融合,使学生可以体验会计实际工作的过程,更好地完成会计工作。教学活动与工作经验相关,课程目标和工作管理、个人经验相关,帮助学生获取会计工作所需的所有知识。
企业应与学校及时协调实践成果和实践教学计划的意见,建立实践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以客观、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实践成果,在校培训需要帮助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环境,例如利用学校计算机室,会计手册培训室和会计信息计算机室,培训学生的信息处理,会计审查能力,让学生通过考试,培训,小组讨论创新会计工作意识,提高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速度和实践能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是要为校企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在信息平台上为学生分配会计任务,构建实际项目,并改进基于工作的课程。
如在“会计信息化”课程的综合实训环节实施中,不仅可以采用分岗位分组模拟体验法,还可以通过对比不同的会计信息化软件,提升学生对财务软件功能的认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学生分岗位分组教学,模拟企业真实案例,完成一个完整会计期间的会计、出纳及主管角色会计任务。小组成员可以相互协作,以便于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和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熟悉整个企业财务数据处理流程,对企业财务工作有个全局的认知。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会计信息化软件有很多种,虽然功能上都大同小异,但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只针对一种软件进行教学是不够的,学生走上社会岗位,对于没有见过的会计软件不免会胆怯,造成自信心不足。通过对多种财务软件功能及界面的解读,使中职学生对会计信息化系统有更深入的理解,对信息化的内涵认知也有了质的飞跃!
当今的社会企业业务环境在不断变化,中小企业对管理和运营技术会计技能越来越感兴趣。学校应通过专业创新的理念,加快会计专业发展。根据会计领域的需要开发课程内容,将教学内容提高到专业水平,将实践教学与培训充分结合,通过培训增强师资的创造力,注重概念创新和实践创新,为培养专业的会计师提供多重途径。企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支持校企合作,支持产学结合,并在协作学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和社会价值,以实践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岗位,提升就业率。学校需要创新产学合作,将改革的重点和方向放在学生的实践水平上,依靠企业将生产和教育结合起来,建立高质量的专业课程,建立模范性的特色会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