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曙光
(石河子大学党委组织部,新疆 石河子 832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固则大厦坚,地基松则大厦倾。”[1]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紧密联系高校师生员工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师生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领导核心。边疆地区高校历来是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严峻复杂的反分裂斗争形势,加强边疆地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既是时代要求也是现实需要。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我们党的发展历史来看,党中央一贯重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有着“把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新时代边疆地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根基在基层、活力在基层。高校基层党组织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使命的组织者、执行者和参与者,只有高校基层党组织坚实稳固,才能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高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撑,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2]进入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打通基层党组织建设“最后一公里”,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支部、把从严教育管理党员落到支部、把群众工作落到支部,使每个支部都强起来,每名党员作用都发挥出来,凝聚起筑梦前行的磅礴伟力。
习近平总书记对塔里木大学的重要批示指出,“全疆高校都要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导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培养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3]作为地处边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前沿阵地的高校,更需要增强政治自觉、强化政治担当,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当好尖兵,守好阵地,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有力保障。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灵魂。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关系到“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只有高校各级党组织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坚持“四个服务”的办学方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的贯彻执行,让党的旗帜在高校基层阵地上高高飘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4]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之所以取得显著成就,最根本的就是党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得到有力贯彻,党对高等教育工作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要实现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对边疆地区高校寄予厚望、赋予重托,给予重要批示。石河子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五个抓好”组织建设新要求,确立“五项重点”党建工作新思路,健全“五位一体”制度化责任体系,实施“五项行动”固本强基工程,以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为重点,以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为基础,以提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为关键,以不吃老本、再立新功的精神状态着力培育创建“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各级党组织严格对标习近平总书记“五个抓好”组织建设新要求,不断完善党建工作科学体系。一是聚焦“要抓好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修订完善党委常委会、全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规范各类工作领导小组(委员会)等议事协调机构,推进各项制度“废改立”,进一步做实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聚焦“要抓好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三会一课”集体学习,利用“兵团党员教育”等网上学习平台,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塔里木大学一些老教师致总书记的信上的重要批示精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等“三进”工作,筑牢信仰之基。三是聚焦“要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按照“六个过硬”①“五个到位”②“七个有力”③的标准要求,以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为重点,深入开展校院系三级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创建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四是聚焦“要抓好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以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为关键,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支撑,按照“一好双强”标准,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形成人人作示范、级级转作风、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五是聚焦“要抓好党的组织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体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党组织工作安排在高校基层党组织“最后一公里”落地见效。
召开学校组织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确立“一二三四五”五项重点党建工作新思路,“围绕一个目标,即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激励全校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学科高校。突出两个重点,即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夯实党建工作基础。立足三个层次,即培育创建党建工作示范党委、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注重四个结合,即顶层设计与过程管理相结合、注重党建与育人育才中心工作相结合、守正与创新相结合、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解决五个突出问题,即着力解决党内政治生活虚化、党员意识淡化、党建和业务‘两张皮’、基层组织弱化、党建工作保障条件不到位五个突出问题。”[5]进一步理清思路,建立自上而下层层带动、自下而上逐级保障的工作链条和运行机制,保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完成,发挥聚才引人的“蓄水池”和“中转站”作用。
系统构建定责、履责、督责、考责、问责“五位一体”标准化制度化闭合责任链条,严格落实党建责任。一是完善责任机制,印发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党委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一岗双责”三张全面从严治党清单,明确目标任务,确保党建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二是建立健全“三级联络”机制,健全教育部党建工作联络员、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学院党委委员分别联系学校、学院、党支部,推动形成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良好态势,形成“学校-学院-支部”三级党组织一体推进、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三是建立分析研判机制,校党委组织部要每季度分析研判学校基层党建重点难点问题,形成问题清单、课题清单、政策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向学校党委汇报工作开展情况,有力破除短板弱项。四是建立定期自查机制,院级党委坚持问题导向、制度导向、一流导向和示范导向,每季度开展党建工作对标自查,全面审视党建工作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党建质量全面进步全面提升。五是健全完善评议考核机制,严格落实“三级书记”党建考核,把党建工作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单位绩效考核和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强化考评结果刚性运用,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考核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各级党组织采取有力举措,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一是开展“诊断行动”,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育制度,把初心使命变成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二是开展“铸魂行动”,构建领导领学、干部必学、师生共学的理论学习机制,加强形势政策教育,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和话语权,扎实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引导广大师生统一思想认识,提高辨识能力和斗争本领,自觉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三是开展“宗旨行动”,校院领导每学期至少听一次课、与一位教师深度交流一次、进一次学生宿舍、检查一次教案、解决一位贫困师生的实际困难,推动知识成果和人才资源下基层,扎实做好“访惠聚”驻连(村)工作,把论文写在兵团大地上。四是开展“强基行动”,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完善党支部书记履职尽责的激励机制,把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经历作为选拔任用院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重要条件,严格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和主题党日活动制度方案,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五是开展“引领行动”,党员干部带头做好工作、带头抓好学习、带头破解难题、带头服务社会,校院领导每学期必须上一堂党课,每学期至少去一次艰苦地区调研,积极带头投身服务边疆、深化改革、“双一流”建设等重点工作,成为学校改革发展的生力军和排头兵。
近年来,石河子大学各级党组织以兵团精神为底色,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对兵团的定位要求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学校党委入选“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4个,培育校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7个,样板支部30个,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实现100%全覆盖,探索了较成熟的边疆地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基本经验。
政治功能是党组织第一位的功能,是基层党组织的“魂”。政治功能发挥得好不好决定了组织力强不强。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牢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坚定干部师生政治信仰,突出育人工作的政治标准,提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加强党对教学、科研、群团等社会组织的政治领导,保证监督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
教育功能是基层党组织的“脉”。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加强师生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促进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服务功能是基层党组织的“根”。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强化服务师生的意识,打通服务师生“最后一公里”,为学生成长成才、教师教书育人保驾护航;要服务好学校,为学校改革发展大局提供坚实支撑;要服务好社会,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夯实基础。
带头人队伍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领头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支部书记是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要完善工作机制、配强班子、注重教育培训、突出引领示范,培养选拔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敢于担当、作风正派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发挥“头雁效应”。
夯实党建责任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牛鼻子”。党委要聚焦主责主业,增强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意识,履行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要增强“第一责任人”意识,坚持“书记抓、抓书记”,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履行“一岗双责”。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抓基层党建工作的合力。要严格述职评议考核,推动责任层层传递、压力层层传导、任务层层落实。
加强新时代边疆地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叶茂根需深,枝荣本必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永远在路上。
注释:
①“六个过硬”指高校党委要做到把方向过硬、管大局过硬、做决策过硬、抓班子过硬、带队伍过硬、保落实过硬。
②“五个到位”指院系党组织要做到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到位、政治把关作用到位、思想政治工作到位、组织制度执行到位、推动改革发展到位。
③“七个有力”指党支部要做到教育党员有力、管理党员有力、监督党员有力、组织师生有力、宣传师生有力、凝聚师生有力、服务师生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