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媛 张立新 何 晗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河北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由省级名师主持,以名师姓名命名,吸纳省内同一学科领域7名骨干教师组成,全省共计100个。此项工作旨在通过成立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充分发挥中小学学科名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建构河北省优秀教师队伍梯队建设、整体推进、共同提升的良性发展机制,进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协同共享,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调研团队综合采用统计调查法、文献调查法、实地观察法、访谈调查法、典型调查法,力图对全省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运行一年来的成绩、问题做出客观描述与审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策略,以供政策参考。
对名师工作室的分布现状、主持人特征统计分析,发现:名师工作室地区分布整体比例适当,个别地区明显偏少;除音乐学科外基本全覆盖;学段分布整体平衡,考虑学科因素后,初中学段占比偏低。工作室主持人均为在职在岗的教育实践者,有较高工作业绩,女性偏多,年龄适中。主持人身份多为一线教师。
地区名师工作室数量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教育人口数量呈现正相关,数量最多的是石家庄市(17个),居中者如保定市(12个)、邯郸市(12个)、邢台市(10个)、沧州市(10个)、唐山市(10个),分布较少地区有秦皇岛市(5个)、承德市(5个)、衡水市(5个)。
以市区、县区(含县级市)为分类标准,100个名师工作室中,有79个名师工作室是设置在主要市区。在剩余的21个设置在县域范围的名师工作室中,只有张建华名师工作室是设置在乡镇。工作室数量较多的如石家庄、邯郸,仅有极少数设置在县城,其他工作室数量较少的如唐山市、张家口市、秦皇岛市的名师工作室均设置在市区。如何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辐射作用,带动石家庄、邯郸、唐山、张家口、秦皇岛所辖各县的基础教育发展,促进区域内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应引起重视。
100个名师工作室中有近半数分布在高中(41个),初中学段有29个,小学段27个,幼儿学段仅有3个。就学科分布而言,除音乐学科外,名师工作室对基础教育阶段所开设学科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其中语文(28个)、数学(20个)、英语(16个)数量最多,总体占比64%。综合考虑学科、学段因素发现:语文学科三个学段整体平衡,英语学科初中学段工作室较多,数学学科小学学段工作室明显占比较高。就中学开设学科而言,化学、历史、地理、思想政治、生物五个学科的名师工作室主要分布在高中,其它如体育、美术在初中学段也没有设置。
考虑学科因素后发现:小学5个学科28个工作室,高中11个学科41个工作室,初中11个学科仅有29个工作室,说明名师工作室在学段、学科分布上是不均衡的。这种不均衡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省基础教育师资状况两头重、中间轻,初中学段教师整体水平较之于小学、高中明显偏低,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亟待增强的现状,这一迫切需求体现在除语文、数学、英语外的所有学科。此外,就数据统计来看,全省范围内各学段均没有音乐学科的名师工作室。
100位主持人中,女性主持人73人,符合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整体性别比例失衡的现状。41-50岁的主持人占比60%,其中46-50岁的主持人数量最多,这与教师职业生命周期理论相吻合,体现出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一定程度上说明46岁之前是教师最富有创造力和工作热情的时间,是培养和造就名师的黄金时段。主持人年龄40岁以下的7个工作室中,5个工作室是小学学段。主持人年龄在50岁以上的33个工作室中,20个工作室在高中学段。说明小学教师成长最快,高中教师成长最慢。这与小学教师从教年龄早有一定关联,也反映出小学学段教师无升学压力,因而能创造性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参加各类教学比赛或活动,获得更快的专业成长。初中、高中学段,开始出现升学压力后,教师会更多关注分数提升,教师的专业活动演变成为完成常规教学、提升考试分数的压力对抗行为。
将主持人职务角色按照教师、教研员、行政领导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幼儿园的三个工作室,主持人均为园长;小学的26个工作室,主持人职务角色占比最高的是校长或主管教学的副校长(18位,占比约70%);初中的29个工作室,占比最高的是教研员(16位,占约55%);高中的41的工作室,占比最高的是教师(27位,占比约66%)。这反映出,在低学段(幼儿园、小学),领导多为业务型,能够成为一所学校教师专业的核心力量。随着学段提高,业务型领导减少,这可能与中学办学、升学压力相关。
