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油画传入中国已有百年,在这百年的油画发展历史的潮流中,不得不提到一位对中国油画发展影响重大的大师—吴冠中。吴冠中是当代著名画家,他融汇中西,创作出了无数优秀作品,其中以《双燕》最具代表性。本文从他的求学生涯到形成独有的风格展开探索,简述了吴冠中的艺术之路,再分析《双燕》这幅油画风景作品,从创作历程、艺术语言以及民族特点等方面分析其艺术价值,最后分析吴冠中艺术作品的价值以及对美术教育发展的影响。吴冠中穷极一生追求艺术,将中国独有的绘画技法与西方艺术完美结合,创作出许多伟大的作品。本文通过赏析吴冠中的油画风景作品《双燕》,探讨其独有的艺术形式,并感受这位大师胸中的文人精神。
关键词:中西贯通;民族语言;意境表达
一、吴冠中的艺术之路
(一)吴冠中的求学之路
1919年,吴冠中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闸口乡北渠村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使他对故乡有着深刻的感情。吴冠中自小聪慧,顺利地考上了浙江大学代办省立工业职业学校的电机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随朱德群一起参观了国立杭州艺专,那里的艺术作品给了他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撼,17岁的吴冠中就这样打开了艺术的大门。
1936年,吴冠中顺利考入了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从此正式踏上了艺术之路。1943年吴冠中毕业,后经人介绍到重庆大学建筑系任助教。1946年暑期,教育部遴选战后的第一批留学生,吴冠中位列其中,于1947年夏乘美国邮轮“海眼”号去了法国。经过海外几年的刻苦学习,吴冠中在艺术方面有了深厚的积淀,也感受到了新生中国的召唤,并于1950年踏上了回国的路途。
(二)艺术语言的探索与形成
归国后的吴冠中选择钻研油画风景,他踏遍青山,拖着沉重的油画箱,开始了他艰苦的油画风景创作之路。在艺术创作中,吴冠中主要采用中西结合的构思,使画面兼具意境美、形式美。
吴冠中深受鲁迅影响。故乡在江南,他便回到江南,从故乡风光入手。20世纪60年代,他常去绍兴写生,黑、白、灰是江南风景的主色调,也是其作品中银灰主色调的来源。写生成为吴冠中艺术阶段的新起点—他开始在油画中探索民族性,在水墨中寻求现代化。
二、油画风景作品《双燕》的艺术之美及民族性特点
(一)创作过程
1.偶遇佳景
吴冠中年少时非常崇拜鲁迅,这也表现在他的作品当中。留学归国后,他经常到鲁迅的故乡绍兴写生,多数代表作都创作于江南,其中《双燕》最为著名。
1980年春,吴冠中带领学生们到苏州写生,回程时,吴冠中和他的学生钟蜀珩在车站附近的某处转角,忽地遇上一排白色的大房子,吴冠中惊喜万分,拿起速写本就开始创作。后来据钟蜀珩回忆,吴冠中看到那些房子时,惊叹不已,如动物捕食一般激动且专注,二话不说,就开始集中精力勾画景色,最终绘出一幅速写稿《宁波水乡》,之后的系列国画及油画作品都源于这次经历。
2.水墨创作
1988年,吴冠中创作了纸本设色水墨作品《双燕》(图一),纵68.5 cm,横137.4 cm。吴冠中将江南景致的纯净表现在画面上,乌黑的瓦、洁白的墙、苍劲的枯树以及飞舞的燕子,画面恰到好处,没有一丝多余。江南水乡之美仅凭寥寥数笔,跃然纸上。吴冠中将西方的画面构图融入中国画,又将中国画的笔墨情绪生动地表现出来,正符合他所提出的中西绘画“结婚论”。
3.油画再创作
1994年吴冠中又创作了《双燕》的油画版本(图二)。这幅油画作品延续了1988年国画版本的形式和色彩,整幅画面表现的依然是江南恬静绵长、怡然悠远的意境,画面色调以灰白为主,构图简洁,相较于国画《双燕》,整体色调更暖,画面也更简单,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宁静感。关于《双燕》,吴冠中曾这样写道:“童年并未感到故乡美,只是很喜爱来来去去的燕子,‘江南情调’日后才成为我画意的主要源泉。解剖‘情调’,里面有诗情、画意,还有其他,但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形式构成,即使燕子飞去,画境犹存。”
(二)油画风景作品《双燕》的艺术语言分析
吴冠中的这幅《双燕》,经过初遇佳景、国画创作和油画再创作三个阶段,成为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首先从构图来看,这幅作品十分简洁,湖面、白屋、树木、双燕构成了画面的主要元素,画面不空旷,反而使人心旷神怡。吴冠中借鉴了蒙德里安的艺术手法,着力于平面分割以及几何形的组合。在蒙德里安的作品中,横向的长线以及黑白色块只是表现单纯的构成之美,而在《双燕》中,吴冠中则将这种手法与他的乡情完美结合,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画面给人一种清旷的感觉,而翩翩飞去的双燕又为画面增添了一份生命力。画面的整体色调为灰白色,色彩搭配简单,水天一色,仅有湖中的淡淡倒影与之区分。画中乌黑深邃的门洞和墨绿古树无不与洁白的墙形成鲜明的对比,弯弯曲曲的苍劲枝干向天空延伸,树枝旁有一双燕子正向远方飞去,为画面平添了一份生机。
整幅画以黑白灰为基调,以点线面构成画面,同时结合了中国画与油画的特点,也融入了吴冠中的故乡情结,是其毕生作品的代表。
(三)油畫作品《双燕》中的中国之韵
1.作品的民族风格
