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的国际环境变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前景展望

2021-01-16 22:28王天姿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全球化新冠俄罗斯

吴 博,王天姿

(黑河学院 文化旅游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快速蔓延,国际经济基础受到严重打击。从严重的疫情形势来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只有增强合作意识,切实开展互信的合作措施,携手抗疫,才能减少因疫情造成的更大损失。新冠疫情作为一种非传统安全威胁,也将会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乃至国际区域格局的塑造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一、新冠疫情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其一,新冠疫情直接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对制造业和服务业产生直接的冲击。为了遏制疫情,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采取停工停产等措施。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各个区域经济体依赖程度不断加大的趋势下,这种在极特殊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必然会使得位于诸如汽车制造行业、电子行业等全球供应链上的国家受到直接冲击,而且对进出口贸易依赖度越高,受到的冲击则越大。在全球供应链上一国减产,必然会出现蝴蝶效应一般的严重后果。除了制造业,第三产业如旅游、餐饮、教育、交通运输、酒店和娱乐等行业也都受到较为强烈的影响。短期的经济刺激手段虽然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从长远来看,要想完全恢复制造业和服务业,更多则取决于对疫情的控制。世界各国对疫情的重视程度、对疫情防控的措施以及疫情延续的时长,都将直接影响世界经济的重振和复苏。

其二,非传统安全威胁将会促使主权国家在面对共同的安全挑战时加强国际合作。这场疫情让我们看到,之前没有建立良好沟通、理解关系的国家之间,在面对病毒这种人类共同的敌人时,无论是否彼此信任,都找到了自身的共同利益——国民健康和生命安全,从而进行多方面国际合作,如:及时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疫情信息、对卫生防护较落后或缺少医疗物资的国家提供援助,通过各种方式逐步增强对病毒的监测和防控能力,从而形成一种基于双方共同利益的战略互信。虽然这种战略互信是浅层的,但在特殊时期,它有利于区域的安全稳定。这将促使我们在“逆全球化”倾向有所抬头的形势下,进一步思考如何能保持这种国际合作的势头并扩散到其他领域,以面对疫情对全世界经济造成的冲击。

其三,尽管合作可能会成为未来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但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还从未有过疫情能够开启全球化合作的先例。在这次全球性抗疫中,大部分国家展现出万众一心的态势,但我们仍要警惕可能会出现破坏国际合作的倒行逆施行为。疫情初现时,由于各国对于新型病毒的了解有限,所以采取了一些紧急措施以进行危机管控,如紧锁国门。但这种措施持续时间过长,必然会对经济全球化产生极大的冲击。如果各国都从本国利益优先的角度出发,而无意保护先前因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共同利益,那么逆全球化的趋势将可能破坏全球经济治理的架构,甚至扩展到在地缘政治方面的竞争。还有一些国家此刻再次提出“中国威胁论”,认为应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甚至将中国强调的“大国责任”曲解为“借机称霸”。将中国看成一个战略竞争者而不是战略合作者,其目的是想将疫情政治化,将疫情造成的损失全部归咎于中国,从而达到“去中国化”或者是避免未来的国际格局朝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其四,应该发挥舆论的积极作用,让中国的外交理念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增强国家的软实力。虽然疫情初期给很多国家造成恐慌,但中国的抗疫实例证明了病毒并非不可战胜,而真正可怕的是来自于各种无端的猜忌和彼此信任的丧失。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次疫情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散,足可以证明各国之间往来联系之密切。全球化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个无法否认的命运共同体,因此,在这个特殊的苦难时期,理性的声音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真正秉承人道主义关怀的理念和公开透明的做事风格,提供高价值的国际公共产品,积极开展抗击疫情的国际合作,以改变其他国家对中国形象的曲解和抗疫措施的误读,从而稳定中国在世界全球化中的地位。

新冠疫情不仅仅是一次公共卫生危机,它已扩散到多个行业,并逐渐演化成为一场空前的全球性危机。有人说这场危机带来的损害将超过以往任何一次金融危机。从当前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各国所采取的各项政策来看,本来属于异常公共卫生的危机将永久性地改变我们所认知的国际体系乃至区域格局,特别是那些传统大国的战略竞争重点也会随之改变。

二、新冠疫情下的中俄关系

正如中俄两国总理在第二十四次会晤后的联合公报中所说:“中俄两国关系已经成熟、稳定、坚韧,不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两国关系已经超出双边范畴,进入全面互利的稳定期。”[1]2019年,中俄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是目前中国对外双边关系中无论是级别还是质量均为最高的双边关系。

