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教学的思考与创新

2021-01-16 06:18:58周迎新辽宁工业大学网络管理信息中心梁猛辽宁省锦州市人力资源和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刘一锦州鑫鑫超越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环球市场 2021年29期
关键词:学习者信息化信息技术

周迎新 辽宁工业大学网络管理信息中心 梁猛 辽宁省锦州市人力资源和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刘一 锦州鑫鑫超越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进入21 世纪后,信息将成为第一生产要素,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信息化浪潮推进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教育体制和模式也受到了巨大冲击。信息化对教育带来了革命性影响,推动着教育不断创新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为高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在此形势和背景下,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创新与改革是势在必行,只有充分研判信息化对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深刻剖析当前高校信息化教学的问题,才能因地制宜,有的放矢,为高校信息化教学提供可行性的改革创新思路。

一、信息化教学的本质

(一)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是已教学为主体和中心,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来完成更好的教学。可见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主体是教育者,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和效果而采取的信息技术手段下的方法。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其学习环境包含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描述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1]

(二)信息化对教学的影响

知识的传播载体和传播方式因信息技术而改变。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界限,让知识的承载和传播更加高效便捷,同时信息技术打破了不同种族、文化背景的限制,使得全球知识流动的壁垒消失。传统知识载体受到体量和容量的限制,且复制传播很困难,信息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教学方式因信息技术而改变。传统教学注重教师的传授,学生被动接受,信息技术令自主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学习者可以先学后受教,信息技术也打破了不同时空教育者水平高低不齐的问题,通过信息化技术世界任何角落的学习者都能选择到水平较高的同一教学者的教学内容。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令教学者和学习者的地位近乎平等,教育者从主导地位变成了引领者、辅助者、支持者。

知识的获取与利用方式因信息技术而改变。随着云计算与大数据管理、移动互联与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应用,知识就在手头成为现实,知识已经不必也不能都记忆在人类的大脑中,外部海量存储的知识随需可得,只需要掌握获取与利用的方式就能得到比单纯记忆背诵多几何倍的知识信息。

教学方式因信息技术而更容易实践创新。传统的记忆、灌输式学习方式以及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大数据、云共享、AR 技术等创造了场景化的教学环境,知识获得的方式更加直观,教学方式更加注重行动与创造,创新与发展已成为教学的主流发展方向。

二、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要求

信息化教学建立了区别传统教学的一种新的方法。其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反馈都有别于传统教学。

(一)信息化教学目标

信息化教学目标由传统的掌握知识点向具备学习能力转变,传统讲授教学,教师一贯到底,学生通过笔记、背诵牢记理论知识,剥夺了学生的参与感,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没有得到锻炼。信息化教学要求学生在快速获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促使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实践,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寻,从而实现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信息化教学方法

信息化教学方法实现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通过信息技术更好地研判每名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在传统学习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等,为学习者提供了更适合的学习资源与学习计划,并通过难度适宜的考核方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同时信息化教学能打破时间、地点局限,学习者与教育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可以通过线上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分享,对学习者及时获得学习反馈提供了便利。

(三)信息化教学内容

通过信息的充分获得,教学者和学习者能及时掌握社会真正的知识需要,教学者可以根据需求制定更加符合实践的教学内容,从改变课程模式到组织教学呈现方式等入手,把符合时代特色的教学资源引入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培养学习者,同时学习者也可通过信息化教学内容掌握最新、最前沿的知识体系,为实现自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信息化教学反馈

传统教学方式受限于固定场所、固定考核方式,只能在特定时间地点进行教学效果反馈,而信息化教学使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检验自身学习效果,并通过即时回放等方式反复学习知识难点,也可以通过同辈互助等方式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难点。

三、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目前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意义,经过信息化教学的探索,高校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面对信息技术的更迭创新,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高校信息化教学还远未达到预期水准,仍然存在信息化教学错误认知、信息化教学者能力不足、信息化教学手段陈旧、信息化教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一)信息化教学错误认知

高校信息化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还存在对信息化教学的目标及呈现方式的错误认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知识的呈现方式,认为把教学课件做得漂亮,教学课件呈现方式更炫酷,将简单的问题人为的复杂化,忽略了信息化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内驱力,导致教学效率没有得到根本提升。

(二)信息化教学者能力不足

高校教师来源比较复杂,在从事教师职业之前并未受到系统的信息化教学培训,往往通过自学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但并足以满足当前信息化教学的客观需求,教师设计高效课堂教学和整合资源的能力仍有不足。

(三)信息化教学手段陈旧

目前高校信息化教学往往单纯使用PPT教学和线上试题库等单一形式,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上传、下载等简单操作,学习者也习惯将其当成课堂笔记、习题练习的替代方式,没有将信息化技术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这种简单机械地方式很难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创新。

(四)信息化教学机制不健全

当前高校未能建立系统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在软硬件上投入明显不足,信息技术手段单一陈旧。学生实践能力不强,信息化教学掌握的知识技能未能契合实践应用的需要,理论指导实践脱节,信息化教学流于了形式。

四、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创新发展路径

(一)树立信息化教学的新理念

教育者要真正意识到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理念,顺应发展趋势,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思考,实现从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实现从单一教学向双向互动转变,实现从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变,将信息化教学理念更好地融入高等教育教学过程当中,以此来促进信息化教学的创新发展。

(二)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高校要以建立高素质信息化教师队伍为目标,把提升信息化教学技术作为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设立专门化的信息化教育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培训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如计算机虚拟开发、大数据、微课等等技术。另一方面要打造信息化教学培训的制度,通过分层指导、以新带老等方式激励新老教师自觉主动学习信息化教学理论和技术,形成良好的氛围,从而不断提升整体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三)打造优良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根据信息化教学的根本目标和内容,打造优良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充分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建设智慧校园,建设服务型校园网络,满足多样化的信息化教学需求,为教育者提供信息技术的更新和设备管理维护上的支持,为学习者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提升其存在感,幸福感。

(四)建立系统的信息化教学机制

从观念、手段、流程上建立系统的信息化教学机制。一是要教师成为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信息课堂的设计者、信息化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沟通交流的参与者、提升服务的促进者。二是要充分利用主流信息传播手段,网络、短视频、知名APP 等进行线上线下教学的结合,广开思路,正向引领,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品牌项目。三是要建立全流程信息化,包括课前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进度预估、课中信息化技术手段对操作技能的提升、课后重难点回溯,拓展学习,信息交流反馈等。

猜你喜欢
学习者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2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