实地走访以观察工作室内外部环境、与工作室主持人面对面交谈的形式展开。通过观察,包括工作室基本配置、工作室文化布置、工作室制度条约等,对工作室所在单位是否重视工作室建设、工作室主持人工作态度与领导管理艺术做出直观判断。与工作室主持人、工作室成员代表、工作室所在单位领导就工作室的意义和价值,工作室运行一年来的工作成果、经验、困惑,以及对工作室未来发展的期待等内容进行访谈交流,获得更多启示。
作为名师工作室的核心人物,主持人对名师工作室价值的判断直接影响到主持人对这项工作的态度、热情、投入程度、工作模式以及工作室的未来走向。访谈以“在工作室挂牌前后,您有没有经历一些心理变化” “您理想中的工作室是怎样的”这样的非结构性问题展开,通过主持人的情绪、言语表达来分析主持人对工作室的价值判定。
主持人芦春艳说:“有那么一个时期,该有的荣誉我都有了,下一步我突然不知道该往哪儿去了。而名师工作室给了我方向,让我有了更高的目标。”这体现了工作室在拓展主持人自身发展空间方面的价值,也说明在适当的激励机制刺激下,教师的专业发展事实上是没有上限的。[1]主持人崔艳波说:“我想通过工作室,把我的成员培养成为有影响力的人,我来带动一个工作室,让工作室的每一个人再去带一个团队”。这体现了主持人对以工作室为平台促进优秀教师成长的价值的认可。主持人周庆说“我的工作室的目的就是培养人和成就人,我要帮助更多的人成为名师”。在工作室规定的7名成员外,崔艳波工作室正在吸引更多追随者加入到这个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当中,她的“省市县工作室联盟”已经吸纳成员29人,这个组织有目标、有规则、有行动、有评价,正在形成团队活动好、成员凝聚力强、推广辐射广的蓬勃发展势头。周庆工作室在正式成员之外吸纳编外人员,并且面向贫困区县设置志愿名额,教育扶贫的思路与情怀别树一帜。
唯一的一位乡村小学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建华秉持着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孺子牛精神,将自己对于教育的理想和信仰,对于学习的坚持与毅力传递给工作室成员,她带给工作室成员的,“是一种精神的引领,情怀上的感召。”
张春炬园长是河北省乃至全国幼儿教育界的领军人物,麾下追随者众多,当被问到“您觉得名师工作室与您的园长工作室有什么区别”时,张园长指出“名师工作室的专业性更强”。作为同样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如果园长工作室关注的是个人的发展的话,名师工作室则是在关注教育的变革。名师工作室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对教师个人成长的促进上,一些身先士卒的精英名师,正站在更加宏大的语境中,去探索教育发展与变革的走向。
名师工作室是一种新生事物,在探索实践中,工作室已经成为优秀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通过开展教学观摩、集体研讨、读书沙龙、外出学习、送教下乡等活动,在改进学科教学、更新成员教师知识结构、引领教师教育理念进步、促进区域内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等诸多方面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
课堂教学是工作室活动的主阵地,组织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开展集体听课、评课是工作室活动的主要形式。李宝丽工作室探索出了主题式的课例研修模式,“先由名师做两节公开课,再就课程的教学思路进行教研座谈,最后开展关于教育理念的讲座”。李华丽工作室,将省级名师工作室活动配合集体教研活动一同开展,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主管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名师冯伟,充分调动资源,邀请13位省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及其成员开展教研活动,探索出了省级工作室的联动运行机制。
在课题研究方面,工作室主持人都能认识到将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整理,以教科研引领工作室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李丽英工作室针对当前基础美术教育发展薄弱,特别是儿童美术素养缺失的现状,聚焦于“区域美术特色研究”,将生活中的素材应用于美术课程,以美术课为载体,带领儿童发现美、感知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高俊霞工作室与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合作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研究,计划出版一套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材,展现出名师在课程开发上的强大的创造力。张利娜工作室围绕阅读教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研究,李俊芳工作室开展英文原著阅读教学研究等等,显示出基础教育名师深厚的底蕴和强大的发展潜力。
名师工作室取得的丰硕成果离不开河北省教育厅出台的各项保障措施的大力支持。在组织保障方面,将名师工作室界定为在教育行政主导和推动下,以优秀教师合作互动为途径,以区域教师队伍梯队建设为宗旨的教师发展的学习共同体,不仅体现了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认可,而且在尊重教师学习成长内在规律的基础上,赋予了教师学习与个人发展的自主权力,充分激发教师学习的内驱力与自主性。名师工作室所在机构(以学校为主)管理者所给予的支持是工作室发展的基层组织保障。绝大多数基层单位校领导以拥有省级名师工作室为荣,为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提供场地、设备、资金、人力支持。
