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览寺音乐发展演变及艺术特征研究

2021-03-04 13:57韩立民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曲牌音乐

王 欢 韩立民 冀 辰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拥有三百余年历史的穹览寺音乐,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经引起过承德市音协的关注。当时,经过统计,在现存寺院音乐中,穹览寺的音乐数量最多,而且音乐内容也最为丰富。由于条件和人员所限,关注和整理工作仅限于对曲谱的汇总和集结,并未展开真正学术意义上的研究。伴随着国家保护传统文化的力度逐渐加大,穹览寺音乐再次受到世人关注,并于2019年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本文旨在通过实地调研、查阅史料等途径对穹览寺音乐产生的历史、流变、艺术特征展开全面的梳理和研究,从而填补穹览寺音乐研究的理论空白,同时也为穹览寺音乐的复兴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一、穹览寺的修建背景

(一)初期为康熙帝祝寿而建

穹览寺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建于康熙四十三年,据《承德府志》“穹览寺”条记载,“穹览寺,在喀喇河屯行宫东南,圣祖驻跸喀喇河屯随侍人员恭建此寺以祝万寿”[1]676。穹览寺为康熙五十寿诞而建,其修建时间远远早于承德地区其他寺庙,成为清代在塞外修建的第一座寺院。穹览寺为“伽蓝七堂式”建筑,由南至北分别是红照壁、广场、月台、主殿、后殿,广场两侧座落着钟楼和鼓楼,中间树立着康熙题写的御制穹览寺碑,主殿两侧有东西配房,后殿两侧配有耳房,整个寺院的规模和结构在当时的塞外屈指可数。在为寺院命名时,康熙已经完成了统一台湾、擒鳌拜、削平三藩、平息噶尔丹叛乱等诸多大事,因此康熙根据南北朝时期诗人沈约的诗“蛟螭盘其下,骧首览层穷”,将寺院命名为“穹览寺”,意在表现自己统一天下的博大胸怀,至今,在穹览寺的山门上仍可清晰地看到“敕建穹览寺”五个大字。

(二)后期成为清帝拈香礼佛、维系与少数民族关系的重要场所

无论是北巡还是南巡,拈香礼佛已经成为清代帝王出行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从《承德府志》记录的“圣祖御制穹览寺偶成诗”和“高宗御制穹览寺诗”[1]677两首诗中,我们可以推断,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在北巡途中先后多次到穹览寺拈香礼佛,为民众、为国家、为自己祈福。清代帝王历年在此驻跸,使这里成为木兰行围和巡视漠南蒙古的一个重要落脚之处。此外,清帝被蒙古族信奉的喇嘛教看作是文殊菩萨的化身,而寺内供奉着的正是观音、普贤、文殊三大士,因此少数民数王公贵族到此迎驾时都会先到穹览寺朝拜。据史料记载,穹览寺建成当年,就有喀喇沁额附噶尔臧、喀喇沁札萨克镇国公善巴喇锡等少数民族上层人物来此朝拜[2]86,穹览寺在蒙古和清政府之间所发挥的纽带作用日益明显。康熙在《御制穹览寺碑文》中对穹览寺的地位和功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清钟夜闻,远近罔弗皈依;月殿朗辉,中外靡不瞻仰。况右倚层岩,左带大河,口外诸藩来往进贡,皆由经过”。由此可见,穹览寺是蒙古王公贵族瞻仰和拜谒的重要宗教场所,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稳定边疆的作用。

二、穹览寺音乐的发展演变

在我国佛教文化中,将音乐用于礼佛供养的历史由来已久,主要目的是借助音乐向民众传达佛教理念,达到教化世人,影响社会风气的意图。伴随着穹览寺的建立,佛事用乐的出现也成为一种必然。由于穹览寺在康熙心中的地位不同寻常,因此,康熙特命宫廷乐师为穹览寺专门创作了音乐,以吹奏乐为主,兼有少量打击乐(法器曲),常常用于寺院各种佛事活动。

乾隆时期,穹览寺周围已经不止是“饶有村落”了,而是成为“万家烟景、鳞次栉比”的“都会”[3]22,经济繁荣和文化昌盛使穹览寺音乐的发展也达到顶峰。这个时期的音乐与康熙时期相比,曲目更加丰富,并且根据场合的不同,用乐有了更加严格地划分,如在朝圣的行进过程中演奏“金字经、五声佛”等乐曲,而在时间较长的诵经、礼佛活动时,则会演奏“泣颜回、走雪”等结构复杂的大型套曲。

