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娟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到户籍所在地以外的地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而留在当地的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由其他人员照顾,且未满十六周岁的儿童。留守儿童只能与父母一方、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生活在一起,这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及身心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1.留守儿童监护人基本情况。据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由祖辈监护的占83.2%,由亲戚监护的占11.0%,由其他人监护的占5.8%。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大致分为三种形式:(1)隔代监护。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儿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孩子在这种家庭中成长得到的多是长辈的溺爱,往往物质上得到满足,但缺乏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易造成留守儿童偏激、懦弱、冷漠等不良行为。(2)寄养监护。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托付给亲戚照管。亲戚作为临时监护人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往往会有所顾虑,使留守儿童养成任性的行为,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寄人篱下之感,没有心理归属感和安全感。(3)托养监护。留守儿童被安排在校寄宿或采用其他私人托养形式。
2.临时监护人或委托人文化程度。从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或委托人文化程度看,没上过学的占8.19%,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5.32%,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4.40%,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09%。从临时监护人或委托人对留守儿童辅导作业情况来看,近半数留守儿童由母亲辅导作业,近1/3的留守儿童没有人辅导作业。
3.临时监护人或委托人年龄结构。临时监护人或委托人年龄在60~70岁的占56.7%,50~60岁的占24.9%,这两部分人大多是孩子的祖辈。
1.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情况。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父母一起外出打工的占81.4%,父亲一人外出打工的占10.8%。
2.父母外出打工回家探亲情况。父母外出打工回家探亲在半年以内的占41.1%,半年到一年的占53.3%,一年到二年的占3.4%,二年以上的占2.2%。
3.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周期与联系方式。调查发现,近2/3的留守儿童通过网络与父母联系,约1/3的留守儿童一周左右通过微信或QQ等与父母联系;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的占23.85%,写信的占1.45%,去看望的占8.28%;每天与父母联系的占20.35%,每周与父母联系的占39.06%,每个月与父母联系的占22.19%,每半年与父母联系的占14.87%。
对留守儿童学习监护主要包括监护孩子不旷课、不迟到,保证孩子上学出勤率;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保证孩子作业质量等。
1.留守儿童上学出勤情况。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的监护不到位,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等情况。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出现过迟到的占50.8%,早退的占30.2%,旷课的占27.1%。尤其进入初中阶段后,由于孩子的思想日渐成熟,加之青春期影响,在校率明显下降,仅有80%左右。
2.留守儿童在家作业辅导情况。关于留守儿童在家做作业不会由谁辅导的情况,据调查发现:有69.34%的留守儿童没有人辅导,不会就不做;有20.27%的留守儿童由除了父母之外的监护人辅导;有10.39%的留守儿童由其他人辅导。可见,大部分留守儿童遇到不会的作业没人辅导。
3.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解决方式。采取的解决方式有:求助老师的占11.32%,求助同学的占23.89%,求助亲戚的占4.42%,不去解决的占60.37%。调查中发现,对于父母文化程度较高的留守儿童来说,父母外出务工后,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出现了下降情况。
4.留守儿童作业完成质量。对大多数留守儿童来说,由于缺少学习上的辅导和有效的管理,很难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仅有21.42%的留守儿童能够很好地完成作业,较好完成的占39.73%,不能完成作业的占38.85%。与城市父母对孩子作业检查与辅导相比,相差甚远。
1.留守儿童学习兴趣不高。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学习兴趣不高,极不感兴趣占23.9%、不感兴趣的占31.23%。
2.学习成绩不理想。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名列前茅”的占8.9%,“中上游”的占13.2%,“一般”的占36.4%,“不太好”的占41.5%。可见,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不是很理想。
3.父母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影响很大。调查发现,有81.7%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不在身边对自己学习影响很大,上课爱溜号,有时候会想念父母。
1.临时监护人的学历层次不高,无法辅导。调查发现,临时监护人多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他们的文化水平很低,有的只认识简单的汉字,有的不识字,有的虽是初中文化程度,但长期不接触课本知识,也很少能够辅导孩子。
2.临时监护人精力不够,无暇顾及。临时监护人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和农活,尤其在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及不上,更别提照顾孩子学习。有的临时监护人需要照顾两个留守儿童,尤其对于那些做临时监护人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年事已高,本应由子女照顾,但由于子女外出务工却还要花费精力照顾留守在家的孙辈。他们更多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只希望孩子不出什么大的意外。
3.与父母长期分离,学习上得不到父母关注。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使得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得不到父母的关注。而对于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来说,学习还不是一种自发和自觉的行为,缺乏父母在学习生活上的关心、培养和监督,学习状况自然不容乐观。
1.创设良好家庭环境。儿童的成长,家长的作用不可替代,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尤为重要。父母虽然外出务工,但仍要尽量为儿童创造完备的家庭功能,增加回家的频率,通过电话或视频等方式加强沟通,多关心子女的身心健康及学习情况,让儿童体会到父母的关怀。
2.合理选定监护人。父母应尽可能给孩子选择有一定学习环境、文化程度较高、责任心较强、身体素质较好的家庭,从而更好地监督和指导孩子学习。
3.多与教师沟通交流。父母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保持紧密联系,经常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
1.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学校应为留守儿童建立成长记录袋,内容包括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学习表现、行为表现、心理特征、获奖情况及其在成长过程中有代表性的作品等。定期展示留守儿童优秀作品,提高其自信心。同时学校应与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建立家校合作关系,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学校多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状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监护人提供合理的指导意见。
2.班主任要增强责任意识。班主任应熟悉留守儿童的家庭住址、父母及监护人的联系方式、父母务工地、父母务工时限、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在家的表现等,适时进行家访,就留守儿童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表现等情况与其家人进行沟通。此外,教师要转变以成绩评定学生优劣的方式,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更要从情感和生活上加以关心,对有问题的留守儿童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辅导。要对学习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给予监护人及家长必要的指导。
3.定期召开座谈会。对监护人进行必要的家庭教育辅导,包括监护人怎么监护作业完成情况、怎么保证孩子按时上下学,怎样使孩子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以及怎么做好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交流等。
1.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寄宿制学校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既能缓解因监护人缺少教育能力而不能辅导孩子学习的情况,又能解决留守儿童父母的后顾之忧。首先,政府要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经费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其次,由于留守儿童年龄较小,生活自理能力较弱,要配备生活教师,照顾孩子生活起居及课后的学习辅导。
2.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问题。有能力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就学的农民工,要尽量把子女带在身边。政府要从政策角度解决好随迁子女入学难问题,同时对随迁子女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补贴,这也是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办法之一。
3.发挥基层组织作用,重视留守儿童教育。村委会应及时掌握本村留守儿童的信息,对留守儿童进行动态监测。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鼓励退休教师、有经验的退休职工、大学生志愿服务者利用业余时间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也可以对外出务工父母及监护人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4.加强农村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学校软硬件建设还很薄弱,因此要加强农村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使农村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父母、老师、学校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监管,使留守儿童学习情况得到有效的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