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职业院校思政教师全面报酬与职业倦怠关系调查研究

2022-01-15 00:51:56高雅琪蔡玉洁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人格化报酬职业倦怠

高雅琪 蔡玉洁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一、引 言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指出办好思政课堂的指导意义。办好思政课的重要媒介就是思政教师,思政教师供给质量甚至决定着我们国家青年群体意识形态的养成。职业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的技术性人才,作为国家支撑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院校思政教师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对于新疆职业院校思政教师来说,承担的职责更为重要。受区位因素以及文化因素的影响,新疆思政教育是促进新疆社会稳定、推动地区和平发展的关键所在,顺理成章成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点关注地区,但新疆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甚至部分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都无法熟练的掌握,导致教师教学难度加大。再加之大众会“神化”教师的职业,对教师的固有印象往往都是不求回报、甘于奉献的无私形象,因此,与其他学校的教师相比,新疆职业院校的教师工作任务更重、压力更大,是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群体之一,而思政教师是其中最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依据资源保存理论,当人们珍视的资源无法得到满足时,就会减少投入,保护现有的资源。对于学生来说,思政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同其它专业性学科相比稍显弱势,学生对待思政课也并不重视,在无法获得正向外部回馈时,部分思政教师自己都会产生倦怠心理。综上所述,研究新疆职业院校思政教师职业倦怠与全面报酬之间的关系,能够提出良好的激励政策,推动发展思政教育,切实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实现。

二、样本取样情况

(一)数据收集

数据均来自于笔者调查而来,随机从全疆各地州职业院校中抽取了近300位思政教师进行调查研究。为了尽可能的扩大调查范围,保证所获数据的全面性,采用线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消除空间距离造成的调查障碍。因此调查范围除了包括职业院校较多的乌鲁木齐市,同样包括较为偏远的南疆各地州职业院校。为保证数据的真实性,问卷采用不记名的作答方式,调查对象是否参与问卷填写有绝对的自由度,问卷答案仅供研究使用,严格保密。

量表处理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职业倦怠以及全面报酬量表进行效度分析,使用凯撒正态化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从职业倦怠量表中提取情绪衰竭、低成就感、去人格化三个维度;使用凯撒正态化斜交法旋转后,从全面报酬量表中提取外部经济报酬、外部非经济报酬、内部报酬三个因素。其次使用Cronbach α系数测算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以及不同维度的信度α系数均在0.8以上,量表通过信度检验,即该量表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得到有效验证。

(二)描述性统计

1.基本信息

表1展示了264位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最高学历、每周课时、是否担任行政职务几个部分。从性别比例可以发现,女性占样本总量的79.55%,男女之比接近1:4。由于调查对象为职业院校的思政教师,学科性质本来就偏向于文科,所以也不难解释男女比例差距较大。同时也能反映出,当前思政教师的性别比例仍然是女性教师占比较大。

表1 基本信息描述性统计

通过分析调查对象的年龄结构,发现思政教师趋于年轻化,35岁以下人群所占比重超过50%。近年来党中央越来越重视思政理论课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学校对优秀思政理论课教师的需求也日益上升。越来越多的相关专业毕业生选择步入校园,投身于思想理论政治教育的队伍中。从年轻化的人才结构可以看出,未来思政教育体系将越来越系统、专业,从事思政教育的人才队伍也将不断壮大。

婚姻状况中,已婚占比最高,占样本总量的73.11%,通过了解婚姻状况,可以研究家庭因素与职业倦怠间的关系。学历一般除了影响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能力以外,还会影响人们对待事物的认知和态度,因此将学历也纳入影响因素中。

每周平均课时数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教师工作量的重要指标,65.5%的思政教师每周有11~20节课,占比最高。基本信息中最后一个影响因素为“是否担任行政职务”,调查结果为65%的思政教师并没有担任行政职务。这道题不但可以研究除了教学任务,其余行政任务是否会对教师的职业倦怠产生影响,同时还能了解在课时与行政职务的共同作用下,是否会造成教师的倦怠情绪。

2.职业倦怠量表

表2为思政教师不同倦怠程度的人数占比,大部分集中于轻度、中度倦怠。其中轻度倦怠人数占比最高,占样本总量的57.95%,而重度倦怠的人数多于无职业倦怠的人数。由此可以推测,职业倦怠的问题在思政教师之中普遍存在,虽然大部分为轻度倦怠,但是也存在相当一部分教师有中度倦怠以及重度倦怠的情况。

表2 思政教师职业倦怠程度人数占比

下面将从职业倦怠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低成就感三个维度进行详细说明。将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低成就感按照分数高低划分为4个等级,结果如表3所示。大部分教师不但存在情绪衰竭,并且程度已经达到了中度衰竭。情绪衰竭的侧重点是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再结合基本信息部分对思政教师每周平均课时的调查发现,思政教师们平均每周需要上11~15节课时,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并且学生通常只顾学好专业课、不重视思政课的心态,使得课堂管理难度较大。上述因素都很容易导致思政教师情绪衰竭、教学热情衰退的情况。

