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甜甜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1]这一思想内容为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化传播提供有力支撑。高校的国际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文化,知晓中国的风土人情,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效性传播,使高校国际学生在华获得归属感。因此,在高校国际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体系中,丰富思想教育体系内容与形式,进而使国际学生认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内外传递与弘扬。
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体系作为我国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之一,彰显着文化教育性质。可以说,高校的思想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相伴相生的,两者关联密切,在相互促进与融合中,彰显一定的教育性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传统文化来源于我国的民生,是社会发展所积累、凝练的信息内容。个体在社会层面上发展,无论其是处于文化接受还是排斥的思想层面,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文化的感染与洗礼,这就是文化强有力的内外在传播功能。在国际学生的思想政治体系中传递文化,会将文化从思想层面上传递、输送到个体意识中,使个体接受这种文化,认知文化,并且与文化形成共性,以此才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深意,达到高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目的[2]。
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固态的形式,需要在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体系中进行广泛的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教育体系中的传播,会与国际学生自身文化信息进行碰撞,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国际学生的发展情况,选取适合的文化信息内容,教育、感染国际学生,使国际学生接受我国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延续,进而促进国际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体系中,能够丰富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文化的涉及的领域较多,能够从生活、学习多个层面引领教育国际学生,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体系的融合,拓宽国际学生思想教育范围,促进国际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理解、认知,促进国际学生发展。
在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体系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思想,能够帮助国际学生快速地熟悉、了解中国的文化信息内容,开拓视野。我国文化载体中富含较多的文化信息,彰显着一定的教育价值。国际学生通过思想教育路径,认知、学习、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促进国际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更快地适应中国文化。与此同时,国际学生通过了解传统文化,进一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研究活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弘扬。例如,高校通过开设中国人文地理、中国国学等课程,引领国际学生理解、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开设多元化的文化教育课程,诸如京剧、戏剧欣赏课,书法课,国画课,能够使国际学生知晓中国的风土人情,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效性传播,使高校国际学生在华学习获得归属感。
国际学生来华学习、生活,由于对中国的文化、习俗不理解,很容易在华生活、学习形成不适感,这不仅对国际学生自身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且对高校教育教学有效性开展也形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国际学生通过高校的教育途径,能够知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文化习俗、风俗、生活习性等等,帮助国际学生更快地适应中国的学习与生活。同时,高校教育将文化信息融入到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体系中,国际学生通过文化的洗礼,能够深知中国的文化内涵,喜爱中国。例如,我国文化中的“以和为贵”的思想,体现着中国人民互帮互助的生活习惯,国际学生在华能够感受到文化的气息,使国际学生快速与中国学生形成朋友关系,促进国际学生健康发展[3]。同时,在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使国际学生知华、友华,减少文化冲突,促进国际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使国际学生在华获得归属感、幸福感、满足感,以此更好地习惯中国的生活与学习模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伦理教育。国际学生通过学习文化,领会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帮助国际学生树立良好“三观”。例如,我国文化内容丰富,较为重视“仁”“义”“礼”“智”“信”,国际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知晓这些内容,可以提升道德素养,使国际学生更好地规范自身,以文化为导向,完善国际学生思想人格。同时,国际学生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文化的融合,进一步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加深国际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使国际学生更好地在华生活与学习。可以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开展的高校国际学生思想教育,有助于高校教育管理,提升高校国际学生教育管理质量,实现以文化育人的良好教育管理目的。
高校在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体系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从国际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层面上,实现教育与文化的融合,进而提升高校国际学生思想教育质量。理想信念是个体“三观”的具体表现形式,影响到个体的发展与抉择。好的理想信念能够促进国际学生更好地发展,而不好的理想信念,使国际学生消极、懈怠,影响到国际学生未来发展趋势。而高校教育将文化融入到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体系中,能够促进国际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使国际学生在华获得归属感、幸福感、满足感,与此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对教育国际学生的意义非凡。在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体系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根据国际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文化中的重要信息内容,加强国际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国际学生良好的“三观”,使国际学生健康发展。
爱国是个体发展的必备信仰,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体系中,可以从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层面实现对国际学生良好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培养国际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使国际学生能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领会我国人民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并且被这种情感所感化,培养国际学生的爱国情怀。当前在多元化文化视角下,国际学生很容易受到文化的冲击,影响其对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体系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国际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能够使国际学生知晓我国的爱国主义人士,知晓他们的事迹,被这些事迹所感染,进而培养国际学生的爱国意识。国际学生只有具有爱国意识,才能够在生活与学习中获得较多的归属感,进而有助于高校管理教育国际学生,凸显高校教育教学开展的价值。
在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中,安全教育是重要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教育工作任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开展的高校国际学生思想教育,有助于高校教育管理,通过文化讲解,促进安全教育内容传递,达到良好的安全教育成效。在国际学生安全教育开展中,可选取真实的案例加以说明,适当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信息内容,实现安全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提升国际学生安全意识与能力,使国际学生能够保护自身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同时,在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体系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以故事的形式传递安全教育信息,让国际学生通过故事的听取,明晰其中的安全信息以及文化信息内容,实现国际学生对安全教育知识的掌握[4]。
高校教育教学模式作为传统文化传播、弘扬、传递、发展的主要载体,在国际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中肩负重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教育性、文化性价值,与高校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体系关联密切,需要在国际学生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渗透与融入,加深国际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以文化促进国际学生发展与进步,使国际学生更好地在高校生活、学习。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体系中,需要融入到国际学生课程教育体系的方方面面。同时,高校教师在国际学生教育中,应根据国际学生成长发展需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国际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从而使国际学生知晓我国爱国主义人士。加强国际学生文化教育,使国际学生能够获取较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信息内容,丰富国际学生知识体系。此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教师应采取技巧性教学方法,改变灌输式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模式,应重视探究性、思维性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国际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中思考、研学文化信息,增强国际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研学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增强学生参与兴趣。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开展的高校国际学生思想教育,助力于高校教育管理,实现文化在国际学生发展层面中的推广[5]。首先,以国际学生课程教育为导向,重视课程实践活动的开展,诸如以文化情感感化国际学生,使国际学生在华获得归属感、幸福感、满足感。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涵盖吃苦耐劳、勤奋等信息内容,能够让国际学生在实训、实习中坚定信念,以自身发展目标为导向,勤奋、果敢地进行实训、实习,并且从中获取较多的信息内容。其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开展高校国际学生思想教育,引领国际学生认知文化,参与到文化欣赏与鉴赏活动中。诸如书法大赛活动、传统文化鉴赏的相关活动等等,让国际学生认知我国的文化内涵。最后,高校以社团活动为导向,根据国际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在社团活动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国际学生思想教育,进而彰显国际学生思想教育开展的有效性。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教育成为高校教育的主趋势。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开展高校国际学生思想教育,可借助互联网教育平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进而提升高校国际学生的思想教育质量。首先,在互联网平台中,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板块,为国际学生获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信息提供板块支撑。例如,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开展的高校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中,丰富文化板块,使国际学生在网络平台中获取相关文化信息,进一步研究与研习中国文化。同时,构建网络文化平台,为国际学生自主学习、获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信息提供保障。其次,借助微信、微博平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完善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体系,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兴趣。
国际学生来华学习、生活,由于对中国的文化、习俗不理解,很容易导致在华生活、学习形成不适感。因此,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体系中十分必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国之精髓,应将其融入到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体系中,丰富国际学生思想教育体系内容与形式,增强国际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能力,进而提高国际学生的思想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