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 佳,朱哲恒
(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广东 深圳518000;黄山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1]
大学生是两个百年规划的执行者,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必然需求。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国民的思想相较于以往变得更加复杂化,单纯的思政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政治素养的需求,单一的课堂教育方式难以让学生提起更多兴趣,现实的困难已经摆在了高校政治教师面前,亟需改变现有的思政课程教育模式,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观念随之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也为解决高校思政教育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清晰的思路。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8月印发实施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思政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具体要求,从课程设计、课程内容、教师队伍、思想源头等多个方面做出指导,这是推进思政改革的重要指导方针,也让思政改革的推进更显“理直气壮”。
“同向性”是指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从政治使命和育人功效两方面来看方向是一致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都要牢记“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承载立德树人的职责。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思政课程,重点是对思政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课程思政则是思政教育的多方位补充,重点是在思想引领方面发挥作用,强调在各类课程教学中加强思政认识和正确的价值引导。
从本质上看,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都是以育人为主。唯有将它们结合,使其同向同行,互相补充,才能达到全方位育人的功效。
思政课程的发展必须遵循科学规律,循序渐进地发展。思政课程是培育精神的根本性课程,我们要坚定信念、下定决心做好思政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回本溯源,从学生群体所接触、所学习的思政内容出发,主动学习钻研学生从小到大学习的思政知识,从中找出学生的知识盲点,让高校思政课程能够承接以往,对接社会。“根深则叶茂”,思政课程就是根,只有在根上打好基础,课程思政的发展才会具有勃勃的生命力。
高校非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针对专业知识进行传授,忽略了对价值观的引领。我们要以思政理论为根本,深入发掘各类学科的思政元素,使得各专业学科将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要融进思政元素,使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思政育人有机统一,让专业学科加上“思政味”,从而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健全人格,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以大学语文课程为例,课本中的课文有选自国学经典的《论语》《老子》,也有传统文化的入门读物《弟子规》《三字经》,这让学生在了解文化经典的同时树立了文化自信。在这些文化经典中吸收古人优秀的智慧和经验,体悟为人处世的道理,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和人文精神。如《论语·卫灵公》中,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这里将君子的标准一一列出,提出了“义”“礼”“谦逊的语言”和“忠诚的态度”的重要性,体现出古人对人品的注重,教师可借此来教育学生守公德、明大德、严私德。
深入挖掘各类学科的思政元素,为思政课程提供丰富的案例。例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当教师讲到知荣辱时,可以引用古人的话语来讲解,《礼记·中庸》中曾提到“知耻近乎勇”,一个人需要懂得羞耻,懂羞耻的人才能自省奋进。在思政课程中联系各类课程,可以让思政课堂更具吸引力。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都统一于“大思政”之中,要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发挥其互补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定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意识,真正达到知行意合一。
非思政课教师对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不足往往会使课程思政的落实受限,思政课教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帮助非思政课教师提升思政素养,让其深入了解当今世情、国情及党情,及时把握实时动态,与非思政课教师一起探索并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共同建设发展课程思政体系。
要推进并加强思政课教师与非思政课教师的交流合作。思政课教师与非思政课教师的交流合作不应停留在简单的座谈会上,而应形成合作小组,实施定期协同备课制度,共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完美对接,真正做到教育的“真善美”统一。高校要为思政课教师与非思政课教师创造互动机会,搭建交流平台。可以先由思政课教师带队,选取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一个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建设示范团队,展开试点。在团队中,让思政课教师一对一帮扶非思政课教师探索、挖掘各类学科思政元素,根据其学科的特点共同制定专属于该学科的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案,并将其发展成该学科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宣讲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以“传帮带”的形式,将课程思政的建设展开来。这样将会在全校形成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对接研究的良好氛围,引导和促进各个学科教师自觉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与研究。
立德树人是一项浩大工程,仅靠思政课程显得单薄。教书育人需要课程思政的紧密配合,因此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尤其重要。我们要从课程和教师入手,深入探索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加强教师队伍政治素养的打造,在立德树人的事业上不断创造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