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诗琳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2010年,国务院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深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合作新模式,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在此大背景下,我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管理模式的探索,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现状的同时关切世界大环境,“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追求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合作管理模式水平。
我国的国际合作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领域:经济、政治和科技文化。首先经济方面,国际经济合作具有全球性、经常性和持久性的特征,合作范围广、领域宽、方式多种多样,囊括至贸易、服务、信息、矿物资源等多种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政治上我国推行“一带一路”倡议,从同第三世界的多个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到在世界大国中展现毅力,建立亲密合作关系。科技方面,至今,各项由我国为面向世界而展开的科技交流合作项目进行得非常顺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国际科技合作的层次、范围不断加深扩大,次数也愈加频繁。
我国战略性开展国际合作的发展历史不够长,在促进这方面的配套措施和相关政策还不够完善。在推进国际合作的过程当中还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问题,例如金融、财政还有外汇、海关等多部门方面的协作。但我国的配套机制、经济体制还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需要弥补的差漏,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等导致无论是地方部门还是中央管理部门都很难进行高效的国际合作。另外,对世界大环境的信息不够熟悉,信息不通畅等问题也威胁着国际合作的顺利进行。
高质量高效率的国际合作的本质是自身强大的综合实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古今中外,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的进步,科技和创新实力的突飞猛进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创造第一动力。这就需要我们国际合作的参与者不断提升自我的科技硬实力和创新能力。这些年来,我国不断的“引进来”,汲取外国先进的优秀技术,同时大力鼓励创新创业,大小主体的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但事实上,我国技术实力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科技强国这条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尚不具备发达国家系统的科研体系,人民大众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相对薄弱,我国缺乏充满活力的创新源泉。这些都大大阻碍了我国推动国际合作的前进步伐。
人才是发展的根基,没有人才就没有发展。古时有句谚语“见苗三分收”,高素质的人才就是国际合作发展的希望,只有好苗子才有好收成。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培养一批国际水准的高素质人才。人类创造了历史,历史由人类书写,在缺乏高素质人才的情况下,国际合作的发展推进难以进行。而当前我国的大中型企业人才总量明显不足,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严重短缺。在高级的管理部门中,精通国际语言、国际法规惯例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并能够带领国际合作良性发展的人才少之又少。国际合作又遇人才短缺的瓶颈。
在“人才兴国”战略的背景下,落实新时代建设高素质管理队伍的组织路线,深化人才发展体制的改革,努力聚天下英才以用之是开展战略性高效率国际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达成新型国际合作模式的中流砥柱。古人说“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着眼于国际竞争大趋势,抓住人才这一第一资源是追求高成效的国际合作的必经之路。在这条路上首先需要的是适宜的大环境,也就是政策环境,政府部门对有利于国际合作人才的培育政策,对相关体制机制的建立完善,以及对整个人尽其才背景氛围的营造,是培养出大批高素质高层次国际合作人才的重要前提。另外,还需打造利于引进海外专家和研发团队的良好软硬环境,计划、研究并制定鼓励和吸引海外华人专业人才回国创业的政策,为人才提供更丰富更安全可靠的发展平台,为人才发挥其能力提供更多的机遇。对于企业来说,迫切需要学习和借鉴世界知名企业的人才培养经验,高度重视提高人才创新能力,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以社会为导向去着重培育具备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高水平国际合作人才。同时要推动合理的人才管理机制,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最大限度地把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
后疫情时代,国际产业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国际合作的各种要素正在改变。而不少中小企业无法适应这样的改变,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弱,难以在国际竞争中立足,同时面临着资金周转困难、原材料供应紧张等问题。为此,应当建立一批新兴产业创业基地,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各项困难,并给予制度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其开展国际合作,为新兴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国际合作管理模式探索中,对各方资源的协调整合,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基地,并发挥其带动作用,达成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对于形成共融共生,高效高层的国际合作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对此,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国际合作资源应该在充分配合下共同致力于创新基地的建设,培育促进国内外领军企业在基地内的融洽集聚,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基地与国外优秀研发机构团队的合作联盟。
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必须加大财税金融扶持力度,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要探索高质量国际合作模式就要求高质量的金融体系。首先,要进行金融创新,创新财政资金的支持理念和方式,实现可持续的资金增长,将资金的利用效率提高。另外,要积极响应国家税制改革方向,适应政策环境,综合运用优惠政策,加大金融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追求迅速建立财政出资和社会资金投入在内的多层次担保体系。创新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方式,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的投入。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掌握了技术和知识就拥有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企业可以通过专利技术获得垄断利润。但利润实现的前提是国家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避免不良厂商侵犯企业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在国际竞争中,企业面对的经济社会环境较为复杂,各国都有独立的法律体系,一些不法企业难免会通过钻法律的漏洞来窃取其他企业的专利技术。因此,国家必须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障企业和个人的自主知识产权。我国人民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化,要想在世界各国公平竞争中跟上时代脚步甚至脱颖而出,就必须全面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在知识产权道路上不断探索和改进,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体制。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交流越来越密切,多元的文化之间相互学习又各自发展,共同丰富了世界文明,同时多元文化之间相互的碰撞也产生了一些不平等和观念的撕裂,但各种各样的文化虽不同他们却都为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所以在国际合作模式探索过程中,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利用多元文化的优势,虚心了解学习各国文化,尊重和正确解读多元文化,使其在我们国际合作中起到粘合剂的作用。
综上,我国的国际合作管理模式正在探索中前进,在摸索中发展,本文只是简单剖析了国际合作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我国国际合作管理具体模式和发展还需要在实践中逐渐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