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红英 赵金涛
【摘要】“教导学做研”教学模式是“理论施教、习练指导、感悟兼学、模拟仿做、合作教研”的统一体,主要面向师范教育。研究表明,以“教师的教与导、学生的学与做、师生的合作研”为核心内容,適于非师范教育的新“教导学做研”模式,是对原教学模式的补充与完善,对于丰富模式内涵,扩大模式的适用范围,推进地方高校应用转型有较大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导学做研”;教学模式;问卷调查;会展经济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29(2021)04-0120-04
0 引言
“教导学做研”教学模式是由廊坊师范学院针对教育类课程最先提出,是“理论施教、习练指导、感悟兼学、模拟仿做、合作教研”相统一的教学模式,对师范生的就业质量和教学能力有显著提升作用[1]。该模式一经提出,受到学校及其他相关院校的普遍关注。
白世国、冀云(2017)在对廊坊师范学院教育学院190名师范类顶岗实习生指导教师的调查中,针对教育类课程综合改革的效果进行检验,验证了此种模式的实用性[2];朱小鹤(2017)在对高职校企融合办学模式的探讨中提出,要进一步探索“教导学做研”培养机制,培养应用型人才叭刘小莉、马瑞(2018)针对廊坊商务翻译人才的培养中提到,要加强教导学做研一体[4];吴松华,高敏(2019)针对高职校企融合发展,也提到要推行教导学做研体系,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5]。
以上学者的研究既有针对师范类课程的模式应用,亦有针对高职院校的应用性研究,成果丰硕。然而,已有成果对“教导学做研”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本科师范类课程,对本科非师范教育的实践应用研究较少。廊坊师范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担负着为廊坊这座会展之城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已成为学校应用转型的排头兵。本文以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探讨该模式在非师范专业的实践应用,有助于扩大模式的适应范围,推进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
1 研究设计
本次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廊坊师范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在读生。共向大二、大三、大四三个年级发放问卷115份(三个年级共计115人),回收110份,问卷回收率95.6%。调查问卷采用传统的结构式问卷,针对“教导学做研”教学模式,结合非师范专业特点,共设计11道问题,由学生排序并作答。回收问卷后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以下研究结果,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2]。
2 调查结果
2.1 教
“教”是“教导学做研”五大版块的首要环节,针对经管类学生,主要考察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问题。教学方式分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线上教学及多种教学方式的混和运用,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练习教学法、课题研究教学法等多种形式。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最希望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
2.1.1 教学方式
调查发现,在学生最希望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中,选择“实践教学为主,课堂教学、线上教学为辅”的方式所占比例最高,为40%;选择“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线上教学为辅”的方式占比为31.82%;选择“线上教学为主,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仅占比8.18%,说明实践教学的方式最受学生欢迎,而线上教学为主的方式学生认可度较低。
2.1.2 教学方法
针对教学方法,调查发现,学生最希望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排在前六位的依次为:案例教学法(7.19分)、情景模拟教学法(6.04分)、讲授教学法(5.61分)、讨论教学法(4.98分)、练习教学法(4.95分)、课题研究教学法(4分)等,学生更希望以案例或情景模拟的形式完成课堂学习。
排序的平均得分是系统根据所有填写者对选项的排序情况自动计算得出,反映了选项的综合排名情况,得分越高表示综合排序越靠前。计算方法为:选项平均综合得分=(∑频数×权值)/本题填写人次,其中权值由选项被排列的位置决定。例如有3个选项参与排序,那排在第一个位置的权值为3,第二个位置权值为2,第三个位置权值为1。例如一个题目共被填写12次,选项A被选中并排在第一位置2次,第二位置4次,第三位置6次,那选项A的平均综合得分=(2×3+4×2+6×1)/12=1.67分。
2.2 导
“导”是“教导学做研”五大版块的第二环节,针对非师范专业特点,主要考察学生在校期间希望获得哪些方面以及哪些导师的指导。
2.2.1 指导方向
