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芷馨 华南理工大学
在一个金融开放、体系不断完善的国家,外资银行是其银行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几年我国金融开放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在华外资银行的发展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一直以来,各国学者也对外资进入及外资银行绩效表现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许多研究。因选取国家和期间的不同,外资银行相较于本土银行绩效表现所得结论也不同,且不同类型外资银行的绩效存在差异。而在外资银行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得出了许多较统一的结论,但还具备深入探讨的空间。
东道国决定了外资银行经营的外部环境,势必会对银行绩效表现产生影响。
东道国经济发展程度会影响外资银行绩效。在对较发达东道国的研究中,外资银行绩效表现优于本土银行。Bonin等(2005)对保加利亚、捷克等六个相对发达的国家的银行进行研究,发现外资银行效率最高而本土国有银行效率最低。该学者同年的另一研究中还调查了11个转型期国家的银行效率,发现外资银行的平均存款资产比率高于所有其他类型银行(如国有、国内私人制银行等)。Barros等(2007)基于1993年至2001年在欧盟运营的1384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发现,来自坚持普通法传统国家的外国银行更可能取得最佳业绩。Filippaki等(2009)在对1998-2003年期间中欧和东欧(CEE)国家和不同所有制银行的银行效率和生产率变化的估计中发现,外资银行在效率和生产率方面的表现都优于本土私人和国有银行。而基于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中,外资银行绩效表现往往不及本土银行。Wanke等(2016)发现马来西亚的银行集团中外国银行的效率水平低于本国银行。同样在东南亚地区,Shaban等(2018)在关于2005年至2012年间印尼商业银行的研究中发现,外资银行的成本和利润效率优于国有银行,但不及私人银行。Claessens等(2001)、Van(2012)、Pelletier(2018)也得出相同结论,认为发达国家的外资银行表现优于发达国家的国内银行,而发展中国家的外资银行表现不如国内银行。
此外,东道国政策变动也会影响外资银行绩效,特别是金融体系的改革。受改革影响,外资银行的相对经营表现在不断波动。Haan(2002)发现经济改革对外资银行进入产生显著影响。Patti(2005)对巴基斯坦银行体系的研究中发现,在1981-1992年间当该国只有公共部门和外国银行运营时,外资银行成本和利润的平均效率最高。随着巴基斯坦银行体系改革,尽管按多数衡量来看效率最高的银行仍是外资银行,但已出现外资银行的利润效率平均低于新成立的国内私人银行的情况。因此对外资银行,特别是东道国的金融或银行业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的外资银行,需要进行持续的追踪和研究。
内部资本市场理论是母公司及母国影响外资银行绩效的理论基础。内部资本市场是指由企业内部成员组织构成的,可以进行成员间交易,对各成员间资金进行集中、拆借和分配的市场。在各国外资银行中,有很大部分是跨国银行的分支机构,许多学者也证实了跨国银行中存在内部资本市场。
基于内部资本市场理论,母公司经营情况成为影响外资银行绩效表现的重要因素。国外研究中,Chen(2011)发现当外资银行在一个银行业竞争力较低的东道国经营时,以及当母国的母银行利润很高时,外资银行比国内银行利润更高。Frey(2015)研究指出海外分支机构对银行内部融资存在依赖,其经营行为受整个银行集团战略的影响。Temesvary等(2018)发现跨国家、跨期限和跨行业银行的母公司经营变化,也会影响其外国分支机构债权的变化。国内研究中,袁洋和许国艺(2014)对跨国银行的研究中也发现,在经济平稳期分支机构更依赖母银行的内部资本市场以支持其贷款增长。这些研究都证实了母公司的经营表现和战略会影响外资银行的绩效。
母国决定了母公司经营的外生环境,并以母公司为中介将其经济、政治状况传导至分支机构,所以母国也是外资银行绩效的影响因素之一。Popov(2012)发现母公司经营所受冲击也会传导给外资银行。Pelletier(2018)在研究中将发达国家的全球银行、非洲区域银行和非非洲新兴经济体的银行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本土银行进行比较,发现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东道国市场中非洲区域性银行的ROE和成本效益明显低于的全球银行分支机构,表明发展中国家的外资银行和新兴国家的外资银行绩效表现存在异质性。这些结论印证了母国经济状况对外资银行经营绩效存在影响。
