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汝芳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大桥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中心
当今社会进步不仅推动经济的迅速发展,更带来严峻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全面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这导致了养老压力的增大,而如何通过制度化的安排来缓解传统家庭的养老压力、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2009 年,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我国在各地区选择试点开始推行一项新型养老政策——农村居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2011 年决定将城镇居民也纳入该项政策体系下,又提出一项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即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各地区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随着中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在党的十七大中,党和政府提出要通过建设完整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来保障居民的养老,实现全体人民“老有所养”,减少老年人的顾虑。可以说,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覆盖是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除了可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之外,还有助于减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缓解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之间的矛盾,降低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的公平和谐。可以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一项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制度[1],同时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城镇化反映了一个国家建设经济所取得的成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程度主要参考因素是其城镇化进程。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该项制度逐渐面临诸多问题,切实有效地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是我国推行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产生重要的影响,它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有积极作用,有效的城镇化可以为养老保险全覆盖的真正实现提供切实保障,加快社会化发展的步伐。
城镇化可以提高社会人口市民化,就市民化方面而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可以使得农村人口逐渐进入城市、融入城市生活,所以不断提高的城镇化对于城乡居民的养老提出了新的要求[2]。因此我国提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并且大力推广,为实际实施养老保险全覆盖提供了大力支持;其次,当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所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务数量与质量也逐渐改变,因此城市化可以提升人们的主动诉求,有助于将养老保险由之前的新观念发展成为被广大居民普遍接受的必需品,促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实现。
从经济方面来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资金一部分来源于居民个人缴费,另一部分来源于政府补贴,所以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地方政府要承担最低缴费档次的财政补贴以及困难群体的部分代缴责任。城镇化的发展可以促使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逐渐流向城市,促进经济转型发展,营造健康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以稳定的财政收入缓解经济压力,缩小区域经济差距,而个人的经济状况也会逐步改善,从而进一步激励更多居民投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提高全国养老保险覆盖率。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可以更好地保证地方对于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财政补贴,同时也为本地区的居民个人缴费提供条件,因此不断发展的城镇化可以促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的进一步发展。
转变公众对于养老保险的认知。为了加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全覆盖的实现,必须转变公众对于养老保险的认知,消除错误认识。城镇化只能转变居民的身份,促进城乡融合,但是无法转变居民的思想观念。政府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在进城务工人员密切聚集的社区,对养老保险进行常态化宣传,转变公众认知,从本质上消除公众对于养老保险的不信任,增强信任感;其次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传递制度,减少虚假错误的信息传播,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城镇化过程中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
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能否全覆盖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必须加强地方财政支持。城镇化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稳步提升,随着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不断增强,政府会越来越重视福利工作,比如增加养老保险的基金投入,实现养老保险公众福利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惠互补,从而进一步促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覆盖率。
城乡居民收益权利发展不平衡。就实际情况而言,城乡养老保险水平仍较为悬殊,因为农村的经济状况要远远落后于城镇,而大部分农村老人是由其子女供养,国家的养老金重点目前还放置在职工之中,这就导致城乡居民在养老保险方面的收益权利不一致,因此国家必须重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与完善。
各省市政策存在差异。各个省市在居民的退休、参保年限以及保险的基金筹集等方面都可能存在着差异,因此这也会导致不同省市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存在差异。
