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朗布朗族丧葬仪式功能探析

2021-01-16 03:40赵丽云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布朗族死者亲人

赵丽云

(贺州学院 政治与历史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布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及西南沿边地区,保留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丧葬习俗就是布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学者较多关注。杨知勇[1]、黄彩文[2]、俸俊馨[3]、杨竹芬[4]等研究者都关注到布朗族丧葬仪式的过程及其独有特色,但对其功能论述较少,且对临沧市双江自治县布朗族的丧葬仪式更为关注,对其他地区布朗族则较少涉及。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章朗村也是一个布朗族聚居村寨,这里的丧葬仪式保留更多传统文化,与其他地区布朗族的丧葬仪式也有不同之处。笔者以近年在章朗村田野调查时所获资料为主,探析章朗布朗族丧葬仪式的功能。

一、章朗布朗族

章朗村位于勐海县西定乡东部,处于西南边疆地区。目前,章朗村由三个村民小组,即老寨、新寨、中寨组成,新寨、中寨都是随着人口增长在大约10年前从老寨分出来的。新寨位于老寨西北面,中寨位于老寨西南面,三个寨子距离比较近。据章朗村支书介绍,截至2016年1月,全村共有265户1 123人,男性545人,女性578人。章朗村现有耕地3 857亩,林地4 5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 548亩。章朗村山高林密,村民主要从事山居农业,以旱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甘蔗等。章朗村的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周边森林中就生长着很多古树茶。随着近年古树茶在市场的走俏,加之茶叶、甘蔗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村民的经济收入也得以不断提高。

章朗村寨的布局一般包括住房、寨心、粮仓、坟山、色拉房等要素。其中,住房为干栏式建筑,分为上下两层,楼上供人们居住,楼下不起围墙,或堆放杂物,或圈养牲畜。历史上章朗村房屋是草顶,火灾时有发生,为了保证粮食安全,粮仓都建在村寨之外。粮仓外型与住房类似,也是两层干栏式建筑,但要小很多,大约占地四五平方米。粮仓上层放粮食,下层天花板上大多系着棺材以备日后使用。坟山,即村里的公共墓地,村寨去世的死者都埋葬在此处。章朗三寨各有一片山林作为坟山,老寨的坟山在缅寺下方的山林里;新寨的坟山在象山佛塔下方;中寨没有寺院,其坟山位于寨子下方。章朗村重要的建筑物还有缅寺、象山佛塔。缅寺在老寨的西北方向,离老寨很近,距离新寨也不远,据说有大约200年的历史,寺内有大殿、经堂、僧房、藏经阁和佛塔。象山佛塔在章朗新寨以西的山顶,2002年建成,塔四周建有僧房及花园式院落。

历史上章朗布朗族深受傣族文化影响,全民信仰南传上部座佛教,其节日也主要是与佛教有关的三大节日,即傣历新年(即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南传上部座佛教之外,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原始宗教信仰在章朗布朗族中也保留了极大影响。所以,在章朗布朗族的传统观念中,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有神灵,做事之前都要举行一套相应的仪式,以取得神灵的认可,这些仪式在实践中与南传上部座佛教仪式混融在一起。因此,佛爷与代表传统文化的阿章就成为章朗村的仪式专家,是各种仪式,包括丧葬仪式中必不可少的角色。

二、章朗布朗族丧葬仪式的主要流程

章朗布朗族的丧葬仪式简洁紧凑,死者当天下葬,仪式的主体一般在一天之内结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弥留

章朗布朗族病人在弥留之际,亲人要把他移至到房屋中间的火塘边,举行“思曼”(布朗语音译)仪式,亲人们围在病人身边念一段经文,大意为:愿即将逝去的亲人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好,不要有什么放不下的。

2.报丧

如果50岁以上的老人去世了,亲人就借用村委的喇叭来通知全村人。村里人听到后,就自发前去帮忙。

3.筹办丧事

主要有两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50岁以上死者的亲人到缅寺请佛爷来念经;二是村里人赶到死者家里,帮忙筹办丧事。如将备用的棺材从粮仓取回、有的帮忙砍竹子,有的帮忙把砍来的竹子破开以便出殡时当绳子用等。

4.入殓

病人去世后,死者的同性亲人要帮死者洗澡,穿上新衣服,再把死者抬进棺材,佛爷就开始在棺材前念经超度亡灵。念完经后,死者亲人要给佛爷磕头致谢。

5.吊唁

章朗三寨都有一个约定,如果某个寨子有人去世了,这个寨子的每户人家都要在当天拿点钱给死者家做礼。第二天,全村人会给死者家送点钱做礼,但这不是硬性规定,要看各家各户的意愿与具体情况。