表3 思政教师情绪衰竭程度人数占比

去人格化结果大部分集中于12~22分,即处于轻度去人格化,人数占样本总量的49.62%。而32.58%的思政教师并没有去人格化的症状,15.53%存在中度去人格倾向,仅有2.27%为重度去人格化。由此可以发现,大部分教师仍然对学生十分关心。去人格化的最大值为42分,并未达到问卷中的满分,说明这些教师在去人格化这一维度中没有出现极端冷漠的情况。这也与教师的职业性质以及思政教师本身就有的一定专业基础有关。

54.17%的教师为中度低成就感,并且没有无低成就感症状的教师。说明现在思政教师普遍存在低成就感的问题。考虑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教育对象的原因,新疆职业院校的学生接受能力相对较差,而学生对于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也不够,所以很容易使老师产生挫败感;另一方面是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思政课区别于一般的专业课,可以将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思政课更多的是一种浸润式的教学,卷面成绩并不能完全反应教学成果,更多的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因此无法在短期内看到显著的教育成果,也是让思政教师存在低成就感的重要原因。

三、统计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经正态检验,两组数据各个维度基本服从正态分布,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低成就感与内部报酬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且系数为负。说明当教师在教学中的成就感越高,其获得的内部报酬越多。情绪衰竭与外部非经济报酬之间在95%的置信区间内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以看出组织给予思政教师不充足的工作支持、认可度,是造成教师情绪衰竭的一点原因,但是与其他因素相比,显著性弱一点。除了上述两个变量以外,其余各个变量之间均在0.01级别存在显著相关性。又因系数均为正,故职业倦怠与全面报酬不满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表4 职业倦怠与全面报酬不满度相关性分析

(二)逐步回归分析

1.情绪衰竭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思政教师全面报酬不满度以及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等其它控制变量对情绪衰竭的影响。为了保证结果准确性,尽可能减少共线性对模型的影响,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剔除多余的因子。经过逐步回归,最终各变量中筛选出内部报酬、经济报酬两个变量。如表5所示,F为72.419,显著性为0.00说明模型总体存在,即分析项会对职业倦怠产生影响。R2为分析项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由此可以说明35.7%的情绪衰竭可以用内部报酬与经济报酬不足来解释。

表5 情绪衰竭逐步回归模型结果

不同变量各自对精神衰竭产生的影响见表6,t检验各变量的显著性均小于0.05说明精神投入与经济收入各自对精神衰竭的影响都十分强烈,而各变量的方差膨胀系数都接近于1,表明内部报酬与经济报酬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模型结果较为准确。根据表6的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内部报酬与经济报酬均对情绪衰竭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内部报酬的不足对于情绪衰竭的作用更大。

表6 情绪衰竭模型系数

模型标准化系数β均为正,说明情绪倦怠与内部报酬、经济报酬不满度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即当思政教师对于内部报酬和经济报酬越不满,越容易产生情绪衰竭。而组织环境对教师的支持以及教师的个人基本情况对情绪衰竭的影响并不显著。

2.去人格化

去人格化与各变量经逐步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最终只留下了内部报酬与非经济报酬两个维度。内部报酬与非经济报酬共同作用下,可以解释23.4%的去人格化情况,去人格化主要受内部报酬的影响较大。即思政教师对内部报酬、非经济报酬越不满,越容易产生情绪衰竭的情况。其F检验结果也呈现显著相关,说明模型总体情况比较不错。

表7 去人格化逐步回归模型结果

模型标准化系数β均为正,可以发现去人格化与内部报酬、非经济报酬不满间呈显著正相关。但是其它人口统计学变量特征以及经济报酬对去人格化影响并不显著。

表8 去人格化模型系数

分析回归结果发现,经济收入并不是造成职业院校思政教师在工作中产生去人格化情绪的主要因素,影响甚至都不显著,反而是内部报酬和非经济报酬这类情感因素的满足程度对去人格化产生显著影响。

3.低成就感

低成就感与所有因素的逐步回归结果如表9所示,最终筛选出的主要有非经济报酬、年龄、内部报酬以及婚姻状况四个因素。非经济报酬的不满足对低成就感的影响最显著,接下来是年龄因素,婚姻状况对低成就感的影响最小。模型8的F值为49.608,检验显著性概率均小于0.05,通过检验。

表9 低成就感逐步回归模型结果

非经济报酬、年龄、内部报酬和婚姻状况t检验的显著性分别为0.000、0.001、0.017、0.047,说明筛选出的每个变量都与低成就感之间呈线性相关。各变量间VIF十分接近于1,说明数据不会由于各解释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导致结果失真。