参保群体存在差异。随着城镇化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出于对生活水平的考虑,逐渐脱离土地,选择进城务工。这个群体的保险意识通常较差,虽然大多数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城镇职工保险,但由于人员流动频繁,往往会出现进城务工人员在单位缴纳几年保险,后又没有续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又暂停缴费的现象,导致真正参保质量不高、参保人数不真实的现象。
首先当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时候,农村逐渐向着城镇开始发展,双方之间的界限也会随着城镇化不断地模糊,生活水平的差异也在不断地缩小。“职保”推行时间长,制度较为完善,所以就会导致一大部分城镇职工放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选择收益率更高的“职保”;而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在“新农保”实施之前,曾经推行过“老农保”,后由于国家大幅度调整银行利率,导致当时宣传的待遇标准得不到保障,都不了了之,现在他们缴费时往往选择最低的缴费标准,这就导致了农村居民享受月工资标准不高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乡养老保险实行的真正意义;其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推行,一方面在于民众的参与,另一方面得益于政府财政的支持,但是城镇化会导致地方财政的快速支出,比如在住房、上学等问题方面,从而增加财政压力,甚至有的地区可能会因为财政压力过大而选择降低养老保险的补贴政策,这会影响参保人选择高缴费标准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很难保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率的质量。
从居民自身原因来说,首先居民对于养老保险政策的认知不正确导致自愿参保率较低、参保的质量不高。我国在城乡养老保险推行初期,并没有完善的法律支撑,这就导致居民对养老保险信任度较低,出现了“参而不缴费”“弃保”等各种现象,使得养老保险的参保范围远远小于实际规定的覆盖范围;其次,居民收入水平也是一大影响因素。城镇化使得大部分农村人口逐渐进入城市,尽管户籍界限取消,但是仍由于各种因素可能会导致居民的收入水平存在差异,尤其是对于非从业人员或者是生活困难的人员而言,其收入水平远远低于正规从业人员,导致这部分人参保存在一定的困难;第三,居民的养老观念问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老一辈人依然比较信任传统的养老模式,如选择家庭式养老,由其子女进行赡养。养老保险制度作为新型制度,与传统认知中的养老方式存在冲突,所以目前还不被所有人全部接受;最后,教育程度也是一大影响因素。人们的教育程度也会对养老保险的覆盖率有一定的影响,教育水平越高越容易接受新的养老观念,所以政府应该重视国民教育以提高国民养老保险意识。
从外部环境因素来说,首先,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可能会与达到城镇化的生活水平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基本的养老保险可能会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但是无法保障不同层次居民的需要,而且基本的养老保险远远比不上职工养老保险,所以就可能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因此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城镇化的实行产生影响。其次,政府的宣传力度和补贴政策不当也会导致其实际覆盖力较低。养老保险的最初推行阶段主要依赖于政府的宣传,而政府的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广大居民对该项政策了解较少,难以提高参保率;同时政府对于保险的补贴也是提高覆盖率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压力可能会选择改变补贴政策,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上升。
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可以通过城镇化的发展优势——政府的支持来确保。首先这项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并协调各部门全力推进,及时处理相关问题;其次,应当建立跟踪报告,各工作小组每月按时上报工作进度;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监督制度,避免基金流失,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防范基金超支风险,保证稳健地推动养老保险全面覆盖。第三,也应该加大各部门协作力度,全力以赴保障工作的按时完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并将这项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的指标中,以促进养老保险覆盖率上升。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确实较低。国家为了保证居民利益,维护居民经济安全,仍然将养老保险归于国家管控,但是这使得养老保险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因此,国家可以适当地允许市场介入,来提高养老保险的保值率,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国家可以在保障资金使用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养老基金入市,使其参与市场投资以获取利益,同时也可以允许公益慈善组织介入养老基金,对养老基金进行科学合理的运营,保证其保值增值。
除了必要的法律法规政策的支持以外,还必须从社会层面入手,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保障老年人养老,比如规范养老保险机构。城乡居民包括各种身份人员,因此一定要规范养老保险机构,将城乡非职工居民与职工居民养老保险的区别降到最低,保护双方利益不受损,逐渐缩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差距,有利于城乡劳动人口的流动,从而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实际覆盖率。
经济制约、社会舆论以及居民保险意识等因素制约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因而必须要转变居民的观念意识、增强其认同感,才能保证居民自觉参保。因此必须将养老保险政策大力推进家庭,转变居民“养儿防老”“土地养老”的传统思想观念,扭转更新居民对于社会养老的认识。基层工作人员应该深入社区、住宅集中地区,开展普及教育,从而提高居民参保积极性。
通过对整篇文章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在城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口老龄化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阻碍,如何保障老年人养老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实现其全覆盖已经成为现阶段重要的目标,城镇化对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影响也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探讨。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各相关部门应该从积极方面入手,及时规避城镇化带来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