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世界各国对全球经济发展感到悲观时,中俄两国间贸易情况却逆势增长。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中俄贸易额为253.53亿美元,同比增长3.4%。中国对俄罗斯出口为91.51亿美元,同比下降14.6%;自俄罗斯进口为162.02亿美元,同比增长17.3%。[2]

出现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中俄两国在能源贸易上的合作。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于2019年12月2日正式开通运营,可以说这是中俄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的大事件,使得中国的能源安全有了一定保障,截至2020年2月份,该条天然气管道已向国内输气8.4亿立方米。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黑河段是我国首座引进俄罗斯天然气跨境管道的国门第一站,同俄罗斯仅一江之隔,没有途经第三国,从而避免了可能会出现的诸如过境费或管道使用费等牵涉到他国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我国可以获得俄罗斯的优质天然气资源,从而节约了自己开采油气资源的成本,也缓解了我国天然气的气荒压力。而作为卖方的俄罗斯同样受益颇丰。

首先,俄罗斯通过出售天然气资源获得了大笔资金,这对于当前仍受到西方制裁,以及国际油价持续下跌情况下的俄罗斯可谓非常宝贵,获得的资金不仅可以用于远东地区和北极地带的开发,甚至还可以用来应对因《中导条约》失效而可能要面对的军备竞赛。但目前对于俄罗斯来说,最为重要的还是要将财政向防控疫情以及医疗卫生等公共安全方向倾斜。

其次,俄中两国在能源上的合作也为俄罗斯的外交政策提供了更加灵活多变的选择。俄罗斯传统能源输出方向一直都是西方,面对严峻的国际政治环境以及失控的原油期货市场,俄罗斯肯定更倾向于一个稳定的外汇资金来源。有了同中国的合作,俄罗斯在面对来自美国以及欧洲国家的施压时,可以利用“能源武器”更好地与各国打交道,降低能源出口依赖欧洲的风险,这也是目前俄罗斯大力发展远东地区的原因之一。

最后,通过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和“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俄罗斯不仅稳定了两国在能源贸易上的增长,还凭借在战略性能源领域的合作,加强了双方的政治互信。根据当前美国在所谓中美贸易战中的种种表现,可以判断美国已经将中国视为其战略竞争对手。对于同样遭受着来自美国压力的俄罗斯自然会选择加大同中国的合作力度,以达到同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抗衡的目的,同时平衡包括东北亚地区在内的国际形势。

除此之外,中俄两国在科技、投资、农业、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同样发展迅速,俄罗斯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市场,俄罗斯也成为中国游客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中俄在国际舞台上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全球安全与稳定。两国同为金砖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对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的看法相近,均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都主张加强联合国的权威,反对单边主义。两国在伊核、朝核以及阿富汗等问题上也都紧密协调。[3]

三、新冠疫情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影响

由于疫情对工业和制造业造成的强烈冲击,使得全球原油需求严重降低,这对于主要依靠能源出口来支撑经济发展的俄罗斯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据俄官方预测,2020年俄GDP可能出现3%左右的衰退。俄“国家评级机构”指出,俄经济部门在疫情期间总损失或达2 390亿美元。[4]据专家分析,新冠疫情对内严重影响了俄罗斯的经济局势和相关经济政策的执行,对外恶化了俄罗斯的外部经济环境。但这两方面造成的消极影响并未引发俄罗斯系统性的经济危机或急速的经济下滑,相反,这次疫情可能会给俄罗斯带来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

如上面分析,新冠疫情直接对世界经济造成冲击的主要原因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与国际贸易的互动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和国际经贸合作发展的主要特征。全球化的发展层次越深,生产要素在全球的配置越分散,整个产业链在面对诸如疫情等全球突发事件时,受到的冲击就会越大,从而暴露了相互高度依赖的全球经济结构的内在脆弱性。但由于俄经济素来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且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不高,因而所受冲击较小。[5]

尽管这种观点体现出的是一种保守主义的意识形态,但是它表明了在全球经济发展因受到疫情影响而严重迟滞的情况下,俄罗斯的经济仍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在全球经济“停摆”的情况下,俄罗斯政府除了面临确保政治稳定的压力之外,最重要的是以国民生命安全为第一要务,同时避免因疫情的进一步蔓延而可能导致的失业率的陡增,也就是说,俄罗斯必须通过促进经济的增长来确保国家的稳定。

