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倩
(喀什大学,新疆 喀什 844000)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全球推入国家治理问题的漩涡中。疫情控制效果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治理制度,中西方因国情、政体不同,在疫情面前,治理之路大相径庭,有着南辕北辙的价值观念、制度思考及本土化元素。与中国行稳致远的治理方式相比,西方国家将自身制度本质和治理能力问题暴露无遗。
制度体系是否能更有利于保障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是国家治理不可规避的核心问题。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本质,在新冠疫情面前得到了最大暴露,成为国家治理发展的绊脚石。
在政治制度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实质上已发展成为逐渐被资本金与政党操控的不真实民主。较之社会良好发展情况,遭遇新冠疫情这样重大挑战时最能凸显问题,政府往往会因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力和说服力,得不到人民的拥护,而使治理效果事倍功半。在经济制度方面,西方国家最大的问题是垄断资本主义私有制。在资本主义雇佣制的束缚下,资本家竭其所能压榨工人阶级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在病毒面前,依然不会改变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模式;也依然不会改变利益至上、枉顾人权的贪婪。在文化制度方面,多元却不真实。在西方传统思想中,自由是永恒的普世价值,强调自由为个体欲望范畴的事物,个人可以通过摆脱外在权力的束缚而获得“无拘无束”的个体自由。他们高呼的“人生而自由”“自由是没有外在障碍而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的行为”成为了防疫抗疫的精神阻碍,并赤裸裸地将主张“自由、平等、人权”等西式民主虚幻影像下的本质揭露无疑。在社会保障方面,资本逐利的本性决定了西方国家绝对不会从维护人民群众角度出发,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利益。例如,在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每日都在持续增加时,许多西方国家会首先本能地抛弃原本最需要被关注和关心的老龄群体。
衡量国家治理是否有力有效、国家发展是否行稳致远,不仅要看其制度本质对民心的偏向,也需要看在特殊阶段面对危机的治理能力。在疫情防控中,西方国家因其制度本质的弊端,出现的应激性问题较多。政治能力方面,本末倒置的政治行为是其国家治理能力衰退的明显标志,如采取躲避防控治理、过分专注于大国竞争与零和博弈、漠视多边主义和国际规则、加剧意识形态和信息对抗等失衡行动。此外,一些国家没有将治理的主要矛盾转移到战“疫”中来,而是将中国想象为对立面,试图在中国周边地区及国家动用显性或隐性的政治、军事力量。经济能力方面,财政税收是战“疫”中政府决策的核心机制,财政问题处理不当而引发的经济主权危机会弱化国家控制世界范围内资本和政治环境的能力,形成复杂的经济与政治交叉的治理难题。在疫情中,西方国家的治理方式依然是富有阶层控制政府、主导减税,贫富差距加大,最终造成国家掣肘和内耗严重,搁置资金预算,政府依然是资本家追逐利益的帮凶;特殊时期的制造业被掏空,出现防疫基本用品无法自给自足的失控场面。文化能力方面,疫情下西方民众匪夷所思的要求解除防疫措施并组织“还我自由”的游行,本质上就是民众愚而自负,端着优越感寻求不合时宜的“自由”文化闹剧。其实这不仅仅是价值观的问题,更是国家治理不力的表现。在越来越没有底线的竞选文化渗透到普通老百姓生活中时,人人信仰天赋人权,滥用自由、民主等口号,将自私自利的西式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社会保障能力方面,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本心欠缺,治理能力更是无从谈起,不仅没有平等对待每个生命个体,也使个体的基本健康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原本脆弱的保障体系不堪重负,超过了国家健康保障体系的应对能力。群众的恐惧、怨恨、幸灾乐祸和愤怒等社会情绪滋生,为更多社会冲突埋下祸根。
从疫情爆发至今,无论是在制度体系、治理能力还是治理成效上,中国都表现出了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的治理面貌。不仅创造了有效防控与稳定发展的伟大胜利,为世界战“疫”赢得了宝贵时间,用独特的行稳致远的“中国之治”,从外在体现到内在根由上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的优越性,用中国之“治”为世界提供了中国之“智”。
第一,展现固稳的“定海神针”之用。在战“疫”初期,随着武汉告急、湖北告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似定海神针一般,将整个国家开足马力,开启了全速运转模式。在具体行动中,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隔离措施,全面调集全国资源开展前所未有的医疗救治,上至百岁老人,下至襁褓婴儿,都是不计代价努力守护的国之对象。对经济发展适时按下暂停键,不惜一切代价保障人民群众切实利益,如强调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及时解决农产品稳产保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力戒了一些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在取得初步胜利的“后疫情”时代,也始终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的稳步战略。可以说,外部风险和不确定性越强,“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就越发明显。
第二,盘活战“疫”的人民力量。战“疫”的胜利,离不开“定海神针”的有力领导与精心部署,更离不开人民的伟大付出。在疫情初期阶段,党和政府取得了全线支援,集中力量办了多项大事。不仅调集了300多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900多名公共卫生人员出征逆行、驰援湖北,给焦虑恐慌中的武汉市民带来了信心和力量,也奇迹般地在十余天内建成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与16座方舱医院。盘活这些力量的背后,是中国效率与中国优势的完美展现。
走什么样的路,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在战“疫”中表现出的现代化卓越治理能力,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共同抉择,也离不开中国治理的历史抉择。可以说,疫情治理让我们再次看到,中国制度优势何以得到最大程度激发与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何以如此行稳致远,与西方国家有着本质区别并为世界瞩目的真正根由。
其一,从历史经验看,中国共产党一直是中国治理的根本底气。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更是中国国家治理优势根本保证所在。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诞生起就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她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到坚持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步步使中国完成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给了中国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凝聚力与战斗力,让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中国有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突发性艰难险阻事件的雄心壮志。而西方国家包括一些大国,虽有看上去很美的“轮流执政”,但只在乎政党利益之争,恶意消费国家资源和执行力,使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底气消耗殆尽,轻易陷入疫情治理的沼泽之列。
其二,从理念信仰看,中国共产党一直是中国治理的根本哲学。“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充分体现。它源于我国古代儒学、成于现代革命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国家治理模式的自觉实践探索与主要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一直在深耕与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从1944年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到中共七大被写入党章,从邓小平坚持改革开放,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准,到江泽民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胡锦涛强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以人民为中心”的伟大旗帜……都是实践着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必须把它保住”,这是只有大国领袖才有的人民情怀与生命至上的治国理念。因为这种理念的存在,中国共产党才得以在抗“疫”中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具体化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也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中“人作为价值、实践及评判主体”的观念完美展现,使“以人民为中心”有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由人民评判”的三个层次内涵,准确回答了现代国家治理“为了谁、依靠谁、目标是什么”的本源问题,形成了现代化国家治理哲学体系。
