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上》的角色构思及其文学意蕴

2021-01-17 04:18万志全
关键词:波罗大运河角色定位

万志全

(河池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 河池 546300)

《北上》是徐则臣耗时四年创作出来的以大运河为线索表现各种人物悲欢离合故事的长篇小说。它由六个故事集群和一封信组成,其中,故事“1901年北上”的主人公为Paolo Di Marco(保罗·迪马克),外号叫“小波罗”,这个故事围绕意大利人小波罗于光绪年间来大运河逆流而上观光之事而展开,为了完成这趟旅行观光任务,翻译员谢平遥全程陪同(这本来是翻译员李赞奇陪同的,但李赞奇在苏州陪游时不小心被小波罗压断了腿,所以只好请谢平遥陪同小波罗一路北上旅游考察),挑夫兼厨子邵常来时刻为小波罗服务,第一次雇的船老板老夏带着两个徒弟,可船走到高邮镇码头时,老夏却带着两个徒弟假装去修船,偷偷地把船开走了,小波罗、谢平遥、邵常来三人被扔在码头上,小波罗只好另雇一艘船,即由船老板陈改鱼夫妇运送他们继续北上观光旅游,但由于遇到一帮打着“扶清灭洋”旗号的劫匪,小波罗与谢平遥被劫匪绑架,幸亏劫匪中有一位孙过路曾经得到谢平遥的一饭之恩,故而偷偷地放了他们,并让弟弟孙过程保护小波罗一行人逃出匪窝,继续坐陈改鱼夫妇的船北上,后来一路上又被流亡的义和拳民打劫,小波罗受了刀伤,最后也因破伤风和败血症而死在船上,而这时他们离北运河的尽头还不足十里。第二个故事“2012年,鸬鹚与罗盘”的主人公是邵秉义,他在位于山东济宁的运河边上度过了六十多个春秋,他是邵常来的曾孙,故事围绕邵秉义的儿子邵星池的婚礼而展开。第三个故事“2014年,大河谭”的主人公是电视台节目策划人谢望和,他准备策划介绍大运河的电视栏目《大河谭》,他的先祖是谢平遥。第四个故事“2014年,小博物馆之歌”的主人公是周海阔,他在大运河沿岸建起几家名为“小博物馆”的连锁民营客栈,他的祖先便是船老大老夏的二徒弟周义彦,故事围绕他收购邵星池的罗盘而展开。

第五个故事“1900-1934年,沉默者说”的主人公是Fedele Di Marco(费德尔·迪马克),中文名字叫马福德,他是小波罗的亲弟弟,因参加八国联军而来到中国,作战时受了伤,瘸了一条腿,而在腿伤尚未痊愈时,他便因追求心仪的中国姑娘秦如玉而逃离部队,然后两人弄了一条船以逃离义和拳民的追杀,后来两人在通州段的运河滩上成家立业、生养后代,直至抗战期间,因妻子秦如玉被日军豢养的狼狗咬死,为报此仇,他孤身一人闯入日本兵营,杀死几个鬼子后,自己也毙命了。第六个故事“2014年,在门外等你”的主人公是考古学家胡念之,他的母亲马思艺(曾用名为“马思意”)正是意大利人马福德的亲孙女,故事围绕大运河济宁段的考古发现而展开。而“2014年6月,一封信”的主人公仍是电视栏目《大河谭》策划人谢望和,他与邵秉义、周海阔、胡念之等人齐聚于小博物馆客栈,他们发现了一封信,而这封信正是意大利人马福德1900年7月写的,它被作者放在开头作为引子。

在这六个故事集群的诸多角色构思中,有着分工严密的角色定位与角色塑造,而若在细心品读作品之余,会发现其角色塑造所包含的文学意蕴,并可从中窥见作者在角色塑造时所运用的创作策略。

