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笑兵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公司审计部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在传统审计理论体系和方法论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监督机制。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对事且对人”的鲜明特点,秉持先确定责任人,发现问题后,明确责任人应承担的对应责任,实现对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评价的同时,能够明确相关责任履责的实际情况,为事后追责问责提供了有力依据。经济责任审计由于监督对象的扩充使得其审计目标已由最初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合规性检查拓展至经济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保性及政策制度的遵循性和落实性等。与此同时,审计的作用也由制约性作用逐步向促进作用转变,即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强化领导干部责任意识,激发领导干部履责动力,以促进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实现宏观经济的良性发展。笔者所在的单位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从工作职能上来说既要发挥对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的维护作用,同时又需担负着协助对本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经济发展的使命,这样的双向要求为经济责任审计在国有企业内部的实行提出了迫切需求,研究其在国有企业实现的路径已成为当前国企内审发展的重要课题。结合多年来的审计工作实际,本文主要是在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和方法、责任界定和审计评价等方面进行初探。
首先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建立分层级的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数据库,审计部门应与纪检、组织人事部门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进行充分的沟通,摸清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年限、领导干部个人及其所在单位以往年度接受审计情况等信息,确定不同的审计期间和方式重点;其次,在综合考虑企业发展规划,年度运输生产和经营计划、生产力布局调整、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重要程度以及审计资源等内容后,确定重点审计对象,实现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工作方案和组织实施的一体化,落实全覆盖审计机制;最后,还要有深度、有成效地推进审计全覆盖,在基建工程、招投标、设备物资采购、资金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监督管理,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起到明显遏制作用。
(1)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据以得出结论、发表意见并出具报告的重要依据,取证工作亦是审计过程的核心,直接影响审计评价质量。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应当注重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强化证据收集的针对性、充分性及适当性,为审计后的定责追责提供有力依据。审计人员的取证重点主要包括:①取得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职责分工的具体内容和变化情况的职责分工文件;②审计人员要针对决策事项,认真审阅党政联席会、办公会议记录,确保所获取纪要、记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按照会议内容分析研判领导人员责任;③通过查阅内部发文联签批示记录,获取审计线索,若未确定主要责任领导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而明确审计事项的查证方向。④加强证据数据分析,注重通过有效的分析方法提高审计质量水平,具体分析数据背后产生的主客观因素、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后果、领导干部的态度等因素,在坚持依法审计的基础上全面获得审计数据信息资料,保证审计工作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对任职期内的情况做出准确的评价,强化审计结果对追责定责的有效性。
(2)经济责任审计实施中,审计人员应严格审计流程。首先,应以审计组为主导,强化审计人员主体作用,积极开展对线索信息的全覆盖取证,以对领导人员承担的责任形成初步判断。主审应基于初判结果,对审计问题定性及审计证据质量等进行复核,并据以形成责任界定意见。审计组长在现场审计后期,应组织全体组员召开审计组会议,对责任界定进行充分讨论分析并形成审计组的意见;其次,为避免不同的审计组对具体情形理解不一致而形成不同的判断标准,内部审计部门在履行审计复核程序时,应参考同一时期开展类似审计项目的责任界定情况,对具有相似性质的经济事项明确统一责任界定标准,按照标准要求审计组修改审计意见,确保经济责任界定的公平性。
(3)经济责任审计实施中,审计组要做到“两手抓”,不仅要集中力量对违法违规问题查深查透查实,揭示存在的问题,更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实质原因,发现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和管理上的漏洞,积极从管理体制机制层面提出合理化建议,从根本上推动问题的解决,预警风险,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4)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要充分应用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健全完善数字化的审计档案库,横向推动铁路各集团公司审计档案数据库联网,对频发、倾向性、苗头性的重大决策、重要资金、重大经营方面的问题形成审计分析的大数据,纵向对审计部门、组织人事部门、纪检部门等渠道掌握的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系统整合,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在实务工作中,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重点与难点均在于责任界定,惯常做法是以未履行良好履行受托责任的原因为经济责任分类标准,将经济责任界定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管理规定的行为产生的问题 及造成国家利益、国有资源损失浪费等后果行为产生的责任。以此为依据进行责任界定需要明确标准,即并非所有影响经济效益产生的失败责任均有领导干部负责,要将积极行为产生的“尝试失败”无意责任与消极、故意行为产生的失败责任予以区分。另外,经济责任界定应注重根据经济目标与经济实现情况确定。如果决策在被审计领导就职之前,但任期内发生了资产流失、资源浪费等重大损失,则不属于被审计领导人员在任期间做出的决策事项,不应被界定为被审计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如果在任期内的决策事项,审计人员不能局限于被审计人员任职期间的审计时间范围,必须延伸审计被审计领导人员所做决策对任期结束后产生的影响,若利资产流失、资源浪费、资产闲置等重大损失在被审计领导人员任期结束后才显现出来,应被界定为其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审计人员也不能简单以领导人员是否主管或分管某项工作来作为判断承担何种责任的依据,而要分析研判导致问题的行为原因,正确界定经济责任。例如,某单位合同管理部门出现对外签订虚假销售合同,造成虚增收入利润问题,但领导人员并不分管该单位的合同工作。此时不能简单地以不分管合同工作为由,就不界定承担直接责任或领导责任,而要分析对外签订虚假销售合同的行为是否符合承担直接责任或领导责任的条件。如果是领导人员为了完成兑现考核任务指标,授意、指使合同人员签订虚假合同,那么很明显,即使领导人员不分管单位合同工作,也应承担直接责任。
按照领导人员责任分层,对领导人员经济责任、管理责任评价应当坚持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量化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为辅,应尽量以具体数字进行量化,避免使用模糊的定性评价。审计人员做审计评价时,利用数据的描述,评价项目投资决策的效率性和效益性、经营支出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全面客观地对被审计对象进行个性化的审计评价。例如:反映重大经济决策给企业带来的各方面成效,计算决策失误或风险涉及金额占全部金额的比重,反映决策发生重大损失情况;反映内控制度健全及执行率,即内控制度中有效落实执行数量占审计抽查的重要内部控制制度数量的比例。审计人员客观做好评价,履行好咨询职能,促进企业健康、高效的发展。
随着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日趋扩大,审计人员要准确把握经济责任审计“是什么、审什么、怎么审”中的核心理念,从根本上提高政治站位、思维水平、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促进领导人员依法合规履行经济责任。加强对关键少数的监督,助力反腐倡廉建设,使经济责任审计在内部审计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