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丹 重庆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卷烟厂
中央政府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党领导和建设的文件和政策,要求将党建和业务进行相互融合。烟草行业高度重视对政府政策的落实工作,已经将二者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但是由于其系统性、创新性和规范性还有待提升,想要实现深度融合还需要进行调整,才能保证融合质量。
为了促进党建和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烟草企业可以建立“党建+业务队伍”,将队伍建设先进行融合,促进绩效提升。首先,建立结对制度,动态管理业务。烟草行业可以结合业务人员的绩效考核成绩,将管理层的党员和绩效考核成绩处于末端的业务人员进行一一结对,让党员可以指导业务人员下一个月的工作,改进其绩效,并根据后续的考核结果,灵活调整结对对象,为了保证结对制度的实际效用,需要保证后续结对处理上尽可能避免出现同种结对组成的出现。其次,全过程管理结对伙伴的业务,全面监督其对自身工作执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例如,针对负责营销方面的业务人员,党员可以密切关注其工作行为,分析其营销理念,研究其中问题,明确之后规范自身的引导方式,使双方可以保持平等和谐的关系,增强业务人员对自身建议的采纳程度。最后,管理层党员需要自觉规范管理流程,针对绩效管理可以采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按计划、实施、检查以及处理进行有序管理,保证融合质量[1]。
烟草行业需要优化岗位职能分配,坚持党员为代表,提升项目的弹性,在长期工作目标之下细分短期工作目标,利用党员的带头作用,开展项目攻关工作,让党员可以担负起自身的责任。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党员的培养,结合烟草行业现象,尽可能的提升党员市场研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在项目处理上,党员需要结合自身能力主动认领项目,并自行完成项目小组的组队,在小组中将项目计划档案的制定工作进行系统分配,充分发挥小组各成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党建+业务项目”模式,创建党建品牌,增强对经验、特色、亮点的凝聚力,打造个性化的深度融合体系形成发展合力。例如,运用自然界团队意识超强的生物为项目命名,如雁群、狼群等,利用人员的固有思维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对项目的处理态度,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党建+业务终端”深度融合模式主要侧重点在业务服务上,将党建工作延伸融合到烟草行业在各区域的零售终端上。首先,建立终端示范区,尽可能选择在消费者聚集的商贸区,选择其中空间较大的建筑进行建设,保证良好的终端形象,党员员工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品吸体验、参观、交流服务,让消费者可以充分认识烟草,发挥终端示范区的辐射作用。其次,建立有良好政治觉悟、政治信念坚定的业务队伍,在示范区中进行工作,保证服务的优质性,并定期为其传递先进的政治理念,增强其对市场挑战的应对能力,并增设消费者意见箱,积极收集消费者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为后续工作的改进提供方向。最后,树立行业现象,提供便民服务,增强终端的人文关怀,结合时代发展为周边环卫工人提供茶水服务,设定相应的茶水供应区域,增设代收快递服务、工具服务(雨伞),发挥党对群众的服务作用,帮扶困难客户,提升客户满意度[2]。
烟草行业可以利用互联网途径创建“党建+业务客户”的深度融合模式,深化融合效果,促进行业发展。一方面,结合地区人口分布情况,制定合适的服务网格,网格大小需要根据人口密度情况进行差异化处理,成立服务小组,让小组成员应包括业务人员、党建人员以及以党员为主的客户,以客户反馈的问题为主优化党建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客户替换成烟农,加强对生产流程的管理。例如,将“126”帮带模式进行调整,运用在深度融合上,由一名管理层党员带领两名技术方面的业务人员,再由每名业务人员分别带领不同的六名烟农,层层落实生产技术,切实尊重党的领导地位。此外,该深度融合模式的实现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将互联网作为交流载体,保证交流的时效性,党员应当发挥其管理作用,引导成员注册相应社交平台的账号,建立交流组,一旦在相关环节出现问题可以进行及时交流。
“党建+业务创新”可以有效促进二者的深度融合,保证烟草行业的优质发展。一方面,需要烟草行业有良好的创新能力,结合新时期的发展,将新技术、新理念及时引进行业内部,并通过党建工作进行宣传,促进业务的创新,提升行业发展综合效益。另一方面,引进“共享”理念,突出“共享共赢”,团结一线业务人员,并和零售终端签署好明码标价承诺书,自觉规范烟草市场,保证消费者权益,发挥党的政治优势,需要烟草行业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自觉接受法律对烟草行业的规定,如业态布局、零售终端之间的间隔等,担负起行业责任,维护社会积极风气,提升深度融合价值,将党建和业务的优势进行“融合向”的发挥,实现“1+1>2”的理想效果。
综上所述,烟草行业需要在重视党建工作的基础上,深度融合业务工作,将党的政治优势最大限度的转化为管理优势,促进行业整体经营质量的提升,突破融合瓶颈,构建内部高效运作机制,从而促进烟草行业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