清末民初,社会动荡不安,穹览寺告别了昔日的繁华,各类佛事活动销声匿迹,佛事用乐逐渐成为寺院留守僧人打发时光的消遣。建国初期,寺院遭到严重破坏,用于礼佛供养的穹览寺音乐流传到民间,出现在民间的婚丧嫁娶中。穹览寺音乐的性质和功能也自此发生巨大变化。

文革时期,民间婚丧嫁娶的用乐被迫取消,但是穹览寺音乐的工尺谱本被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1984年,北京民族音乐抢救挖掘中心和中央音乐学院共同发起一场抢救传统音乐的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由承德市音协主席温冰带队,穹览寺音乐传承人倪永泉带领他的两个侄子倪绪明、倪绪清,以及郭晓明四人组成乐队前往石家庄参加穹览寺音乐的录音、录像工作。三年之后,英国学者钟思第在中央音乐学院偶然听到了穹览寺音乐,强烈要求袁静芳教授带他到承德对穹览寺音乐进行实地采风和录音工作,并且对穹览寺音乐给予高度评价。

2017年,随着国家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全面铺开,双滦区文化馆开始了穹览寺音乐的挖掘与整理,并于2019年成功将其申报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此,这一宝贵的传统音乐文化在沉寂了近70年后得以重见天日。

三、穹览寺音乐的艺术特征

(一)乐队编制与清代宫廷祭祀乐一脉相承

穹览寺音乐的乐队编制由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构成。吹奏乐器属于旋律乐器,主要有:笙、管、笛;打击乐器(也称法器)有云锣、大鼓、把鼓、铙、钹、锣、磬、撞钟(铃)、木鱼、铛子。乐队编制一般是两管、两笛、两笙,打击乐器各为一件,流传到民间以后,乐队编制经常会视演奏人员的多少以及民俗活动规模的大小酌情增减。由于打击乐器的形制与今天使用的打击乐器区别不大,因此此处只对吹奏乐器进行重点论述。

在我国传统的管乐演奏中,流传着“巧管拙笙浪荡笛”的俗语,穹览寺音乐的演奏方式同样遵循这一特点。管子是穹览寺音乐的主奏乐器,也是对演奏技巧要求极高的一种乐器。其形制为八孔,前面七孔,后面一孔,这种形制与我国现今民间所用的管子结构相同,声音浑厚,音域宽广。管子演奏的旋律要严格按照工尺谱来进行,不得随意加花。管子音高是通过吞吐技巧来控制的,“吞”即将整个哨片全部含进嘴里,但是要松开哨片,如此吹奏的音为低音,反之,“吐”即把哨片吐出来,用嘴唇夹紧哨片的一小部分,吹奏的音即为高音。第五代传承人倪永泉对管子的演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还练就了一项特技,他能够在演奏过程中将管子底部直接插入水中,这样既有水花翻动的声音,还不影响管子正常的音色。

穹览寺音乐所使用的笛子为匀孔笛,形制为六孔。根据指法的不同,笛子一般采用两个调,分别是小工调、正工调。用小工调演奏时,筒音为5(sol),三孔为1(dol),用正工调演奏时,筒音为2(re),六孔为1(dol)。笛子的作用是通过演奏装饰音自由灵活地穿插于管子的主旋律中,而且这类装饰音一般是即兴演奏。穹览寺音乐使用的笙是十七簧笙,这种笙在民间也是比较常见的。在乐队中,笙起着连接乐句的作用,并且由于形制特殊,乐曲的节奏与和声常常由于笙的加入变得充实和丰满。穹览寺音乐使用的云锣为十面云锣,在乐队中的作用主要是对节奏进行强调,一般是一拍一音,有时为了使演奏有一些起伏,也会变为两拍一音。

经过与史料的对比与考证,穹览寺音乐的乐队编制与清代宫廷祭祀乐的编制是一脉相承的。祭祀在历代宫廷中都属于重要的典礼活动,至清代时,祭祀制度已经十分健全,所有祭祀中都会使用乐队。根据祭祀规模与对象的不同,祭祀分为大祀、中祀、群祀。其中群祀用的是庆神欢乐队,万依、黄海涛在《清代宫廷音乐》对庆神欢乐队的编制是这样记载的:云锣一、笙一、管二、笛二、鼓一、拍板一[4]14。穹览寺作为宗教寺院,在木兰行围期间担当着重要的祭祀、礼佛等功能,其乐队编制与宫廷祭祀乐队相比,乐器种类基本相同,只是在数量以及打击乐器的使用方面有所差异。由此可以看出,穹览寺音乐庄重、威严、神圣的风格与宫廷祭祀乐的追求是不谋而合的。

