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家型教师培养的襄阳实践

2021-01-16 02:46:22陈兴明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育家襄阳研修

陈兴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指出:“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近年来,襄阳市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培养造就教育家型教师的有关要求,旗帜鲜明地将“襄派教育家”成长工程列为教育发展的重点工程之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20年6月18日,中共襄阳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为公开推选的首批40名“襄派教育家”举行了隆重的颁证仪式;2020年10月20日,《新时代教育家型教师成长规律与路径研究——以襄阳市为例》被省教育厅立项为“2020年度重点课题”(课题编号:2020JA132)。“十三五”期间,襄阳市教育局与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北京师范大学、立足襄阳本土、分阶段培养“襄派教育家”,每年举办2期各50人的高研班。截至目前,已举办了9期,有450名“襄派教育家”培养对象正在努力成长为新时代教育家型教师。

咬定“一个目标”,丰富培养内涵。时任襄阳市教育局局长程敬荣撰文指出:“所谓襄阳气派的教育家,就是能够深深植根于襄阳教育这片沃土,倾情于襄阳教育事业,在教学、育人、治校、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并形成独特风格、显著建树的教育专家。襄派教育家的主体是杰出校长和优秀教师。”在“襄派教育家”成长工程实施之初,襄阳市对培养主体(在职在岗的湖北名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隆中名师名校长等高端人才)、培养方式和考核体系等进行了规划设计,确保培养实效。之所以将扎根襄阳的教育家型教师定名为“襄派教育家”,从一个侧面也体现了襄阳教育人的智慧:一是突出襄阳本土特点,既体现地域特色,又响亮、大气。襄,即指襄阳,体现地域,从一声;派,气派,体现气势、做派,从四声。“襄派”——xiāng pài,符合音韵、音调规则,朗朗上口,响亮大气,充满着正能量,好听、顺畅;二是因为古义“襄”具有丰富的含义,如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执心克刚曰襄、协赞有成曰襄、威德服远曰襄,“襄”还具有“向上、托举”之义,这与教育使人向上、向善的真义十分契合;三是古人解释“解衣而耕(解开衣服来耕作)谓之襄”,这与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新年贺词“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号召非常一致;四是金文<F:\骆\政务\政务12期内文\Image\image1.png>,“襄”是手拿农具在地里挖一个个小洞,放进种子,再盖土,这个过程形象地解释了教育就是播种、培育的意思。这里的“派”不是“帮派”,而是“气派”“流派”“正派”“做派”,意为“风格、特色”。综上所述,“襄派教育家”就是具有襄阳风格、襄阳特色、襄阳情怀、襄阳气派的本土教育家,是深深植根于襄阳教育沃土,倾情于襄阳教育事业,在教学、育人、治校、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并形成独特风格的“襄派教育名家”。

实施“三名工程”,增强进取动力。襄阳市制发《隆中名师工程实施方案》,建立“三名工程”(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培养评选机制,每年市级培养评选40名隆中名师(含名班主任)、6位名校长,并以市级为带动,在全市培养评选县级、校级名师,进而实施“万名名师培养计划”。目前,全市三级名师共 10436 人,其中市级隆中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 426 人、县级名师 2300 人、校级名师 7710 人。在评选过程中,严格程序标准,确保公信力;落实待遇,强化保障力,纳入市委“隆中人才支持计划”,由市政府授予荣誉称号并颁发证书,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每人每月享受500元津贴;加强动态管理,保证竞争力,制定管理办法,建立考核档案,对考核不合格者,取消称号及相应待遇。

完成“五项研修”,充实理论功底。“襄派教育家”研修历经集中研修、跟岗学习、课题研究、返岗研修、课题开题与国内游学、课题答辩6个阶段,包含经验反思、视野拓展、理论提升、现场学习、协同培养、思想凝练、实践创新、示范引领8个模块,需完成“五项研修”任务,即阅读一部教育名著、掌握一种新的教学技能或教学方法、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在报刊发表、主持一项基于自身工作岗位和教学实践的课题研究并完成结题报告、形成一部个人教育思想专集。高研班结束以后,根据学员平时表现和研修任务完成情况,遵循优中选优的原则,帮助学员凝练思想,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主张,按不高于20%的比例评选“六优”,即优秀学习体会、优秀游学报告(含美篇)、优秀发表论文、优秀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专辑、优秀学员。对达到公开出版水平的,资助其公开出版。

做到“六个结合”,注重科研引领。“襄派教育家”培养实行导师制,利用2年左右时间,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做到“六个结合”,即理论学习与名著研读相结合、导师指导与同伴互助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跟岗学习与国内游学相结合、能力提升与成果展示相结合、现场指导与跟踪服务相结合。通过课题研究,系统提升培养对象的思辨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

建立N个工作室,增强辐射效能。培养“襄派教育家”,更大的作用在于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辐射作用,带动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名师名校长,努力实现“双赢”乃至“多赢”。襄阳市要求所有的名师均要建室入室,同时通过举办主持人培训班、年度考核等多种途径加强工作室建设与管理,搭建讲学研修平台,扩增培训效能。目前,襄阳市现有市级“三名”工作室100个(其中名师工作室60个、名校长工作室9个、名班主任工作室31个)、湖北名师工作室13个、1个教育部领航工程校长工作室,县级、校级“三名”工作室正在呈几何倍数增长,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小型的研修实体,打造了良好的教师研修生态。仅2020年市级“三名”工作室就开展研修活动101次,培训教师46182人次;送教下乡12次,直接培训农村教师3206人次,各类活动竞相举办,让“襄派教育家”的名气和作用真正“香”起来。如第一批“襄派教育家”培养对象张德兰,通过卓有成效的省、市名师工作室活动,辐射带动全市近百所学校的名师成长,工作室2名导师被授予“襄派教育家”称号,1名导师被授予“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称号,2名导师被评为湖北省第十批特级教师。18名学员相继被评为市、县名师,4名导师被评为正高级教师,学员主持课题研究14项,全国讲学100余场,公开发表文章100多篇,其本人不仅被授予首批“荆楚教育名家”“襄派教育家”称号,还入选教育部第二期“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学员并顺利结业。《中国教育报》曾3次报道襄阳市 “襄派教育家”成长工程的实施情况和经验推广。实施以来有63名学员被评为湖北省正高级教师、24名学员被评为湖北省特级教师、5名校长(教师)入选“荆楚教育名家”,2名学员荣获马云乡村教师奖,主持的课题研究、公开发表的论文、各类获奖等更是不计其数。《实施“三名”工程,培育襄派教育家》被省教育厅评为“湖北省教师队伍建设十大创新案例”,还得到了多位知名教育专家的好评。如教育管理专家、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毛亚庆说:“作为这一项目的直接参与者,作为一位指导老师,深感襄阳市参与项目培养的校长老师寻求专业成长的自主愿望、强烈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在共同成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春莉说:“这个项目充分地利用了北师大丰富的学术资源,引领教师针对自己目前教育教学当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以研究的思路开展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实践研究,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探索了一条实操性很强的培养途径。”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进入“十四五”,襄阳市将认真总結提升新时代教育家型教师培养经验,为“建设美丽襄阳,实现绿色崛起”,进一步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作出襄阳教育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杨万军

猜你喜欢
教育家襄阳研修
襄阳市第七中学
成才(2023年13期)2023-10-24 08:46:50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教育家与儿童
襄阳销售打响春耕攻坚战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津派教育家成长
为什么现在要说“新教育家”
教育家
留学(2017年5期)2017-03-29 03: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