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变革的困境与突破

2021-01-16 12:08杨志琼崔友兴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教学资源评价

杨志琼,崔友兴

(1.海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2.海南师范大学 初等教育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1)张兴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2019-03-05), http:∥www.gov.cn/zhuanti/2020lhzfgzbg/index.htm.随后,《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教技厅〔2019〕2号)也明确指出,要深入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快推动教育信息化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2)刘淼:《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2019-03-13), 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3/content_5373399.htm.当前,“互联网+教育”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在线教育。疫情期间,教育部倡导“停课不停学”,各校积极实施网上授课,把在线教育推到了风口浪尖,也让教育信息化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20年“两会”期间,在线教育再次成为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他们主张加快教育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的速度,用互联网、云计算、5G等新技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3)李菁瑛:《必看|互联网、云计算、5G,从两会提案看『教育新基建』风向》(2020-05-26),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2005/e7fwRg0A0UwcDnUG.html.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面对的是被称为信息原住民的学生、海量的学习资源及开放共享的学习社区,原有的封闭性课堂教学无法跟随时代的发展,传统课堂教学在诸如课程开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已表现出明显的不足。因此,“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变革亟需寻求突破之路。

一、传统课堂教学的问题检视

(一)课程过于统一,并且受制于学校和师资力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材主要由远离教学一线的专家编制,专家们过于关注开设课程的标准化要求,未曾考虑到各个学校的教学实际。统一化的课程设置和教材使用难以顾及到各地区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个体性的需求,不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此外,为弥补前述缺点而出现的校本课程也受制于学校和师资力量,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校往往无法开设较为优质的校本课程;对于同一学校的非核心学科来说,其课程设置也会受到影响。

(二)教学内容创新不足,忽视实践课程

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是教材和习题等资料。因此,在授课时,教师给学生传达的知识往往是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内容,学生接受知识的来源非常有限且大多陈旧、略显过时。同时,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使得他们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多数用人单位反映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这也折射出学校教育在人才培养环节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具有时代特色的知识未曾纳入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中,课程和教材的迭代更新周期过长,学生无法快速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另一方面,学校课程体系过于强调专业化和理论化,忽视实践课程的开设,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强,难以在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

(三)师生互动不足,教学方法单一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学生的学习都由教师来安排,教师拥有较强的话语权,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由于教师拥有话语霸权,使得师生之间存在不可跨越的鸿沟,师生间很难进行平等的交流互动。同时,课堂教学中单一的讲授法贯穿课堂始终,多数教师的教学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此外,体罚盛行,教师在管理问题学生时,往往用戒尺或罚站等不尊重学生的方式对其进行惩罚,不仅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表明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不健康、不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师生间的正常互动和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

(四)教学评价以“五唯”评价为主,缺乏科学性

“五唯”评价是指传统的教学评价以“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是从。具体来说,“唯分数”是将学生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是对记忆性知识的过分看重和对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彻底忽视;“唯升学”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评价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学校过分强调升学率,教学内容围绕着考试内容进行,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唯文凭、唯论文”是指对人才的评价以文凭和论文为唯一标准,特别是将各类不同性质的人才强行统一进行文凭和论文的限制是极不科学的,不仅限制优秀人才的发展空间,甚至助长文凭造假和学术造假等各种不良风气,易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唯帽子”是指社会上存在各种人才帽子,实际它们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学术意义,而成为一种特权和象征。(4)李森、郑岚:《促进质量提升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课程·教材·教法》2019年第12期。以“五唯”评价为主的评价方法,过于看重绝对化的评价指标,忽视了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人”所具有的复杂性的特点,也未曾考虑到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其它评价主体,缺乏科学性。

二、“互联网+教育”及其对课堂教学的挑战

(一)“互联网+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互联网+教育”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跨越时空局限,面向学习者个体提供优质、灵活和个性化学习内容,实现以互联网为支撑的生态化的新型教育服务模式。“互联网+教育”的本质体现仍是“教”与“学”,强调的是教育内部变化的重要性。“互联网+教育”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教育的智能化。互联网能通过学习者网上学习的历史记录,分析判断其学习需求,提供相应的信息和资源,呈现出教育的智能化特征;二是课堂形式发生翻转。在课堂上教师讲的少,主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生成为了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三是学习开放化。互联网利用其开放的特性,在促进全球性知识库形成的同时,丰富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使得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并呈现出不间断的特点。

(二)“互联网+教育”对课堂教学的挑战

作为新世纪以来教育创新与技术进步深度融合的表现,“互联网+教育”在给课堂教学带来全方位变革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首先,师生角色失衡。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扮演着“教书育人”的权威角色,学生的学习都由教师安排,“师道尊严”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可侵犯的。“互联网+教育”促使师生关系向合作者和共促者转变,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引发了师生角色失衡,基于师生平等的理念使得他们在多样性的目标上难以达成有效共识,双平等主体的权利很难尽数实现,而新的师生角色定位仍在实践摸索中。