(二)沿用传统的工尺谱记录

穹览寺音乐记谱沿用的是传统音乐所普遍采用的工尺谱。现存的《工尺谱》和《法器本》两本乐谱是1929年由第五代传承人倪永泉手抄记录下来的。谱本为线装,工尺谱本封面写有“中华民国十八年三月立”字样,谱字按照传统的书写方式,从上到下,从右到左书写,主要包括: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用简谱表示即为:5 6 7 1 2 3 4 5 6 7,其中“一”和“乙”表示相差一个八度的“7”。记录高八度的音时,会在谱字左面加上单立人时,低八度则在谱字的右下角加上一撇。除了以上谱字之外,在穹览寺音乐工尺谱本中,还有两种关于音高记法的补充符号,第一种是在谱字的下方画一个点“、”,这个“、”叫做掇音,如“仩”的下方加一点即为“仩仩”,第二种是在谱字的下方画二个点“、、”,这个“、”叫做叠音,如“五”的下方加两点即为“五五五”。

在传统工尺谱记谱中,有一种不分板眼而只用板的符号记录基本拍的写法,这是工尺谱记谱的一种习见做法[5]12。穹览寺音乐工尺谱的节拍记法也遵循了这一特点。记谱中只有板的符号,分别用“、”和“×”表示实板,即与工尺谱字同时打下的板,记录在谱字的右侧,眼的符号则被略去。

图1 穹览寺工尺谱本封面

图2 穹览寺音乐曲牌

法器本的谱本封面写有“民国十八年三月做,一九八三年六月六号从新写”的字样,采用状声字谱自右向左竖向书写。除了用汉字做为谱字,如:光、力、耳、弄、舌、当、郎,在谱字中间还穿插了很多三角形符号、圆形符号、撇、竖、横等表示节奏的符号。

图3 穹览寺法器本封面

图4 穹览寺法器曲牌

(三)曲牌内容比较丰富

从1984年承德市挖掘民族民间音乐小组对承德存世寺院音乐的统计结果来看,穹览寺音乐的曲目数量最多,共计74首曲牌,其中音乐曲牌57首,法器曲牌17首,而且法器曲牌是穹览寺音乐所独有的。从曲式结构上看,穹览寺音乐曲牌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只曲、套曲。只曲是一首独立的曲牌,演奏时长较短,一般为3-5分钟,适合在朝圣、丧葬等行进过程中演奏,主要包括:

清江引一奎、天下乐、那吒令、雀踏枝、秋江送、一排起末、月调迎凤辇、二排起末、三排起末、劝君盃、海底金拍、柳娘子、清天歌、迎风辇拍、普庵咒、梅花引、感动山、唐头令、小唐头令、柳含烟、挂金锁、浪淘沙、望江南、小三宝、大四景、寄生草、灯讚、五方佛、万年欢、三归赞、柳月儿、柳青娘、又青娘、千秋岁、吉生草捎代、出兑子、本调金字经捎代、五声佛、月调金字经捎代、脱布衫、天凉州、三皈赞、雁过南楼、最太平鹅浪子、春、夏、秋、冬、江而水、小海青、海青南来、水鸭子、大海青。

套曲是多首曲牌(或乐曲)按一定程序连缀为固定的曲式结构格局与模式[6]129,现存三首,分别是“泣颜回”“走雪”“行道章”。此外,有一些乐曲因风格、速度比较接近,也会进行连缀演奏,被纳入套曲的范畴,如“山坡羊”。套曲结构较大,由拍(一首大型曲牌)、身(三首大型曲牌连缀而成)、尾(三首小型曲牌连缀而成)三部分构成,如“走雪”由拍“山更子”、身“走雪、回雪、下山虎”、尾“塞红秋、一封书、五马厅”组成[6]129。由于演奏时间较长,多达几个小时,因此只在坐棚时演奏[7]26。

从功能上看,上述曲牌都用于寺院佛事,但是从音乐内容来看,穹览寺音乐还是比较丰富的,不仅包括纯粹的宗教音乐,如“金字经、鹅浪子”,同时也有宫廷音乐的遗存,笔者将穹览寺音乐中的“五声佛”与清代宫廷音乐中的“五声佛”进行对比后,发现两首曲牌在核心曲调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此外,从名称上来看,“柳青娘、又青娘”这类曲目很明显是从民间音乐的土壤中脱胎出来的。