6.出殡

死者亲人拜完佛爷后,再拜死者,然后抬棺出殡,前往坟山。走在送葬队伍最前面的是村里一些妇女,手拿扫帚边走边扫路,死者的亲人手举着两根燃烧的蜡条跟在这些妇女后面,其意皆在为亡灵指引前往坟山的道路;随之而来的就是抬棺材的一行人,再往后跟着一群村里的男人,是来给死者送行的。

7.安葬

在坟山死者按照性别、年龄分别埋葬,火葬、土葬并行。如老寨坟山,东部安葬男性死者,西部安葬女性死者,且按照老、中、青、少的年龄顺序从坟山下方到上方依次安葬。送葬队伍到达埋葬地点后,佛爷再次前来诵经。佛爷离开后,男人就在坟山挖坟。如果火葬,就先挖一块平地,摆上柴火,男性死者摆7层,女性死者摆9层,再把死者放上去。如果土葬,先要挖坑,男性死者的坟地锄7尺,女性死者的坟地锄九尺,然后把棺材抬进去,填土。无论火葬还是土葬,都要在老人死者的额头、双手、双脚放点银子。

8.滴水、栓线仪式

从坟山出来后,送葬的人先到缅寺门口,把已经放在那里的小盆里的洁净圣水(放几片据说具有辟邪作用的树叶、佛爷念过经的水)滴几滴在身上,消除从坟山带回的不良影响,然后再回家。第二天,参加送葬的人都要到死者家里进行栓线仪式,即由以阿章为首的老人在其手腕上栓白棉线,老人们边栓线,边祷告,以保被拴线者平安。之后,死者家要招待送葬的人吃饭。死者死亡7天之内,其年轻的亲人需要每天早上去缅寺举行滴水仪式。7天之后,死者的全体亲人都去要到缅寺里举行滴水仪式,即请佛爷念经,之后人们把随身携带的小水壶里的水滴进面前的杯盆中,大都滴三次。此后,在祭祀死者时死者亲人仍到缅寺举行滴水仪式,不到坟山祭拜。

三、章朗布朗族丧葬仪式的功能

章朗布朗族的丧葬仪式主要是混融其原始宗教和南传上部座佛教而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其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增强家族、民族凝聚力与社会和谐

章朗布朗族的家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父系家族,其家族包括父系和母系的所有亲人。章朗布朗族没有姓氏,女性以“玉”为姓,男性以“岩”(音艾)为姓,父子连名制和母子连名制并行。在婚居模式上,章朗布朗族的新婚夫妻从夫居、从妻居皆可,主要看哪家的老人需要赡养;章朗人与父系、母系亲属的亲疏关系也没有一定之规,主要取决于现实中的亲近程度;对亲属的称呼也没有父系、母系的区别,同一辈分的人往往使用同一称呼。在章朗布朗族的丧葬仪式中,死者家族的亲人,不分父系、母系都聚在一起举行思曼仪式,帮忙筹办丧葬事宜,在入殓环节给死者换新衣、向佛爷致谢、拜别死者,出殡时也要一起走在棺材前面为亡灵领路,葬礼结束后还要一起举行滴水仪式祭祀死者。这就使得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并形成家族内部代际关系的良好循环,从而增强了家族的团结和凝聚力。

章朗人谦和讲礼,平时就互帮互助,一旦谁家有人去世了,尤其老人去世了,更是基本全部出动,赶去帮死者家人筹办丧事,帮忙抬棺、扫路、送葬、安葬,全程主动帮忙,除了一些禁忌外,没有帮与不帮的讲究。因而,在章朗布朗族的丧葬活动中,除死者的亲人外,村民也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且在吊唁环节,死者所在寨子的每户人家必须要给死者家送几块钱做礼,这是村寨的规定,这一举措对加强寨子居民之间的来往及消除居民之间的矛盾也起了积极作用。在这样的互帮互助中,章朗布朗族之间的关系基本保持了和谐的状态。而章朗布朗族丧葬仪式中死者按性别和年龄分别安葬于公共墓地这一程序,对于增强章朗布朗族的民族认同,保证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2.强化敬老及性别相对平等观念