距离是影响外资银行绩效表现的一种特殊因素。因外资银行来源地差异、文化环境差异等产生的距离,都会对外资银行经营产生影响。
母国和东道国的地理位置差异是最明显的一种距离,但各研究中地理距离影响外资银行绩效的结论莫衷一是。Claessens(2012)认为地理位置的接近不能提高绩效。但两位学者在2014年研究中明确外资银行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东道国与银行的距离等特点。Pelletier(2018)持相同观点,其对非洲国家外资银行的研究中也发现地理位置的接近并不能改善银行在东道国的经营表现。
语言、传统、社会氛围等差异形成的文化距离对外资银行绩效存在影响。Atif(2006)发现外资银行总部与分行间的文化和地理距离越大,其越会避免向需要签订关系型合同的公司提供贷款。Filippaki等(2009)研究结果表明在市场进入初期,外国银行可能因新的经济环境、语言和文化差异以及由于远距离经营或监管而产生的组织不经济而处于不利地位。Claessens(2012)研究表明当外资银行来自与东道国语言相同的母国时,其表现往往更好。Shekhar等(2014)发现银行倾向于支持它们最重要的国家关系,并由此调动其跨境信贷供应。Wanke等(2016)的研究证实在马来西亚的伊斯兰体系银行业务仍然受到文化和监管障碍的影响,这些障碍在1994年之前限制了外国银行的效率。
监管、法律等差异形成的制度距离同样会影响外资银行的绩效表现。Barros等(2007)研究表明了法律传统解释银行绩效变化的可能性。Houston等(2012)发现监管差异会影响跨国银行的流动。Horen(2012)研究表明来自东道国监管相似母国的外资银行,绩效表现更佳。
一般地,地理位置相近的国家间存在相似的文化传统,但上述对地理距离和文化距离的研究结论并不统一,这值得我们对距离和外资银行经营绩效间的关系做更深入的探讨。
外资银行本质上是商业银行,银行经营相关因素也会影响外资银行绩效。
根据商业银行的运作原理和过程可知,资产规模、杠杆率、市场份额或垄断程度等因素会影响资金调配,从而影响银行的成本管理和盈利能力,也是外资银行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基础利率或利差、固定资产占比、ROA、ROE等反映成本和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则常常被纳入银行绩效的衡量因素中。部分学者还会运用不良贷款率、权益乘数等反映银行风险程度的指标来确定银行的稳定性,并由此研究其他因素对银行经营的影响。
国外对在华外资银行进行过研究,但成果并不丰富。国内关于外资银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资银行进入对银行业结构或国内银行绩效的影响、我国银行国际化等方向,将出发点设为跨国或外资银行经营绩效的研究也不多。
在华外资银行绩效表现的相关研究中,Berger等(2009)对1994年 至2003年 中国银行业效率的分析表明,四大银行的效率最低,外资银行的效率最高。孙浦阳等(2010)基于2001年至2007年数据,研究发现外资银行绩效表现明显强于国有银行。这些研究虽证实了在华外资银行的相对绩效表现更佳,但选取的时间范围都较早。而孙婷(2015)对2007年至2013年间我国银行绩效的比较分析发现,从ROA等财务指标来看中资上市银行表现优于外资法人银行。因此,现阶段在华外资银行相较于国内银行的绩效表现可能发生变化。此外,何喜有(2008)对深圳市外资银行财务数据的分析发现,港资银行整体经营状况明显好于其他外资银行,除个别国际银行巨头外,其他来自欧美日的银行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困难。张倩(2015)也发现地区性质对在华外资银行绩效存在影响。这表明在华外资银行除整体经营绩效与本土银行存在差异外,其内部不同来源地银行间绩效表现也存在差异。
在华外资银行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基本围绕东道国、母行及母国、银行个体因素展开。关于距离因素,研究中常将在华外资银行按不同来源地区进行异质性分析,以类别标准而非独立变量的形式将其纳入考量。但实际上距离因素的含义十分丰富,应根据不同内涵层次做针对性分析。
外资银行经验绩效表现会受到东道国、母国银行自身等宏微观因素的影响。近十年全球和中国的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华外资银行优势地位存在下降的可能。现有研究对该部分讨论较少,对不同类型外资银行的深入分析较为鲜见,在华外资银行经营现状及更细化的研究还需进一步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