在17首法器曲牌中,大部分均是独立演奏,不加结尾,只有“开坛钹、河西钹、过街仙”在演奏时根据法事的需要,反复次数会灵活调整,既可以多次反复,也可以不反复,并在结束时加入结尾。从谱字数量上可以看出演奏时长均比较短,如三字贺由7个谱字加图形构成,五字贺由9个谱字加图形构成。

法器曲牌包括:开坛钹、河西钹、过街仙、斗鹌鹑、玉女穿梭、凤入松、拾八鼓、鬼科牙、大播身、三字贺、五字贺、七字贺、九字贺、单八卦、双八卦、串瓦笼、龙摆尾

四、穹览寺音乐传承的设想

(一)穹览寺音乐早期的传承方式

穹览寺音乐早期一直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传承过程先从学唱工尺谱开始,唱熟之后,再进行乐器的演奏学习。清朝时,穹览寺音乐在寺内僧人中代代相传,前三代传人依次是云艺、道生、释大吉。由于早期史料不详,三人的出生时期、擅长演奏的乐器等有待考证。穹览寺音乐能够传承至今与第五代传人倪永泉的用心保护是分不开的。据1984年与倪永泉共同参与过穹览寺音乐录音的郭晓明回忆,倪永泉的家中经营杠房,主要为周边居民的婚丧嫁娶服务,杠房中有专门的“乐器班子”,因此倪永泉自幼酷爱音乐,精通各种乐器,而且他与穹览寺僧人关系比较好,闲时还会假扮僧人参与穹览寺的佛事活动。当时,滦河镇的杠房竞争比较激烈,为了使演奏曲目不断丰富,扩大自家杠房的市场,倪永泉便将穹览寺音乐的部分曲目用到杠房之中。由此,穹览寺音乐由寺院进入民间的民俗活动中,并得以保存至今。

(二)穹览寺音乐在当代社会传承的设想

穹览寺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遗存,它不仅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有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虽然已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穹览寺音乐的生存空间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他文化的冲击,要想使其在现代社会获得真正地延续和传承,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穹览寺音乐曲牌多达70余首,但是现在的传承人目前只能演奏为数不多的几首乐曲,更令人遗憾的是传承人已经不会韵唱工尺谱,这无疑给穹览寺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传承人首先应该提高自身保护穹览寺音乐的意识和责任感,克服传统文化面临当代民众的音乐审美时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其次,传承人要开拓视野,借鉴其他风格相近的传统音乐文化在当代传承的成功案例,比如北京智化寺音乐、五台山佛教音乐,上述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的活态传承为穹览寺音乐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此外,政府机构、学者应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借助媒体、学校、学术会议等平台,为穹览寺音乐的传播和发展提供机遇,扩大穹览寺音乐的知名度。首先,政府需要对穹览寺展开修缮工作。穹览寺音乐是伴随着寺内宗教仪式产生的,解放后一度销声匿迹,主要原因在于其原生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穹览寺的修缮对于音乐活动的恢复将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次,在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无益于穹览寺音乐的保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机构,双滦区文化馆应该积极地介入到穹览寺音乐的保护中来。一方面,通过媒体宣传以及各级各类非遗展演平台提高穹览寺音乐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文化馆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将穹览寺音乐走进中小学的音乐课堂及本土高校的音乐专业中。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全方位融入教育,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真正实现活起来。因此,小学可以通过视唱乐谱、聆听、欣赏等途径培养学生对穹览寺音乐的兴趣,中学可以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作品纳入到第二课堂中,本土高校则应依靠自身独有的专业和学术优势,重点承担起传承与创新穹览寺音乐的任务,一方面组建乐团开展穹览寺音乐的复原工作,在此基础之上,对音乐进行不断创新,使其既能够保留原汁原味,又能够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另一方面,针对穹览寺音乐展开相关的学术研究。作为存世300余年的寺院音乐,穹览寺音乐代表着清代承德寺院音乐的高峰,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只有对其展开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引发学界对穹览寺音乐的广泛关注,才能使其文化价值得到不断彰显。

猜你喜欢
曲牌音乐
曲牌的传播与传承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奇妙的“自然音乐”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音乐从哪里来?
昆曲曲牌与昆笛演奏
音乐
凉州贤孝的曲牌曲调特点
曲牌体联套是古典戏曲的遗存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