在章朗布朗族的丧葬仪式中,老人与妇女占有重要地位,这对加强敬老观念及男女相对平等观念具有积极作用。

在章朗布朗族的习俗中,年过50就是成为“老人”的标志,便可将家庭责任交给下一代,自己则可用更多的时间来念经拜佛,可以受“八戒”,在南传上部座佛教中处于较高等级,备受尊重。在章朗村,敬老是人们普遍遵守的道德规范,作为老人代表的阿章也是村里最受尊重的人。阿章熟悉本民族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大多由还俗的佛爷担任,在村民的日常生活和宗教活动中充当仪式专家的角色。章朗布朗族的敬老习俗也蕴含在其丧葬仪式中,如上所述,只有50岁以上的老人去世了,才会有如下待遇:家人会特地通知全村人;在死者入殓后要请佛爷念经;在坟山,死者越年长坟地就越往下,远离尘嚣;下葬7天内,死者的年轻亲人需到缅寺进行滴水仪式,祭祀死者。此外,葬礼第二天在死者家里举行的栓线仪式也是由阿章在内的老人负责。如此,章朗布朗族的丧葬仪式反过来在相当程度上也能够强化其敬老观念,进一步规范其日常行为。

历史上章朗布朗族具有偏向母系的文化传承,并没有形成父权制。现实中章朗布朗族在家庭领域内男女关系也比较平等。平时,女性要做家务、照顾孩子、采茶、打柴等,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农忙时还要和家里的男性一起到地里干农活。由于女性在家务劳动及生产劳动方面付出较多,所以,她们,尤其已身为人母者在家庭中的地位较高,具有一定的经济支配权。而如上所述,章朗布朗族的女性在丧葬仪式中也具有比较高的地位,诸如女性老人死者也享有与男性老人死者同等待遇,可以特地通知村民及请佛爷念经;需要妇女在出殡队伍前面扫路、导引。且女性死者还享有特别的优待:火葬时架的柴火比男性高两层;土葬时锄的坟坑比男性深两锄。章朗布朗族在丧葬仪式中就是以此来回报女性,尤其母亲一生的操劳,而这些仪式及其内化的认知也会进一步促进章朗布朗族两性之间关系的相对平等。

3.保护生态环境

章朗村周边分布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属于西双版纳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森林植被主要有热带山地雨林、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山顶矮林四种类型。不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章朗村人口的逐渐增长,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一些森林植被被破坏,或者被辟为农田,或者用于建造房屋,致使这一时期森林覆盖面积降低。20世纪90年代,章朗村大批年轻人外出务工,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当地的生态系统。近10年来,章朗布朗族的茶叶进入商品市场,这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但也使村民不断扩大茶树种植,甚至不惜违反法律把非经济林辟为茶园。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回到村里,章朗村再一次出现人地矛盾[5]。茶叶之外,其他经济作物也侵占了章朗村的森林,如白象山下沟谷山坡一侧的热带季雨林区域大部分已经被开垦成甘蔗地,导致季雨林片段现存面积缩小。此外,据村民回忆,历史上章朗村茂密的森林中生活着很多动物,鸟类、兽类、鱼类、昆虫等都比较丰富,但随着森林的不断减少,动物也日益减少。过去有老虎,但如今已经不见踪迹;过去常见的叫声很大的犀鸟,如今很多年才偶尔见到一只[6]。

上述可知,章朗村的生态平衡出现了危机。而章朗布朗族的丧葬仪式却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在章朗村的热带山地雨林区域,保存最好的就是坟山,不仅参天大树触目可见,连还寄生在树上的兰科植物和天南星科植物也随处可见。坟山是章朗布朗族先人安葬之处,因此,成为禁忌之地,除了安葬村里的死者外,村民平时不能随意进入坟山,严禁砍伐坟山中的树木,也不能攀摘树叶,甚至连枯枝落叶也不能捡拾,尽可能保持坟山的自然状态,保证章朗布朗族先人不受打扰地安眠于此。受南传上部座佛教影响,村民在节日祭祀祖先时也不到坟山,而是在缅寺举行滴水仪式,通过佛的中介把功德回向给祖先。章朗布朗族对坟山的保护,有利于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在相当程度上地制止了对这一区域生态的破坏。此外,章朗布朗族丧葬仪式的主体一般在一天之内完成,期间使用的物品,大多就地取材,天然环保,不大操大办,这也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四、结语

章朗布朗族的传统文化深受南传上部座佛教和原始宗教的影响,根植于其生活的土地与发展的历史,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丧葬仪式也是章朗布朗族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积极作用,在增强家族及民族团结、强化敬老观念及性别相对平等观念、维护当地社会和谐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

猜你喜欢
布朗族死者亲人
《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作品研讨
《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新书发布暨作品研讨会成功举行
你是我的亲人
“文明上山”之后——《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读后感
亲人
ORGANIZED GIVING
亲人(连载二)
写自己的亲人
布朗族音乐文化探究
走近“死者之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