其次,教师与教学资源的对立。“互联网+教育”以其丰富而全面的优质教学资源迅速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信息获取渠道,颠覆了教师以往“全知者”的形象。“网络课堂”的出现分化了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关注度,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作用相对被削弱,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教师与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了一定的对立关系。

再次,教师育人功能的弱化。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更重要的作用是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虽然“互联网+教育”能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方式更便捷,但它是在脱离了师生实体的虚拟空间中进行的,师生间的交流都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或工具,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很难感受到教师在现实中的人格魅力,易造成学生人格塑造面临真空化的危险,弱化了教师的育人功能。

最后,知识泛化问题。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相对固定,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积累能凸显渐变性和质变性,能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互联网加快了知识的更新速度,新奇的知识不断出现,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很容易陷入碎片化学习和“快餐式”学习的局面,很难有效发展自我思考的能力。此外,知识的泛化可能会使教师疲于追求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忽视了学生实际发展的需求与规律。同时,互联网知识太过繁杂,低级文化知识易随着互联网进入课堂,对学生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三、“互联网+教育”催生课堂教学转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疫情期间暴露出的传统课堂存在的明显劣势,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亟需从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等方面实现现代转型。

(一)教学目标从认知性到发展性

现代教育的核心内涵和价值旨归是发展,这意味着教学目标的价值定位也应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传统的课堂生态系统中,教师是唯一的“生产者”,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主要来源,课堂教学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记忆能力。然而,在“互联网+教育”时代,面对新的资源获取环境和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都要对这些新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特别是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使其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还要能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使之成为具有前瞻性和国际视野的新型人才。此外,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实现课堂教学的“供给侧”变革,即通过改善课堂的教学供给,提供适合学生需要的学习内容或学习环境,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个性化,这些就要求教学目标从认知性转向发展性。

(二)教学内容从单调性到丰富性

“互联网+教育”时代,课堂教学内容注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堂教学内容不再简单地以“教科书”的方式呈现,而是以信息平台、资源数据库、电子书包、虚拟空间等方式呈现。(5)施贵菊、杜尚荣:《本质意蕴与价值追求:新常态视野下的教学变革——兼论互联网+时代我国课堂教学》,《江汉学术》2018年第4期。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后,互联网平台上汇聚了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大范围共享。因此,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扩大,他们可以利用网络选择并学习优质的课程资源。教师也可以将自己录制好的课程视频上传至互联网,通过学生线上学习、讨论及教师互动答疑等方式,使教学资源由小范围的使用变为大范围的共享。(6)苗莲娜、赵国宏:《浅谈“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学的变革》,《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年第5期。此外,慕课不受本校教师资源及开设课程有限的约束,极大地拓展了课程资源的来源渠道和有效供给。(7)尚俊杰、张优良:《“互联网+”与高校课程教学变革》,《高等教育研究》2018年第5期。同时,“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内容也充分显示出了它的多样化和优越性,除了表现为多渠道的资源供给之外,还表现为呈现形式的多样化,即教学内容不仅有文字、图片,还有音频、视频等类型。(8)杨通知、田海洋:《“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课堂教学变革探究》,《红河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因此,教学内容必须从单调性转向丰富性,并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更新,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教育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三)教学方式从传统化到智能化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学方式愈加体现出智能化的特征,慕课、翻转课堂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是“互联网+教育”在教学方式上革新的直接表现。在2020年疫情期间,各地学校主要通过线上渠道开展教学,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观看在线视频课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下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并提倡他们通过云课堂或云小组互相讨论;在正式的线上课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以全班答疑和个别指导的方式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师生之间进行充分讨论,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这种教学方式能将学习自主权返还给学生,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个性化学习。移动学习也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使用雨课堂、学习通等云平台进行学习,教师可以使用其签到、在线测试等诸多功能;超星尔雅、爱课程等网站上的云课程和教材不仅能够呈现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和便捷流畅的阅读体验,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笔记的云同步、云分享等功能,弥补多媒体课件的不足。云平台和云课程的联合能够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每位学生在云课程的学习进度会同步呈现在老师的云班课中,帮助教师实现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跟踪、督导和评价,提高学习效率。(9)田巧娣、贾璐:《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变革问题探讨》,《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年第2期。这要求教学方式需要从传统化转向智能化。

(四)教学评价从单一性到多元性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从单一性走向多元性。“互联网+教育”将大数据和云计算引入在线评价,帮助课堂教学拥有属于课堂本身的匹配性评价。对于教师而言,可利用在线评价和交互技术,实时呈现并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对于学生而言,在线评价可对其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评价,并且能在任一阶段对其学习成效进行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实现真正的过程性评价。(10)李宏亮、赵璇:《基于“互联网+教育”的课堂教学重构》,《上海教育科研》2016年第5期。教学评价走向在线与实时评价。在“互联网+教育”的技术支持下,家长也可以深度参与教学评价。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手机应用将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推送出去,家长可以轻易地与任课教师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将教学视频录像上传到云端上公共的班级空间,以便家长对之进行评价。(11)吴璇、张菊花:《“互联网+”背景下未来课堂教学评价展望》,《教育观察》2017年第18期。此外,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数据化的记录、分析和判断,对一个学生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兼顾考试分数与主体素养的表现水平。教师还能创设科学合理的评价环境,即以实际课堂表现为主,以云端评价数据为辅,实现以教学质量提升为导向的科学性的教学评价。