调查发现,学生希望获得的指导涉及多个方面,从所得分数看,排序依次为专业知识(5.74分)、人生方向(5.45分)、考研就业(4.64分)、社会知识(4.35分)、思维观念(4.31分)旧常生活(2.51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和“人生方向”的指导需求所占比例最高,而对“日常生活”的指导需求最低。
2.2.2 指导导师
调查显示,在学生希望获得的指导导师中,校内导师的指导得分最高(4.66分),其余依次为校内外同学(3.21分)、校外专业导师(3.13分)、校外同辈导师(2.97分)。
2.3 学
“学”是“教导学做研”五大版块的第三环节,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线上学习等)和学习困惑(课程涉及领域广,但不深入;不知道如何学习、探索问题;只为了修学分,不知道学了什么内容;对未来就业没有方向等)。
2.3.1 学习方式
调查发现,学生对学习方式的排序中,课堂学习依然占有主要地位(4.68分);其次为自主学习(3.39分)、小组学习(3.09分)、线上学习(2.82分),另有学生在其他学习方式中提到实践学习。
2.3.2 学习困惑
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习困惑中,占比最高的是课程涉及面广,但不深入的问题(4.18分);其它依次为,不知如何学习(3.6分)、对未来就业没有方向(3.49分)、为了修学分(3.69分);另有学生在补充问题说明中提到“不知道想要深入发展需要什么技能和知识;知识涉及广,无法融会贯通”等问题。
2.4 做
“做”是“教导学做研”五大版块的第四环节,主要考察学生参与专业活动提高专业技能以及课余参加活动两大方面。专业活动主要针对会展专项活动,包括会展项目活动、校内各类比赛、创新创业大赛、校外专业比赛、自办校园活动、组织展会论坛等内容;课余活动包括:去图书馆学习、到自习室学习、参加各类活动、上网娱乐、锻炼和出游、宿舍睡觉等内容。
2.4.1 专业活动
调查发现,在学生希望参加的活动中,对会展项目活动认可度最高,达5.95分;其他活动分值相当,按得分依次为:校外专业比赛(4.53分)、创新创业大赛(4.18分)、组织展会论坛(4.15分)、自办校园活动(4.06分)、校内各类比赛(4.04分)。可见,专业的会展項目是学生最希望参与的活动。
2.4.2 课余活动
调查发现,除了专业活动,学生参与的课余活动从得分排序看,依次为:到自习室学习(5.97分)、去图书馆学习(5.79分)、上网娱乐(5.74分)、参加各类活动(5.59分)、锻炼和出游(4.65分)、宿舍睡觉(3.81分)、逛街购物(3.22分)。可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
2.5 研
“研”是“教导学做研”五大版块的最后环节,涉及科研活动、科研指导、研究方法等方面。科研活动主要包括:学生间的指导、科研导师指导、自主科研活动、参加各类论坛、参加小组研讨等方面;科研指导包括:研究方向、学术规范、研究方法、文献查询等方面;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等方面。
2.5.1 科研活动
在科研能力的提升方面,学生认可度最高的是科研导师的指导,得分为5.53分;其他依次为:自主科研活动(3.9分)、参加各类论坛(3.84分)、学生间的指导(3.46分)、参加小组研讨(3.25分)。科研导师对学生的科研启蒙非常重要。
2.5.2 科研指导
在科研指导方面,学生最希望得到的是研究方向的指导,得分为4.14分;其他依次为研究方法(3.66分)、学术规范(3.59分)、文献查询(2.57分)。学生对于研究方向的指导需求最为强烈。
2.5.3 研究方法
对于研究方法,学生了解的研究方法,按了解程度依次为案例分析法(5.6分)、实地调查法(5.31分)、文献研究法(5.15分)、问卷调查法(4.84分)、统计分析法(3.71分)、跨学科研究方法(2.35分)。
3 分析与讨论
对以上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发现,针对非师范专业的“教导学做研”五大版块,与原有模式的内容不同,是从非师范专业特点出发,综合考虑教师“教”与“导”、学生“学”与“做”、师生合作“研”三方面有机结合的新模式。在模式的实践应用方面,非师范生对教学模式的认知与需求,与现实的教学实施之间存在错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3.1 学生以实践教学需求为主的方式与教师课堂教学为主的方式存在错位
调查表明,针对教学方式,学生更希望通过实践教学为主,课堂教学、线上教学为辅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而目前多数学校依然采取课堂教学为主的方式,这与学生需求存在一定偏差。
3.2 学生多样化教学方法的需求与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之间存在差距
调查表明,针对教学方法,学生希望获得多样化的方法,如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讲授教学、讨论教学、练习教学等,而目前教师上课多数以讲授为主,采取教师口头讲授、学生坐在教室听课的传统方法。虽有部分教师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但整体与学生多样化需求存在差距。
3.3 学生对专业导师的需求与校内导师的供给不足之间存在不平衡
研究表明,学生需要获得的指导导师,校内导师占比最高,说明学生对校内导师的需求较大。而从供给角度看,校内导师由于教学任务、科研工作及部分行政工作和家庭生活,对学生的指导分身乏术,加之学校支持政策不足,使导师制并未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
3.4 学生在学习中的迷惘与困惑与教师的教学侧重点之间存在错位
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课程有广度、少深度”“不知如何学习、对未来就业没有方向”“知识无法融会贯通”等问题,而教师在教学中,多针对教学计划进行授课,把课程本身作为教学重点,这就与学生对知识深度、就业方向、知识运用等方面的综合需求存在错位。