其三,从制度建设看,中国共产党一直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拥有坚定制度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直不懈追求着美好社会制度的构建。从1921年至今,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制度建设方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制度任务、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等大事。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党和政府将发展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设定,始终强调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践中,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从严治党。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依规治党、制度治党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重视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工作,使阳光下运行的权力与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有机结合,成为了现在战“疫”中“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根本底气与力量源泉。在经济制度方面,中国共产党深化和发展了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认识,成功确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历史性飞跃。也正是这大胆创新和脚踏实地的结合,才有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经济大国的位置,才有了应对疫情冲击的雄厚经济基础。党和政府不仅在战“疫”中投入大量财力,也在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及时在经济复苏方面加大保障。中央从供需两侧发力,聚焦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保就业扩内需,这些举措让中国成为了在疫情中唯一实现经济增长、拥有稳健发展形势的国家。在文化制度方面,中国共产党一直倡导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的理想道德风貌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不忘本来、面向未来,既重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弘扬文化自信,又重视推动文化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创新化发展。党和政府不断进行理论与实践创新,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深度凝结社会主义文化精髓,号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引领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自然成为战“疫”不可或缺的条件之根本。
中国战“疫”与西方国家的疫情斗争具有本质的区别,也有截然不同的现实意义,主要集中体现在理想志向、人民福祉、科学制度与中国之“智”等四个方面的价值内涵上。
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儿女在磨难险阻中不断积累经验,升华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也是新时代亿万中华儿女“凝结志气、共谋复兴”精神体现。
没有精神支撑的国家是没有力量的。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我们面临各种形式的考验及困难。突发的疫情,就像复兴路上的一段小插曲,它不仅没有动摇中国人民的半分斗志,反而极大激励了亿万中华儿女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上的紧密团结,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迸发出更强大的思想、精神凝聚力,也使与西方国家“一盘散沙”的社会氛围截然不同的民族品性凸显出来。这是党和政府在寻求与发展“中国之治”时,对自身“精神文化火炬手”身份的深厚诠释,也是人民对党和政府治理能力的积极响应。战“疫”成效表明,中国之“志”会在越大困难与险阻中得到最大凝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也会得到最大支持。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作为治国理政的最高价值主体、实践主体及评价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祉”理念,强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身奋斗目标,尊重民意、反映民意,建立广泛扎实的群众基础与和谐的社会环境,从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持续稳健发展。
在战“疫”过程中,中国与西方国家因不同的群众基础和治理理念,获得了不同的抗“疫”效果。与西方政府片面追求物质财富不同,中国治理方式让人民切切实实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之“福祉”正是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稳而不倒、平稳前进的根本。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它与治理优势相互依存,只有以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为依托,国家才可能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疫情发生之前,中国从广大人民群众整体利益和中国现实国情出发,在实践中不断给制度建设注入强大生命力与凝聚力。几十年时间,将单纯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转向了拥有一整套完备规范、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反观西方三权分立和议会制度,因政府各部门的权力相互制约,加上执政党和在野党的敌对矛盾,造成当下西方政府普遍执行力差、效率较低下的局面。
而战“疫”中的对比更加明显。随着疫情程度不断加深,西方政府依旧不作为、难作为,如轻描淡写真实情况,持续瞒报感染人数和死亡数字,人民扎堆游行自始不管……使普通百姓对政府“轮流执政”饮鸩止渴般的选举制度再三失望;恐怖主义、经济危机、单边主义、贸易保护等问题也始终得不到缓解,国家资源和执行力被严重消耗,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严重受损,西方政治体制与时代脱节产生的副作用日益突出。而中国共产党却能一以贯之朝着一个战略目标迈进,无论是疫情的考验,还是中国梦的实现,都能有条不紊带领中国人民开拓新的发展平台,能在全球治理秩序中具有更多发言权,获世界致意。
人民“共创、共享、共治”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之一,也是战“疫”中中国之“智”的集中表达。它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价值指导,在肯定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基础上,强调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坚持打造公平正义社会氛围,走共同富裕道路,使人民能够共享发展成果,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从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共创”“共享”“共治”分别体现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平衡、治理三种根本机制,它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发展,不仅适用于中国,也对世界其他国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转,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临诸多共同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就是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的严峻挑战。人们或多或少都比以往更加清楚,无论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中国在自身战“疫”中的“智”的充分表达,已经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最好的借鉴和参考。其中,着眼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向更远的中国方案,也必然助推世界“共创、共享、共治”美好愿景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