按照国家级骨干教师省内研修的预算标准,每个工作室每年会获得五万元的研修经费,能够为工作室研修活动提供较为充裕的经费保障。然而,对于大多数一线教师身份的主持人来说,如何“花钱”成了最大的难题。究其原因,他们总是以参训学员的身份参加培训,对国家教师培训政策、教师培训经费使用政策并不熟悉,缺少经费预算、决算等相关知识。有的主持人为减少麻烦,减少活动频率,有的主持人干脆自掏腰包为活动埋单。另一方面,工作室研修经费是以培训经费形式划拨,管理参照河北省教师培训经费管理办法,工作室经费开支只能用于培训食宿费、讲课费等,交通费需要自理,由于增加了工作室成员所在学校差旅费用支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室研修活动参与度。
在激励机制保障方面,规定省级名师工作室成员参加工作室研修等同于参加省级骨干教师研修,符合标准可以参评省级骨干教师,对于工作室成员具有很大吸引力。省教育厅会每年对名师工作室建设情况进行考评,并公开发布考评公告,能够激发各个工作室的工作热情。但是,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个人激励政策相对空缺,只能靠主持人的个人自觉、身份认同来推动工作进展。
通过调查发现:需要对名师工作室的性质做一澄清,在全省范围内形成统一认识;需要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素养结构进行分析,以便对主持人进行选拨、培养;需要对名师工作室区域设置、成员组建、运行保障等进行适当调整,以便其职能发挥。
名师工作室,就其功能而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就其活动而言,应包括学术研讨、教学指导、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就其实质而言,是对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探索,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教师队伍建设,服务于基础教育改革。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专业自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2]。名师工作室以区域内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特级教师为主持人,成员需经层层推荐、选拔,入选教师将参与工作室视为一种荣誉,因而相较于教研组、教研室等机构产生更强的归属感。名师工作室承担教师培训职能,主持人就是成员个人专业发展的导师。工作室“师傅带徒弟”的研修模式可以被视为在教学专家(特级教师)的引领、示范下,有一定专业基础的教师因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场域内聚集,通过独立实践、共同协作、观念分享来实现同伴互助和团体进步。[3]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为一线教育教学专家,为工作室研修确定了实践性的基本风格,工作室研修活动,以课堂教学实践、诊断、提升为基本形式,符合基于教学现场的情境式教学要求。工作室组织的课例研修以学科课例为载体,导师与成员共同组成研修共同体,在合作探究的文化氛围与反思性实践中,改进教学行为,形成有价值的基于实践的教学反思,并建构属于个体的教育学知识。名师工作室开展的教学研究,可以从国家战略发展角度研究所在教育现代化建设背景下,如何在课程与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何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采用行动研究的理念和我解释学的研究方法,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在教育理论框架内进行批判性性解读,推动分散实践的系统化和理论化。
名师工作室是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工作室主持人是优秀教师的导师,是学习共同体的领导者。工作室主持人必须具备的素养,包括理想信念方面高尚的师德修养,课堂教学方面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教育研究方面明确的教育理念和解决教育问题的策略,也包括课堂之外的一系列行为,比如能站在国家层面考虑教育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的责任感,能够为同事或晚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等。
在基本素养结构的基础上,工作室主持人引领和示范作用的有效发挥,要求其能够在教学、教研、教改实践中提供成功典型;[4]要求主持人能够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主张、实践经验有明晰的认识,抱有强烈的品牌自信和推广意识;要求主持人对教师队伍建设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强烈的辐射、带动意识,因而能够在个人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投入到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建设工作当中去。此外,作为一名团队的领导者,工作室的主持人还需要具有较高的组织、管理、协调、沟通能力,能够了解工作室的运行模式,运用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方式为工作室成员发展制定培养方案、组织培训活动、开展评价考核。