3.5 学生对于操作技能提升的需求与学校提供的实践性锻炼机会不足之间存在差距
研究表明,学生对于实践性活动的需求强烈,希望通过参与项目活动、创业大赛、校园比赛等活动提升能力;而从学校角度看,学校首先考虑的课堂教学,其他均为课余活动,这就与学生希望通过实践活动来锻炼自己的需求存在错位。尤其对于经管类专业而言,针对应用转型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已成当务之急。
3.6 学生对科研活动及科研导师的需求与师生科研合作不足之间存在不平衡
调查发现,学生对科研导师的需求较强且希望获得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的指导。而目前学校虽给学生分配导师,但是并未强调对科研的专门指导,且针对科研的奖励机制并不健全,教师对师生科研合作的认知度不高,学生的科研潜力也没能充分激发出来。
4 整改建议
针对非师范专业“教导学做研”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整改建议。
4.1 学校层面,出台针对校内导师和师生科研的支持政策,激发师生科研动力
首先,针对校内导师,学校应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在职称评聘、课时补贴等方面给予量化,从利于师生成长角度,发挥好一线教师的主导作用,满足学生对校内导师的需求,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其次,多措并举鼓励师生科研合作。从学校角度,出台相应的职称评聘标准,鼓励与支持师生科研合作;从氛围营造方面,扩大科研讲座、科研论坛的听众范围,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科研意识;从师生成长角度,吸引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通过共同完成科研项目、科研论文,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4.2 系部层面,以学生成长为核心,修改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首先,根据学生实践需求,修改培养方案,适度调整实践课比例。将实践教学比例调整为总课时量的1/3或1/2,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次,根据专业特点,为学生创造更多外出实践机会。既有短期的参观体验,又有全程性参与的会展活动。通过实践,让学生将理论进行具体应用,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对于学生实践课程的考察,教师可采取灵活的方式,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
4.3 教师层面,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强化重点教学,注重知识融会贯通
首先,教师以教研室为单位,多进行教学研讨,共同分析课程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调整教学方法,穿插运用讲授式、案例分析式、讨论式、情景模拟式等多种方法,提高教师授课质量。
其次,围绕学生需求设计教学内容,针对课程深度问题,要求教师针对重点知识进行重点讲解,讲透说透,增加课程深度;针对学生不知如何学习的问题,应在课堂上加强学习方法的总结与介绍;针对学生对未来的迷惘,注重在实践中让学生更多了解未来就业方向与工作内容;对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应通过增加项目实践活动、参与校内外专业比赛等方式,在项目活动中领悟知识。
5 结语
针对非师范类教育的“教导学做研”模式,更加注重“教师的教与导、学生的学与做、师生的合作研”的有机结合,学校、系部、教师各司其职,共同服务于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表明,“教导学做研”模式在经过师范类、非师范类教育的实践应用后,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在高校应用转型的大潮中,该模式可为地方应用型大学教学提供一定的方法指导,各地方院校亦可为该模式的实践应用提供全面支持,使模式得到不断成长完善,最终打造成为应用转型的示范模式,推向全国。
[参考文献]
[1]李士杰.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综合改革的思考——教师职业能力全过程分阶段合作培养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4):110-113.
[2]白世国,冀云.廊坊师范学院教育类课程综合改革效果的检验报告——基于190名顶岗实习生的指导教师调查[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2):113-117.
[3]朱小鹤.高职院校校企融合办学模式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7(12):62-63.
[4]劉小莉,马瑞.基于临空经济发展的廊坊市翻译人才培养[J].河北职业教育,2018,2(1):100-101+104.
[5]吴松华.新时期高职校企融合的发展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09(9):140-141.
[收稿日期]2021-05-13
[基金项目]2017年校本教育教学研究课题(XK2017-21)
[作者简介]冯红英(1975-),女,硕士,廊坊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全域旅游、会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