一、两个意大利人及其相关人物的角色定位

小说中两个意大利人最后都死在中国,但兄弟俩来中国的原因却不一样。哥哥小波罗纯粹是因为喜欢旅游,很想游览比威尼斯还要壮观的大运河,故而主动自费来中国;而弟弟马福德因为当了水兵,被派往北京保卫公使馆,与义和团拳民不停地打仗。这兄弟俩都是富有爱心之人,但哥哥更显幽默,更能自得其乐,也更善良与慷慨,他见到大运河沿岸瘦弱的孩子们,便让邵常来拿来一堆馒头、烧饼,见到他们就“Hello”一声,用力把食物扔上堤坝[1],但就是这么一位老外,却因义和拳民不分青红皂白地仇恨洋人,使得小波罗被第一个船老大甩了之后,又被义和拳民殴打、抢劫、杀伤,最后痛苦地死去。小波罗单纯的旅游观光意愿因遭遇了清末的动乱而未能得以实现,这是多么令人尴尬之事啊!弟弟马福德虽然是作为侵略者来到中国的,但他的内心深处是厌恶战争的,他因负伤而住进战地医院,并为追求心仪的中国姑娘秦如玉而逃出战地医院,并与秦如玉成家立业,定居于大运河边上,此后他还为周边的村民摆渡,并在大运河岸边生活了三十多年,最后因替妻子报仇而被日本兵打死。由此可见,兄弟俩可谓国际友人之代表,虽然两人都命丧中国,但无怨无悔,自始至终深爱着中国和大运河,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神奇美丽,大运河气势磅礴、美景无处不在,值得国际友人为之付出岁月和生命。因此,兄弟俩的角色定位是“具有正面形象的旁观者角色”,属于异域亲历者之角色定位。

小说中与意大利人小波罗相关的中国人物鱼龙混杂,各色人等皆有:有一身正气的谢平遥和老实肯干的邵常来,有明哲保身、坑害顾客的船老大老夏以及两个徒弟,也有仗势欺人、不分好歹的义和拳民,以及虽陷身匪窝却能知恩图报的孙过路、孙过程兄弟,这些人都从意大利人小波罗那里得到或多或少的好处,正是小波罗让这些中国人领略到国际友人的热情和真诚,即便在临死前,小波罗也能忍着剧痛,表情平静地与中国同行旅游者握手,把中国同行旅游者称为“兄弟”[1]。而与意大利人马福德相关的人物则相对好些,他的挚友英国人大卫·布朗聪明多才,乐于助人,反对战争,能真心帮助马福德去追求中国姑娘秦如玉,而秦如玉则文静漂亮、心地善良、孝顺贤惠、关爱亲人,到了晚年,还敢于冒着被狼狗咬死的危险去拯救孙女的性命,她的父母刚开始不同意女儿与马福德交往,后来却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帮助女儿和马福德逃离义和拳民的追杀,因此,这些人可谓善良的国际友人和仁慈的国民之代表,他们与小波罗周围临时聚集起来的那些人不太一样,这些人更有普遍性。因此,意大利兄弟俩周围的相关人物可谓正面角色与反面角色交织的混合体,他们促成了两个意大利人来中国完成生命旅程,因而这些人是两个意大利人生命活动的重要见证者,他们就像大运河一样,既有着柔情脉脉的一面,也有着异常残暴的一面,但其柔情脉脉的一面最终还是占据上风,因而这些人物可谓是大运河艺术形象的拟人化写照。

二、其他四个主人公及其相关人物的角色定位

八国联军侵华事件过去一百多年以后,到了二十一世纪,大运河的故事仍在延续,而且变得丰富多样,不仅外国人喜欢大运河,就是本土居民也对大运河喜爱有加,尤其在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之际,更是有许许多多运河子民守护着它过去的辉煌和现在的荣耀。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邵秉义一辈子呆在船上,即便是有了岸上的房子也不去住,因而是一位一辈子与大运河贴得很近的船民;第三个故事的主人公谢望和希望通过影像和人物故事来记录和歌颂大运河,虽然他离异了,经济窘迫,但不改初心,一心要把影像和人物故事拍好;第四个故事的主人公周海阔是衣食无忧的富家子弟,但对大运河情有独锺,热心于创办与大运河有关的小博物馆和连锁性民宿客栈,为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与热爱大运河;第六个故事的主人公胡念之是专门研究大运河的考古学家,他对大运河的考古发掘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而就是靠着这些考古人,大运河往日的辉煌得以重见天日。通过对这四个主人公的故事叙述,可以发现,不管是世代生活在大运河上的船民,还是出于纯粹热爱的富家子弟,抑或是媒体人和考古学家,都对大运河辉煌的过去、现代保护与发掘倾其所能,都在全力以赴地做好大运河的发掘与保护工作,而这些行为正是大运河得以焕发生机活力的源泉,正因为有了这些人,大运河才不至于退出历史舞台,才能延续生命,重创辉煌。因此,这四个故事主人公的角色定位便是“具有正面形象的参与者角色”,属于本土亲历者之角色定位。