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遴选、聘用,要以基础素养结构为考核内容,并将每一项素养细化为具体指标点,制定精确、科学的选拔标准。在主持人确定人选确定以后,就要在成功典型塑造、教育品牌挖掘、带动与领导能力提升上,对其进行系统化培训。
1. 名师工作室的组建机制:城乡均衡、类型多样、双向互选
河北省名师工作室分布的突出问题是不均衡,体现为各地区间分布不均衡、城乡分布不均衡、学段及学科分布不均衡。如果是地区之间分布不均衡受制于区域教育水平,那么城乡分布不均衡应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乡村地区教师有与城市地区教师不同的成长路径,较之于城市地区丰富多样的集中培训、校本研修,乡村地区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文化与机制亟待推广。在此现实需求下,应在乡村地区布局一定数量的省级名师工作室,挖掘乡村地区基础教育卓越人才,工作室设置标准适度降低,鼓励更多人能够扎根乡村研究乡村教育,带动乡村教师队伍。
河北省名师工作室以学科教学工作室为单一类型,在工作室建设工作日渐完善后,可以在丰富工作室类型上做出调整,建设一批校长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甚至向教师教育方向拓展,在承担教师培训工作的高校、教师进修学校建设一批教师教育工作室,专门从事教师教育模式的研究与推广,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河北省教师队伍建设的效率和水平。
双向互选机制不仅体现在工作室主管部门与主持人之间,还体现在主持人与成员之间。工作室的组建不能是行政指派,也不能人情关系,一定要在自愿申报、双向互选的机制上运行。作为一个共同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主持人要对本工作室的成员构成拥有话语权,对考核不合格的成员实行一票否决权,以此保证这个共同体的活力。
2. 名师工作室成员构成:双导师与成员梯队
名师工作室被赋予引领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的历史使命,这对于工作室这一新型组织来说,既是无上的荣誉,也是艰巨的挑战。由于对这一任务认识不清,很多工作室将其窄化为课题研究或者发表论文,翻阅工作室的研究成果,标新立异者、隔靴搔痒者,很多是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不能切合教师工作实际。这与教师们长期以来对教学研究的认识误区有关,也反映出工作室在开展教学研究方面需要理念与方法的引领。
名师工作室是由一线教师组成的实践型组织,立足于教学现场的实践性是其开展教学研究基本的态度和品格。为了保障研究任务顺利开展,可以在成员构成方面进行调整。首先工作室可以实行双导师制,除了具备高超实践教学能力的名师导师外,聘请一位高校或研究机构的教育理论导师,以此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创生。在成员构成方面,实行梯队建设。成员招募根据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分别选择新入职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加入,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在彼此关照中更能发现问题,也更利于梳理和总结问题,促进教学研究的发生。
3. 工作室的运行管理:目标导向与持续激励
名师工作室在组建之初必须要有指向于区域教育改革的愿景,在具体工作中,应该有明确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工作室主持人要对成员的专业发展有清晰愿景,为每名成员制定个性化的发展目标与指导方案。教育主管部门对工作室的监督管理,应体现清晰的目标导向,将名师工作室视为区域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坚力量,发挥引导作用而非行政权威下的压制与监管。
为激发工作室活力,教育主管部门与工作室之间、主持人与成员之间,以平等互惠为基础,签订任期工作目标,并就目标达成度进行严格的、专业的考核。[5]对工作室的考核,以工作室任期目标为标准,从工作室整体和工作室个人两个层面,以工作室建设及运行水平、主持人指导学员的贡献、工作室引领基础教育发展的水平为内容,通过查看原始材料、听取工作室汇报、听取社会评价、参与工作室活动现场感受的形式,量化评分与质性描述相结合呈现考核结果。工作室的考核应导向与持续激励机制,即根据考核结果,将工作室列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不合格”者撤销建制,“合格”“优秀”者自动转入下一轮建设,“优秀”者追加对工作室及主持人个人的奖励绩效。
本次调查得到了河北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的指导和支持,得到了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领导的关心和鼓励,特别是调研团队所到之处,省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及团队成员给予了热情的接待和积极的配合。在此调研报告完成之际,向以上给予本次调研指导、支持的所有领导、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