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倩倩 陕西西咸新区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国企审计问责可以通过完善问责体系、实践问责机制、保证问责独立以及延展问责范围等路径,实现为党风廉政建设保驾护航的作用。基于国企审计问责实践,能够使国企各级领导干部清晰地认知和严谨地履行工作职责。
国企问责是党风廉政落实的重要基础和保证,能够基于审计问责来有效约束各种责任行为,如财务管理中的国有资产活动,资金使用过程等,都是审计问责中的重点。国有企业审计中,基于检查和监督来行使审计,对各个经营环节中的守法合规、尽职尽责工作内容予以评价,对存在问题的经济行为,通过责任审计问责来确定责任归属,使国有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中,管理和执行方面的相关人员责任更为明确,避免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国企经营管理人员能够尽职尽责地开展工作[1]。基于审计问责,可以对各种权利的实施予以约束和监督,有效规避了滥用职权或者以权谋私,这对于肃清贪污腐败,净化国有企业软环境,实现党风廉政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力。
国企运用审计问责来支持党风廉政建设,需要重视问责体系的完善。问责体系是一种制度规范体系,对国企问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能够使审计问责更好地开展和实践。国企问责体系的完善,需要全面结合国有企业经济运行发展实际情况,并依托于党风廉政建设的目标,通过对审计问责目标、内容、环节等进行明确,能够构建起科学合理、符合党风廉政实施要求[2]。国企审计问责体系的建立,让经济责任归属更为明晰,也能够基于制度化的框架,将各种具体工作予以实践。国有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法律制度的要求,积极总结责任问责实践经验,并进行全面深刻的总结,基于总结基础上出台各项审计问责的条例,从而保证问责工作中能够有据可查、有章可循,确保审计问责的严肃性。
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运用审计问责,需要实践问责机制,能够基于审计问责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实施审计问责的宗旨,是基于审计问责效力来推动国有企业的良性运行发展。这就需要审计问责实施中,能够将审计问责结论与国企经济运营相互结合,通过问责成效的转化,使审计问责实践具有更大的价值。在具体的问责机制实践中,应当基于审计问责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措施的制定,并对解决成效予以检查监督,从而能够提高国企问责落实中,责任性问题的彻查和消除。在审计问责中,还应重视个别经常性的责任问题,也就是屡次问责但仍然没彻底消除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责以外,还要找到责任问题产生的根源,从根源着手去总结,从而能够有效解决一些长期性、累积性的疑难问题,实现国企经济活动的真正整改目的[3]。问责机制中要强化公开性和透明性,对于审计问责的结论应当予以公示,让国企内部都能够形成对审计问责的参与和支持意识,同时也能够形成国企内部监督的重要效果。问责机制中要构建相应的惩处细致,对于相关责任人可以采用留党察看、降职处分等,对于严重性审计问题的责任人,可以基于党风廉政建设目标指引,进行收回党籍等处罚,以此来警示国企领导干部,提高问责的实践成效。
国企审计问责应当重视实践的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要独立于经济运行管理之外,从而保证审计问责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国企内部审计机构,要具有独立形式审计的权利,并且在审计问责中,其他部门要予以全力配合。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并采用报告制度,将审计问责工作的具体情况予以准确和全面的汇报。对于审计问责工作中发现的贪污腐败等严重问题,还要及时与纪检监察部门沟通,并将审计问责资料等进行移交,强化国企整体的问责实践能力,并切实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要求。
国企问责工作的完善和优化,还要冲问责范围方面入手,通过深度和广度上的延展,来保证审计问责能够有效地覆盖于国企各个经济活动。国企审计问责不是某个阶段的工作,而是要具有持续性,能够在国企开展经济运行实践的同时,融入问责监督和检查。国企问责要与各项管理工作进行结合,基于审计问责来对国有企业发展予以指导和支持[4]。审计问责工作内容和结论,可以使管理责任的划分更加明确,也可以高效地进行管理分工,使国企各级领导干部能够形成相互监督和相互配合,将经济管理做好做实。
国有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对各个经济主体都具有表率性,因此在国企经济责任方面,要积极运用审计问责手段,能够提高国企内部经济管理的落实效力,并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积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