当然,与这些本土亲历者相关的其他人物也是大运河命运的重要促成者和见证者,这包括邵秉义的儿子邵星池、谢望和的恋人孙宴临、周海阔的助手程诺、胡念之的母亲马思艺等人。其中,邵星池本来已经离开水面,住到岸上去了,但几经周折,最终还是子承父业地当起了船老大;孙宴临本是美貌动人的大学副教授,她画的油画比较值钱,但因为喜爱拍摄大运河方面的照片,而与大运河有着密切的关联,后来还心甘情愿地用卖画的钱资助男友谢望和拍摄完《大河谭》;周海阔的助手程诺精明能干,但在义与利面前还是以义为重,帮助周海阔建成并经营小博物馆和连锁民宿客栈;胡念之的母亲马思艺因为具有意大利血统而对大运河终生喜爱,一辈子都生于斯而死于斯。这些人是“具有正面形象的辅助参与者角色”,也属于本土亲历者之角色定位。因此,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都为大运河的开发与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所作所为都值得肯定与提倡。

三、各种角色塑造所呈现的文学意蕴

《北上》塑造了三十多位初具性格的人物角色,细细品来,可以发现这些角色塑造呈现出“形象生动、性格鲜明、话语简练”的文学意蕴。

首先是形象生动。比如机智幽默的小波罗,他不会说汉语,但特别喜欢吃辣椒,来到饭馆时他要辣椒,但不会说“辣椒”的汉语发音,他也知道说外语店小二听不懂,就把筷子往醋瓶子里挑一挑,放到碗里搅拌一番,再把沾满汤水的筷子放嘴里吮,做出抓耳挠腮、脑门冒汗的样子,嘴里呜啦呜啦地叫;为表示并不惧怕,他把假辫子在脖子上绕了两圈,英勇地撇撇嘴[1]。这段话写得栩栩如生,把小波罗幽默机敏,懂得使用体态语和哑语进行跨语言交流写得真实,而且表演时生动形象,表情到位。

其次是性格鲜明。比如马思艺的性格特征是出了名的倔强。有人发现她的儿子胡念之的相貌不像其父,便私底下传言说她跟一位水利专家私通并怀了孕,这些传言传到了马思艺的丈夫胡问鱼耳朵里,马思艺要丈夫相信儿子是他胡问鱼的,胡问鱼没吭声,喝了好多闷酒,然后打破酒瓶子,拿着半个玻璃瓶子往自己的大腿上扎,一脸的泪,说:“我信。”马思艺见状,赶紧把孩子放进摇篮里,替丈夫包扎好受伤的大腿后,拿起那带血的半个瓶子扎在自己的大腿上,她一滴眼泪没掉,并对丈夫说:“其实你不信。”[1]在这些细节描写中,胡问鱼的将信将疑、忍辱负重,以及不敢得罪老婆的心态被活灵活现地塑造出来,而马思艺也没有像大多数妇女所做的那样或哭闹下跪,或指天发誓,因为她知道那样做既不能博得丈夫的同情,也不能赢得丈夫的信任,她回答流言的方法令人刮目相看,有哪个女人会拿破酒瓶子扎进自己的大腿,而且一滴眼泪也不掉?而且马思艺也看到了丈夫心中的质疑,她没有任何的解释,只是用行动来表明自己的清白。而到了八十多岁的时候,因为前后两次摔断了腿,她宁愿绝食也不在腿上打石膏绷带,别人给她喂食物和水时,她竟然拒绝了,因而在三天之后便死去了。这种描述便把遇事不慌张、有主见、不屈从、坦然面对死亡的倔强女性马思艺之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然后是话语简练。比如描述老实厚道的邵常来之际,当小波罗叫他煮咖啡时,他决定偷尝一口,但上下嘴唇各烫起了一个泡;他抿紧嘴把两杯端过去,一路上都想把这奇怪的味道吐出来,他实在咽不下去,但又舍不得。小波罗问:“加糖了吗?”邵常来必须说话了,一开口就把咖啡咽下去了,“回大人,早就没了。”咖啡的味道如此怪异,邵常来当即咳得弯下了腰。那天晚上他们住到南阳古镇的客栈里,邵常来跟孙过程说:“净骗人,不就是个中药汤嘛,叫什么咖啡!”[1]在这段话中,邵常来的痛苦形态和前言不搭后语的回话让人忍俊不禁。由于是初尝咖啡,他对这种味道很不习惯,在急切地品尝之际,上下嘴唇已经各自烫起了一个泡,更要命的是,此刻小波罗问他咖啡里加了糖没有,嘴里含着咖啡的邵常来只好赶紧把它咽下去,胡乱地回了一句答非所问的话:“回大人,早就没了。”小波罗问他咖啡里有没有加糖,他却以为小波罗发现自己偷尝咖啡,便乖乖地回答说咖啡早被咽到肚子里去了。后来在与孙过程交流初尝咖啡之心得时,他竟然把咖啡类比为某一种中药汤,还说别人“净骗人”,这简单的两句话语就把邵常来的窘迫和诚实和盘托出,因而可谓是小说中话语简练之典型案例。

