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在当下,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积极发展高职学生党员,高职院校作为社会的领头羊和推动力量,高职院校学生中的党员更是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是未来学校甚至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并能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确保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的党员力量足够优质,足够稳定。而实际上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到高职学生党员的质量。在本质上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主要影响因素来自于四个方面:一是学生本身的素质和想法,二是学生的家庭条件和观念,三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四是学校本身环境和学校政策的驱动。不仅如此,当下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也让社会的复杂性加剧,从而给发展高职学生党员的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为此,当下如何改变发展高职学生党员的工作现状就成了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质量的主要问题。
新时代倡导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尊重和发扬以学生主体,充分开发学生潜能,以培养健全的人格个性为目标的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无疑是给高职院校带来了更为严苛和困难的挑战。高职院校在发展高职学生党员的时候要有着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而目前高职院校发展学生党员所做的工作显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为以下几点:
党性教育是入党分子必须要经历的教育,这是发扬党的基本理论具有基础作用,不过在目前的情况看,高职院校大多都缺少可以真正落实党的基本理论教育的方法。在进行高职学生的党性教育时,常常使用最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单纯的知识和信仰的灌输,但是却缺少对学生真正实践能力的培养。灌输式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说服力不足,空洞的教学内容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会产生抵触和逆反的心理。
在对党的思想教育中党的文化建设活动是最为有效的途径,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党的文化建设活动方面很看重,经常性地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但是这些活动都相对较于空洞乏味,在活动效果上也无法达到预期,没有造成广范围上的影响。并且在实际活动的举办上,对于各个阶段的党员积极分子或者非党员的影响程度不一样,而且对积极常见党的文化建设的党员积极分子而言,党的文化建设活动偏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党的文化传播离不开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并且不只是随便开展一两个独立的实践活动,而是要确立党的纲领作为实践的主题来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党的教育实践活动变得体系化。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着学生进行和党的纲领相关的实践,而不是单方面为了举办活动而举办活动。考虑到活动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特殊性和针对性,这给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优秀党员的工作增加了难度和挑战。
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的基础就是进行党的理论教育,党的理论教育是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成为素质型人才的首要因素。加强党的理论教育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思想道德的重要力量。为了加强对党的理论教育,我们就不能仅仅按照传统的知识灌输式的教育,而是要考虑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党的理论教育,从而加深学生对党的理论知识的认识,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党的理论教育的知识,并不断地提升自我作为党员的思想和道德水平。
科学合理的阶段化党员培养体系要求在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的培养方式和方法,接下来将从不同的阶段进行说明,高职院校应当如何进行高职学生党员的培养:
1.在提交入党申请阶段
入党的学生要被要求有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践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这就要求党支部在对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的高职学生进行相关系统的问答,通过谈话的方式确定学生是否真的拥有正确的入党动机。
2.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过程中
党高职学生通过了入党申请后,应当经历一段长时间的严格考察,在考察过程中,党组织要更为深入的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彻底地考察,明确入党积极分子是否能坚定地入党,这一阶段需要高职院校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和检验体系。在让入党积极分子完成最为基本的党课学习和党员应有的模范作用的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让入党积极分子们都能都拥有最为客观的评价,从而将学生积极性和自觉性调动起来。
3.在发展对象阶段
在这个阶段,党组织已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过一年以上的考察和培养了,在这时就需要结合非党组织的评价环节了,为了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日常作风问题,就要采取民主评议的环节,让群众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最为客观的评价,由此再结合积极分子在考察阶段的表现进行最终的判断。
4.在预备党员阶段
这个阶段相对应“实习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党组织要给予预备党员足够的机会来展现之间,并且能够让他们更快地融入基层的党组织中来。可以安排老党员进行带队的方法,让预备党员更快更好地参与到党组织日常的组织生活上来,从而更好地履行党员的义务。
5.在正式党员阶段
这是高职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最终阶段,在这一阶段的重要问题是确保学生党员可以从学校安稳地进入社会。在这个阶段高职院校就更应该严格要求和督促学生党员进行政治理论的学习,让他们积极地为学校和社会服务,充分发挥出他们作为党员的作用。
在目前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老师之间有着两种交流互动的方式。一种是传统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每一个入党积极分子都有着党组织所配备的第一和第二培养老师,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要在培养老师的带领下展示自身在当前阶段下的培养成果,而展示和交流的方式则是通过电子邮件或者电话短信甚至是面谈的方式进行;另一种则是现代化社会所产生的新型交流互动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可以有党组织建立起学习小组,在每个学习小组里都可以安排若干个党员和积极分子,让他们可以在学习小组中进行统一协调,并且在每个小组中都安排培养老师,小组内部学生有着什么问题都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进行实践活动进行探索,老师只是进行理论和思想观念上的引导。
在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进行学生党员的培养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就不能仅仅满足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固化的文化建设活动,而是要进行多样化的文化建设活动,为高职学生党员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可以将自身内在的知识外化为外在的文化素质,实现现在素质教育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并且高职院校还要打造自己的党建文化品牌,拥有个性化的文化建设活动,以此来扩大党的文化建设影响力,并提升高职学生党员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培养和发展工作不是短期的、随意的工作,而是一项长期的、充满挑战的工作。要在现阶段这个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不断地提升高职学生党员的质量,就必须要进行内外两方面进行操作,从内部提升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的深刻认识,从外部完善党务工作和党员评议工作的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