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雁平
中国玉器的发展历程,萌芽于距今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经历了孕育、成长、嬗变、发展、繁荣、兴盛6个历史时期,为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国玉器,从新时期时代开始,历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发展到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在商代,有属于生产工具、礼器和装饰玉器,如玉刀、玉斧、玉铲、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瑗以及单体动物的玉鱼、玉鸟、玉兽。商代礼玉是新石器时代玉礼器的传承和延续,它具有代表神灵的功用。工具类玉器大多并非使用,仅作象征之物。常见纹饰有饕餮纹、斜方格纹、弦纹、云雷纹。到了西周,大量玉琮、玉璧、玉圭、玉璜、玉璋之类的大型礼器出现。在继承商代玉器双线勾勒技艺的同时,独创一面坡粗线或细阴线镂刻的琢玉技艺。但总体看来,西周玉器没有商代玉器活泼多样,而显呆板过于规矩。春秋战国玉器,以玉璜、玉环、勒子,剑饰为多,并开始出现成对玉器、带钩、丧葬用玉、各种动物佩饰等。主要玉器纹饰有谷纹、卧蚕纹、连云纹、变形云纹、蟠螭纹、鸟兽头纹等。制作工具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技法更显细致复杂。秦代出土玉寥寥可数。汉代玉器继承战国玉雕的精华,继承发展并奠定了中国玉文化的基本格局。汉代玉器可分为礼玉、葬玉、饰玉、陈设玉四大类,器形有玉璧、玉环、鸡心佩、剑饰、带钩等,还有各式容器、玩赏品大量出现。最能体现汉代玉器特色和雕琢工艺水平的是殉葬用的明器和陈设玉。这时还出现了舞人、翁仲、刚卯勒等;容器有杯、卮、勺、盂和盛酒的器物,动物有马、羊、猪、鸟、蝉、龙等。纹饰图案以勾云纹最多,其次有卧蚕纹、谷纹、蒲纹、蟠螭纹等;布局细密兼疏,纹样十分美观。制作技巧有的粗犷,特别是猪、蝉之类,刀法简单,但锋芒有力,所以有“汉八刀”之誉。大件器物棱角琢磨草率,小件器物却很精细,器物隐起处常用细如毫发的阴线雕饰,如有古画上的游丝描一样刚劲有力,以弥补其立体感不强的弱点,这是汉玉技法上的一个特点,对后世玉器有着深远影响。在璜类器中有用三四个璜围合成一璧的器物,这是汉代新器之一,但光素无纹。
综上所述,唐代以前玉器装饰有的也相当精美、细腻,但神灵味太显浓郁,礼性十足,到唐代摆脱了这些现象,转向装饰欣赏和实用性上。
唐代正逢大唐盛世,国力空前强大,经济、文化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四邻周国联系密切,对外贸易也最为发达。唐代的玉器更是在秦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出现了新的高峰。玉器与当时其他的工艺品一样,渗透着一种青春活力,不论器物大小,均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唐代玉器的品种式样几乎是全新的,大量出现花鸟、人物图案,器物多生活气息,有实用价值的器物增多,另出现新型饰件和表示官阶高下的玉带饰物。这是当代的创新,也是唐代在玉雕品种中独特的时代风格,作用也比较单纯,多数与实用佩戴有关。汉魏时期曾有的私护又多起来的礼器和盛极一时的葬玉几已消失。所见的主要有作佩饰用的玉簪、簪头、玉梳(或玉梳背)、玉镯、玉带板、玉人神仙佛以及实用的玉杯、玉碗、玉洗等实用器具。在装饰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创造了汉代以后的又一个巅峰。譬如,被人们视作中国传统装饰之典型形式的“唐草”(卷草纹)就形成于这一时期。另外还有卷云纹、连珠纹。植物纹有牡丹、石榴、莲花等,这些都来自现实生活。动物纹有龙、凤、牛、马、鹿、雁、孔雀、鹤等。有的飞鸟还成双成对。由于与国外文化的交往,吸收外来文化,出现了外来的造型和纹饰,在玉带饰板上还出现了胡人或少数民族人物形象,使玉器的发展呈现了一个新局面。在造型纹饰和技法上与前期相比有很大变化,其技艺可谓达到古代玉雕艺术的最高峰。在风格上,摆脱了商周至西汉以来程式化、图案化的传统束缚,向写实方向发展。而艺术题材来源于自然界,来源于生活,呈现崭新风貌,蓬勃向上,生机盎然。