四、余论:角色塑造之创作策略

从深层寓意来看,《北上》讲述的是一条河流和一个民族的秘史,其主题即通过六个故事集群和一封信的串联,抒写大运河的整体意象和精神寓意,并在结构线索和时空坐标中,探究民族秘史与大运河命运之关联,抒发对大运河的由衷赞美和民族自豪感。在角色塑造过程中,这部小说能够紧扣主题,运用网状视角,写出史诗气质,表露出历史与现代绵延之浓浓情意,展现出深厚的角色定位与角色塑造功底,是作者理想主义书写的又一力作。

一方面,小说紧扣主题进行角色定位与塑造。它的主题是对大运河的赞美,它通过小波罗、马福德两兄弟对大运河的喜爱,以及都为大运河献出宝贵的生命来进行侧面讴歌,因而能够契合主题;而邵秉义、谢望和、周海阔、胡念之对大运河更是情有独锺,他们中有的在大运河上生活了一辈子,有的愿意为大运河制作宣传片,有的自费建造小博物馆和连锁民宿客栈以吸引游客来大运河游玩与吃住,有的为大运河的文化考古和文物发掘不辞辛劳,甚至包括次要人物孙宴临、马思艺等人都对大运河喜爱有加,因而这些正面人物的故事和命运都捆绑在大运河上,因此可以说,作者在对小说进行整体构思和六个故事集群进行分工配合时,是紧紧围绕主题而展开角色定位与角色塑造的。

另一方面,小说运用网状视角进行角色定位与塑造。有的研究者认为,这部小说交错分散的叙事结构首先体现在双层时空的构架上[2],而从叙事视角来看,这部小说的网状视角也体现在时间视角和空间视角的交织上。在时间视角上,有两个时间段,其中一个时间段是1900-1901年,这是八国联军侵华以及义和团活动的时间段,也是大运河漕运被废止的时间段;另一个时间段是2012-2014年,这是大运河考古发掘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之际的时间段,也是大运河运输重新兴起的阶段,这两个时间段的跨度有一百多年。在空间视角上,小波罗游玩的大运河与马福德自作战的天津塘沽至杨柳青古镇是同一个时间视角在不同空间的展开;而邵秉义生活在位于济宁河段的船上,与“谢望和从北京来济宁拍摄《大河谭》并定居大运河边上”“周海阔经营济宁运河边的小博物馆与连锁民宿客栈”“胡念之来到济宁运河边上的考古发掘”之间,又是另一个相近的时间视角在不同空间的展开。由此可见,在时空交织的网状视角描述下,这些故事从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上纵横交错地展开来,把“一部风云变幻的运河变迁史和中华民族百年的发展史呈现在读者面前[3]”,“以此辐射出贯通于文本的情感价值和叙事性扇面[4]”,从而使得作品更为立体生色,更加丰富多彩。

总而言之,《北上》在角色定位时分工明晰,有主有次,搭配合理,统筹兼顾;在角色塑造时能够紧扣主题,运用网状视角,展开浪漫想象,从而呈现出“形象生动、性格鲜明、话语简练”的文学意蕴。作品中的诸多角色可谓其叙事版图之主心骨,是融合了人生经验、历史象征和文学想象而构筑出来的故事展现者和大运河命运感受者,是隐喻叙事中的精神寄托,是作品主题、意蕴和情趣的承担者,是审美哲学的寄寓对象和倾诉现实孤独之代言者,值得仔细品味与深入分析。

猜你喜欢
波罗大运河角色定位
大运河,行走山东
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小熊波罗不想睡觉(二)
小熊波罗不想睡觉(一)
考古者眼中的隋唐大运河 湮没的辉煌
外语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探究
遇见“大运河”
2013年波罗车充电指示灯异常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