四、“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变革的策略

“互联网+教育”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来说无疑是具有创造性的革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推动课堂教学变革,需要从教师素养、课程内容、教学原则与教学环境等方面多措并举,促进课堂教学的现代转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建立O2O教学团队

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是实现高质量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是构建新型课堂教学生态的关键。学校要建构起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特别要注重对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培训,积极落实“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同时,也要从政策层面和教师评价方面促进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如开展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大赛、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及成效作为考核评价教师的重要参考指标。此外,“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汇集了各类信息,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诸多教学资源,某一课堂中的某一教师很难再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学校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建立O2O协作的教学团队。“O2O教学团队是指将不同学校、地区甚至国家的任课教师、学科专家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联合,使他们可以共享教学资源、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组成该学科教师的超级智囊团,给教师的教学出谋划策”(12)黄博、乔志:《互联网+时代的课堂教学变革及其应对策略》,《教育现代化》2017年第49期。,形成学校课堂教学变革的主体力量和协同力量。

(二)调整课程知识结构,强化课程内容审核机制

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时代性是课堂教学紧跟时代发展的关键因素。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特征使得课堂教学知识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出现了知识泛化问题,因此,要促进学生在有效时间内能够进行深度学习,必须要重新调整课堂知识结构。教师要凝练课堂核心知识要素,并利用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予以呈现,从而有效加深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同时,要整合和精简知识体系,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向学生呈现出知识的整体谱系,促使学生从知识概念学习向思维逻辑学习和方法能力学习的转变。此外,互联网无孔不入,部分不良信息也会随着互联网进入课堂,尽管国内针对“互联网+教学资源”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审核机制,但总体上是以专家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单一主体的审核,缺乏多主体的甄选。因此,需建立以“专家群”监督、“教师群”组织、“学生群”参与的多主体的审核机制,使课堂教学内容的审核向“多向度”扩展,(13)杜学文、齐常辉:《“互联网+教育”视域下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挑战与应对》,《教育评论》2019年第5期。有效保障课程内容的科学性。

(三)坚持教育为本,互联网为用的原则

“人是核心,互联网是技术手段”是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在“互联网+”时代,教学技术的价值常常被人们泛化,在课堂中出现为了技术而使用技术的“无人”现象,同时,教学技术自身的优势和魅力,容易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分散学生的注意力。(14)李森:《现代教学论纲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23-224页。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一点,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对人进行教育,互联网只是用以提升和变革教育的工具和手段。(15)李文高、郑会芝:《“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课堂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高教学刊》2016年第2期。同时,从客观上说,互联网是工具,对它在教育过程中的使用只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无论它如何发展,智能永远替代不了智慧,它也无法取代教师的育人作用。此外,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学生获取资源的渠道增多,他们可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快速获得知识盲区的内容,容易对“百度”形成依赖性,欠缺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部分教师也未能把握好信息技术运用的“度”,出现了滥用技术、资源堆砌等现象。(16)马宏斌:《“互联网+”时代的课堂教学变革》,《宁夏教育》2018年第10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设备和手段,把握好信息技术运用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四)借助科技,优化课堂教学信息化环境

教学环境信息化是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变革必然有信息技术的全面介入、支撑与融合。因此,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更新课堂教学设备,安装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施,创建具有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撑的各种教学空间,如微格教室、创客教室等。尤其是对于贫困、偏远地区的学校,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引进信息化设备,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促进实现教育公平。此外,在教学资源的获取中,要充分利用正在形成的全球资源库,强化线上图书馆的应用,推动教学资源的供给侧改革,注重教学资源的时代性,使教学资源的供给不再局限于教师、学科专家或出版商,学生、家长、企业等都应参与进来,而且要开发多端获取资源的渠道,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信息化环境,随时随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结语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当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新时代、新技术的冲击下呈现出明显劣势的时候,我们必须对之进行变革。“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在线教育因其独特的优势,极大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信息化进程,促进了教学资源的拓展、教学时空的延伸、自主学习模式的转变等,也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维度冲击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引发了新一轮的学校教育变革与创新。虽然在线教育在疫情期间只是作为学校“停课不停学”教育的一种“应急之举”,但不可否认的是,从覆盖面和融合深度来看,在线教育做到了为传统课堂教学“锦上添花”。未来已来,未来的在线教育将成为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其灵活性、主动性、交互性与数据化等优势也将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教学资源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网建设的探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