《双燕》这幅作品区别于其他传统油画作品的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没有光影,这符合中国绘画的作画特点。整幅画面虽采用蒙德里安式的构图,但也是基于吴冠中对江南民居的深入了解、思考和提炼。虽有西方构图原理,但是大面积留白也符合中国道家“有”与“无”的辩证哲学,让人揣测这片空白后的故事,体会“意境之美”。在构图中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搜尽奇峰打草稿”式的传统中国画的观察方式,可以清晰地看出速写稿与油画作品的区别,原本因焦点透视而弯弯曲曲的线条变直了,同时他也将岸边洗衣的妇女省略,只留下自己所需的元素。
在留学期间,吴冠中深入地学习了油画技法,但是回到《双燕》这幅作品中,就只有单纯、朴素,他用笔朴拙动人,下笔干脆笃定,这幅作品与其说是一幅油画,到更有中国画的意味,吴冠中表示,这幅画是他将中西方绘画思想融合的实验性作品,现在看来,这个实验相当成功,正如他所言:“艺术本无疆,尽头成一家。”
2.意境语言表达
西方的油画风景作品多是呈现画家对自然的还原及感受,到16世纪,风景画才开始发展,且最初都只是为了衬托人物。直到印象派出现,风景画才真正独立且表现出极高的价值。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幅独立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中国的山水画主要是为了表现文人对“天人合一”心境的追求。吴冠中的留学生涯,让他掌握了熟练的油画技法,当他回到故土,心中文人的根又使他创作出一种独有的、带有中国画意境的油画作品。他在江南所创作的一系列作品皆为这种思想的体现,用吴冠中自己的话说:“《双燕》着力于平面分割,几何形组合,横向的长线及白块与纵向的短黑块之间形成强对照。蒙德里安(Mondrien)画面的几何组合追求简约、单纯之美,但其情意之透露过于含糊,甚至等于零。”画家明确地表达了作品中的东方情思,即使双燕飞去,乡情依旧。
吴冠中的这幅《双燕》感动了自己,感动了学生,更感动了观众。他曾将自己的艺术之路比喻成“怀孕”“分娩”的过程,这一切的发生,包括《双燕》的系列创作,都孕育自赶火车那日的偶遇,那声激动的惊叹。直至完成油画《双燕》的创作,才完成艺术的“分娩”。
三、吴冠中艺术作品的价值及其影响
(一)艺术市场价值
吴冠中是近现代中国画坛中的一面旗帜,他将中国画与油画巧妙结合,绘画极具独创性又不失内涵,创作出了大量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从20世纪80年代起,吴冠中的画作在市场上就广受欢迎,甚至一度成为艺坛神话,拍出天价。其作品《周庄》《长江万里图》《狮子林》《双燕》四幅作品成交额超一亿元。吴冠中作为中国20世纪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其作品价格一路走高,这些都源于画家本人及其作品的魅力。
(二)推动美术教育的发展
首先,吳冠中推动了当代美术教育向培养学生审美个性倾斜。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吴老尽己之力将毕生所学都教予学生,但又避免填鸭式教学,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其次,吴冠中推动了中西艺术交流,并使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化。他引导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不仅要继承传统民族风格,更要着眼于当代国际艺术形式,将艺术创作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之中。
最后,吴冠中推动了美术创作从模仿型向创新型的发展。他在任教时,引导学生综合化学习,不仅学习自己的专业门类,还要学习其他感兴趣的艺术形式,从而开辟一条创新之路。
四、结语
吴冠中是中国当代的伟大艺术家,他为后人创作了无数优秀的、值得借鉴的艺术作品,他的艺术思想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年少的他深受鲁迅影响,即使远赴巴黎留学,心中依然挂念着祖国,他胸中的文人志气使他回到祖国怀抱,即使国内的艺术发展面临重重困境,他依然坚定地朝着目标走下去。其艺术作品中最可贵的精神就是中西贯通,形成了一种只有吴冠中才能创作出来的、极具审美与艺术价值的、富有人文内涵的作品。
作者简介
李晓涵,1998年生,女,汉族,湖北襄阳人,中国矿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油画。
参考文献
[1]翟墨.吴冠中传(选载之七)[J].美术观察,1996(7):46-47.
[2]吴冠中.长江三峡与鲁迅故乡[M]//吴冠中文丛.北京:团结出版社,2008:3.
[3]吴冠中.土土洋洋 洋洋土土—油画民族化杂谈[J].文艺研究,1980(1):131-135.
[4]佘艳纯.通古今 创中西—吴冠中当代中国画探索之路[J].美术教育研究,2016(12):14-15.
[5]吴冠中.我负丹青[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44.
[6]水中天,汪华.吴冠中全集·第6卷[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7]吴冠中.大家散文—笔墨等于零[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
[8]吴冠中.吴冠中画韵美文[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