虽然中俄两国间贸易情况在疫情之下呈现出逆势增长的态势,但中国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各种项目也受到严重的影响。在疫情初期,俄罗斯就早早地关闭了中俄陆路口岸,并将其应对的主要注意力放在了防范中国上,远东对华人员往来基本中断,这直接使远东对华旅游业陷于休克状态。虽然远东与中国之间的货运贸易并未停止,但中国方面对俄罗斯入境中国的货车进行严格的防疫检查,造成车流量大大减少。疫情对远东和中国经济合作的严重影响直接反映在双边贸易额的下滑。据俄方海关数据,2020年一季度远东外贸总额约为73.15亿美元,同比减少13.23%;进口额约为15.64亿美元,增加3.23%;出口额约为57.51亿美元,减少16.83%。其中,对华贸易总额约为18.98亿美元,同比减少20.52%;自华进口额约为6.93亿美元,减少20.16%;对华出口额约为12.05亿美元,减少20.72%。[6]尽管疫情造成了全球经济衰退,但中国仍然是远东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外来投资国,同时也是俄罗斯远东最受瞩目的项目——超前发展区和自由港的第一大企业入驻国。此外,随着疫情逐渐好转,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因为疫情暂时停止投资的项目也即将回到正轨,这些大型投资项目将在疫情缓解后陆续启动。其中包括与纳霍德卡钾肥公司合作的年产180万吨甲醇项目(总额15亿美元)、在大卡缅市兴建的液化天然气项目(总额超过20亿美元)、在米哈伊洛夫区的粮食仓储物流中心项目(项目总额2 000万美元)。这也说明,中国与俄罗斯远东经济合作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变化。

四、新冠疫情下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展预测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不仅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如果没有这次席卷全球的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定会继续向前发展,大多数国家也建立起了相关制度以协调本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的。而向来以自给自足为其经济特征的俄罗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被动卷入到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遇到诸多困难,但俄罗斯政府在总结20世纪90年代经济改革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强国和振兴经济的措施,尤其是2000年初普京当选总统之后,俄罗斯的经济形势逐渐开始好转,使俄罗斯经济摆脱了逐年下滑的态势,开始在世界全球化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俄罗斯是能源大国,因此能源贸易成为了俄罗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途径,能源出口不仅能赚取可观的外汇收入,支撑国家的经济发展,还可以利用“能源武器”推行自己的外交政策,甚至影响区域秩序的构建。

不过,依靠能源出口带来的一系列优势并不是永久的,燃料和原材料的片面出口发展并不能发挥经济上的溢出效应。而且石油以及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随着消耗量的增加及开采速度的加快,终有枯竭的一天。另外,由于新技术的出现,如页岩油气开采技术的成熟,使美国成为石油的净出口国,以后甚至还会出现能够替代石油、天然气的新型能源。同时,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作为各种工业化学原材料的石油需求还在下降,也成为了导致2020年3月油价暴跌的原因之一。加之因过度依赖能源出口导致的经济结构性危机和乌克兰危机引发的西方制裁,俄罗斯的经济似乎难有起色。

对于俄罗斯未来的发展来说,避免引发系统性的经济危机便成为了重中之重。最为有效的措施不外乎降低失业率,防止大批工厂倒闭,为商品寻找更广阔的销售市场,避免整个社会经济陷入瘫痪之中。众所周知,俄罗斯的传统经济、政治和商业中心都位于欧洲。但是根据欧盟委员会日前预测,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欧洲经济将出现“历史性衰退”。预测显示,欧盟经济今年将萎缩7.5%,欧元区经济将萎缩7.75%。尽管欧委会预计欧洲经济在2021年将出现反弹,但并不足以弥补今年萎缩带来的损失。[7]大难当前,欧洲各国自身难保,经济衰退风险持续增加,再加上右翼保守主义势力的上升,如果完全依靠欧洲的话,那么俄罗斯将很难实现其恢复经济的目标。所以推测未来的俄罗斯将会更加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行“新东方政策”开发远东地区。

普京任总统后,俄罗斯的“新东方政策”更加完善和具体,在发展与东北亚各国的国家关系和经济关系中,采取了灵活务实的外交方针,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在普京灵活务实外交战略的框架下,俄罗斯的“新东方政策”从其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出发,继续调整与远东区域内各国之间的原有关系,从实用主义出发来决定双方或多方合作的项目和范围。特别是在普京刚刚开始他的第四个总统任期时就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挑战,再加上全球化遇阻的国际现实,不仅为新一届政府带来了挑战,更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俄罗斯也进入了东向发展的新阶段,远东地区的地位愈发凸显。

新冠疫情的蔓延使得全球化供应链遭到了致命性的打击,远东地区周边主要国家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均遭遇下滑。在新冠疫情下,日本经济陷入萎缩之际,如何重振日本经济将是安倍继任者面临的一大难题;截至7月,韩国的对外出口同比减少约10.6%,对欧盟出口减少11.5%,对拉美出口减少34.3%,对印度出口减少34.5%。[8]