通过分析表10的回归结果发现教师感受到的组织环境归属感不足是导致低成就感产生的主要因素,并且当非经济报酬的不满增加时,教师更容易产生低成就感的负面情绪。上司的认可和赏识是教师增加非经济报酬的重要渠道,当教师的工作无法得到社会、领导的认可时,就会很容易开始怀疑自己的工作价值。

表10 低成就感模型系数

但是年龄和内部报酬系数为负,说明上述两种因素与低成就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当教师被分配到更多工作任务时,其精神压力以及付出的时间投入也会随之加重,但这也从侧面肯定了教师的工作能力,尤其是在完成较为困难的任务后,会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成就感。年龄同低成就感之间呈负相关的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政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相较于年轻教师更容易取得一定教学成就。婚姻虽然在各个变量中解释程度最小,但也通过T检验,是具有显著影响的变量之一。通过结果发现,往往已经结婚的思政教师更容易产生低成就感。

4.职业倦怠

本部分主要是研究各因素与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以及低成就感共同构成的职业倦怠情绪之间的线性关系,回归结果如表11所示。最终筛选出内部报酬、非经济报酬以及经济报酬三个因素,人口统计学变量均为通过。F=45.899的Sig.=0.000<0.05,验证了模型总体的可靠性。

表11 职业倦怠逐步回归模型结果

由表12可知,各变量t检验显著性均小于0.01,内部报酬、非经济报酬、经济报酬都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但是内部报酬解释度最高,物质资源相对而言相关性最小。容差与VIF也都接近于1,因此各变量间并不存在高度相关关系,回归结果准确。

表12 职业倦怠模型系数

内部报酬、非经济报酬、经济报酬回归系数均为正,说明职业倦怠与各变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即职业倦怠情况会随思政教师对内部报酬、非经济报酬、经济报酬的不满度增加而增加。该结果验证了资源保存理论的结果,当人们所珍视的资源无法得到满足,或者是不充足时,人们会减少投入保存自己现有资源。通过分析表11显示的回归结果发现,思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工作给其带来情绪感受,经济报酬影响虽然显著,但是解释程度是三个变量中最低的。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在情绪衰竭与精力投入、物质资源不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这一维度中,容易受组织环境中精力投入与物质资源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其中精力投入的影响最大。当精力投入越多、物质资源无法得到充足供给时,中职学校的思政教师容易产生低落情绪,自身的幸福感难以得到满足,进而产生职业倦怠。

去人格化与精力投入、社会资源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由公式2其系数均为正可知,在教师投入大量精力,但是组织环境无法给予教师更多认同感、归属感时,教师会与学生、同事保持距离,对周遭的事务变得冷漠,或刻意忽视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

低成就感与年龄、精力投入之间呈负相关,与社会资源之间呈负相关。通过与中职学校思政教师的交流,结合前文中对职业倦怠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发现,低成就感是当前思政教师最容易产生的倦怠情绪。当教师的价值无法得到组织的肯定时,往往会通过减少自己的工作投入以及懈怠工作的方式平衡资源的缺失。但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或被委以重任,教师的倦怠情绪会得到显著改善。这一结果的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一致。

(二)建议

政府应该扎实推进偏远地区国语教育,强化教师及学生国语水平。通过研究结果发现,产生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报酬的不满。新疆职业院校的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国语水平差,知识点绕口难以理解。因此,应扎实推进国语教育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及新疆偏远地区的普及,尤其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教师应全程使用国语授课。对于国语水平不达标的教师,减少行政工作负担,定期组织开展专门的国语强化培训。

学校应鼓励思政教育考核方式创新,提高思政教师工作积极性。考核标准是教师展开教育工作的重要风向标。思政课是素质教育,使用应试教育的考核方法并不可取。由于思政教育的影响并不像其他专业课程可以通过试卷、操作等可视化的方式展示,所以通过撰写报告、义务活动次数等实践性更强的方式考核思政教育或许更合理一些,并且还能间接督促学生培养学习自主性,避免填鸭式教学。

教师应增加自我知识储备,科学应对倦怠。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主要还是依靠教师的教授。思政教师应当具有紧跟时事的敏锐性,将时事与理论有机结合,增加学生对思政课堂的好感度。思政教师对自己应有一定的价值自信,坚定不移搞好思政教育,同时也要以更加科学的方式合理应对倦怠的产生,通过有益身心的户外休闲活动舒缓心情,保持对工作和生活的积极态度。

猜你喜欢
人格化报酬职业倦怠
没有西瓜的夏天,就像没有报酬的加班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5:46
“服务应特色化、人格化、生态化”——孙瑞哲谈中国服装行业服务升级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医生的最佳报酬
海外星云(2015年15期)2015-12-01 04:17:39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从个性化、人格化和亲和力来探究播音主持的艺术
新闻传播(2015年12期)2015-07-18 11:02:40
四季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西南军医(2014年4期)2014-01-19 13:54:32
谁没领到报酬
生命与灾害(2013年1期)2013-04-09 21: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