在雕琢工艺上吸收当时的绘画手法,使用传统的铲地、压地、剔地、镂雕与圆雕,并加以改进和创新,在纹样的四周平地起线,起到了半浮雕的作用,立体感很强。大量使用阴刻细线,所有线纹均用砣琢出,落脚深,中间稍直,收笔细尖,线纹走向明显,用线刻线表现细部与绘画线描一样。不论粗线细线,刀法纹丝不乱,布置均匀有致,这是唐代玉雕在纹饰布局和雕工技巧上取得成效的方面之一。唐代玉雕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用繁密的细线与短阴线表现人物衣褶纹、花卉叶脉与花蕊,花鸟羽翅,阴阳凹凸面,等等。
玉梳背
长9.6、高3.3厘米。为和田白玉,是唐代的实用器物。形状为宽长的半圆形,其纹饰为典型的唐代花卉纹,花瓣棱线折角分明,曲线流畅,斜阴线刻划八瓣花边缘用阴刻线雕出花瓣,花瓣中间打挖,这种似凸实凹的表现手法,是唐代特有的雕工。这件梳背,从梳背边缘向中间去地斜挖,整个背面正中间为花瓣,两边为花叶,花叶的边缘上有细短的阴刻直线,表示叶的脉络,布满叶内边缘四周,均匀雅致,柔和美丽。花叶的造型似微微浮起的浅浮雕,很有立体感,显得活泼奔放,富有活力。玉料温润莹洁,配以质朴的线条技法,真实生动,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
白玉飞天
长4.5、高3厘米。和田白玉。两面纹饰相同,是侧面飞天,双手屈于胸前,身体的弯曲度大,身系缠绕的飘带,旋转的方向,给人以飞动的感觉。以镂雕加饰阴刻线等工艺琢成一凌空飞舞的仙女,身穿长衣,下托祥云。“飞天”在佛教中称“香音神”,在佛教故事中被描绘成广采百花香露,是个能奏乐善飞舞,满身香馥,向人间撒播香花香草,专为人类造福的美丽仙人。体态丰满,活泼自然,是唐代美女形象。上身裸袒,下着长裙,长裙贴于腿上,表现出仙女的婀娜多姿。头、颈、肩上围有飘带,长短线条中,长线柔软,短线挺直,分布在下半身及边缘,排列整齐。此作刀法简练,技艺娴熟,在艺术风格上明显地体现了唐代的特色。
玉带饰板
又名,它是用式样各异的玉片,缀附在革带上,成为官场礼服的装饰之一。带饰板式样有长方形、方形、半月形等,但以方形较多。这件带饰板长4、宽3.7厘米,玉质为青白玉,产地为和田。为板状体,近正方形。正面用浅浮雕加阴刻细线纹琢出神态自如的西域胡人形象。唐代带饰板雕刻方法,先用阴刻线条勾勒整个人像的轮廓,然后在轮廓线内进行加工刻划,人形加工完毕,再用单辙斜挖地的方法,使带饰板由框内四周和人物四周两面均去地,形成两面斜挖的连接处,虽然凹形不深,但人像似乎突起很高,这样突出了人物。这是唐代半浮雕所采用的主要方法。这件带饰板线条柔美、飘逸,身体各部位的短、细阴刻线流畅准确,劲健有力,可以看出阴线的巧妙运用。
玉鸟
长4.9、高3.6、厚1.3厘米。玉质为和田青玉。造型典雅、古朴,刀法简练,打磨细致。在正中间有上下对穿孔,为典型的佩饰。鸟的眼睛为小圆点眼,大小恰到好处,嘴的上下唇之间有一细阴长线,头和身体处用斜挖的方法分离得清清爽爽,翅膀为3条长而圆弧的线条,颈部连接腹处厚实圆润,显示出典型的唐代风格。刀法精炼,琢工精细,小巧玲珑,光泽温润,令人赏心悦目。
唐代是非常繁荣的时期,东西方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带来了许多新鲜的事物与观念,对唐代玉器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不但玉器的品种上有许多创新,工艺上也出现了新颖的题材和雕琢工艺。工艺技法日趋成熟,砣法简练遒劲,突出形象的精神和气韵,颇具浪漫主义色彩。这时期普遍采用产自新疆的和田玉,以白玉为主,其中也有一部分青玉。和田玉温润尔雅、晶莹滋润的特性,在各种玉雕人像、动物造像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而使形象美与玉材美和谐地融合为一体,提高了玉器的鉴赏性。这时的玉器,以实用和欣赏为主,传统的礼玉已经很少,雕琢工艺不论简练还是精琢,其处理都恰到好处,均可达到气韵生动的藝术境界。71067C40-1E38-41B7-A8C0-BA392ABA1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