但世界整体经济的区域化发展可能会盖过全球化趋势。如果说全球化产业链的形成是超越国界而自然形成的现象,那么全球疫情下的区域化则是各国战略调整和政府推动的结果,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经济体已经开始推出支持经济增长的财政货币政策。中国政府已发布多项政策助力中小企业复工,日本、韩国等国家开始实施货币宽松政策来应对疫情负面影响。为了确保新形势下远东地区在公共生活和商业活动的正常运行,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也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来帮助中小微企业、自营公民以及农民来度过难关。俄罗斯信贷机构还推出了重组贷款和延长还款期限的信贷政策。[9]

未来俄远东地区较为理想化发展模式应为吸引投资,稳定人口,在完善各项配套措施的同时,积极融入亚太经济圈。不过由于疫情的原因,国际间人员往来明显下降,同时远东地区的各个地方政府也都出台了严格的临时管制制度,甚至连2020年5月9日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的传统活动都延期了。而原计划于2020年9月在滨海边疆区首府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的第六届“东方经济论坛”已经确认取消。

种种严格管控影响到社会各个层面,使得无论是客运量还是货运量都出现大幅下滑的状况,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也从需求环节向供给环节扩大,导致大量企业停产停工。这样一种情况势必会引发在企业以及从事服务业的基层务工人员的工资大幅缩减,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俄罗斯经济增长势头遇阻,原先预计的国家项目框架下的大规模投资也中止进行。

俄罗斯远东地区受到疫情影响最大的是包括公共卫生领域在内的民生问题,因此当地政府的抗疫措施、资金的帮扶以及相关经济恢复政策会向这一方面倾斜。不过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以及当地群众对疫情防控意识的提高,人们已经开始有序地恢复正常生产。从俄罗斯在抗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看,远东地区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可能会集中在短期内能够起到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和稳定经济的领域,比如医疗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和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其他能够促进就业的行业,这样既可以带动有关制造行业发展,还可以加快俄通信技术完善,为进一步恢复国家的整体实力打下基础。

再者,随着俄罗斯对外战略的不断调整,逐渐转变以往“西进资金、技术,东出产品”的对外经贸战略,更加重视与亚太尤其是东北亚区域各国的联系,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对远东地区的发展战略。俄罗斯远东发展战略虽然还在不断完善,但不可忽视的是其对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影响和作用日益增强。虽然原计划于2020年9月2至5日在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举行的第六届“东方经济论坛”由于疫情关系而被推迟,但这只是因为疫情所迫而采取的必要防护措施,并不能阻碍俄罗斯进一步推行东向发展的政策。我们应把握这次机会,将危机转化为时机,进一步提高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关注,推动中国企业特别是黑龙江省的企业实现更加广阔的国际化合作和国际化交流。

五、结语

本次疫情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未来走向以及传统大国的战略竞争点,并引发了全球经济衰退。为应对疫情,以米舒斯京为首的俄罗斯新政府在普京总统的直接领导下,推出了摆脱危机的纲领和许多改善民生、扶持中小企业的措施。在卫生领域,俄罗斯率先于2020年8月11日注册全球首款新冠疫苗,为俄抗疫工作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同时也展开了全方位的“疫苗外交”,普京以实际行动表明了其在第四次当选俄总统的就职演说中提出的要让俄罗斯在世界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外交政策目标。[10]另外,俄罗斯还提出在未来世界中的作用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二是反对霸权,主张各国拥有自主选择本国发展道路的权利;三是促进环境保护和全球治理,通过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11]但在目前全球经济“停摆”情况下,俄罗斯政府除了确保政治稳定之外,当前最重要的是以国民的生命安全为第一要务,同时避免因疫情的进一步蔓延而可能导致的失业率的陡增,即:俄罗斯必须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来确保国家稳定。

相比因疫情而大幅萎缩的欧洲市场,作为俄罗斯远东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外来投资国的中国不仅有效地控制了国内疫情的传播,同时也在有序地复工复产。在这种特殊的国际背景之下,俄罗斯要想重振经济并实现国家的长足发展,不能将重点全部集中在欧洲,而应积极融入到亚洲市场,同时改变远东地区依靠能源出口的单一经济模式,远东不仅要作为原材料地区,还应该作为高科技地区发展。中俄双方可以借此机会,将困境变为机遇,果断调整贸易结构,改善营商和投资环境,升级远东口岸的硬件设施,使经济出现新的增长点。

当前疫情促使一些欧美国家强调自身的“经济主权”,使得全球化的发展受到抑制,导致很多外资企业迁回本国,使得全球化转变为“有限的全球化”。我们需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同俄罗斯之间的协作,在不同产业上形成密切关联,通过投资带动贸易发展,逐步提升经贸合作水平,注重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民生需求,共同应对危机,避免各自为战。

猜你喜欢
全球化新冠俄罗斯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聚焦新冠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