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唱法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价值

2021-01-16 03:40刘玉龙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美声唱法唱法演唱者

刘玉龙

(阜阳师范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民族传统唱法对于美声唱法的借鉴既是自身发展的必要性选择,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性趋势。在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背景之下,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和艺术形式可以完完全全地保留自己曾经的模样。作为中国声乐艺术的代表,民族传统唱法继承了传统音乐的诸多特点,但也呈现出诸多的不足之处。美声唱法很早之前便传入我国,但被我国声乐艺术认可并借鉴却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的。当时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的艺术思想之下,民族声乐艺术家在发掘传统音乐精髓的同时,也在努力地将美声唱法的优势融入到民族传统唱法之中。随着这一过程的进行,越来越多的民族声乐艺术家认识到民族传统唱法对于美声唱法合理性借鉴的重要意义,并致力于将二者进行融合。正是由于这批艺术家的努力,才使得当代我国民族传统唱法不论在音色变化,还是在演唱技巧、理论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剧,声乐艺术的融合和彼此借鉴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如何在这一趋势之中既保持自己的个性,同时又能够通过合理性的借鉴和融合来为自身探寻出一条更加宽广的发展之路,将会是当代每一位声乐艺术家所面临的问题。

一、民族唱法的概念及特点

(一)民族唱法的概念

民族唱法的概念是一个不论从纵向还是从横向角度来看都十分宽泛的概念。从纵向角度而言,民族唱法涵盖了我国声乐艺术历史上所有时期的所有唱法,而从横向角度而言,流传下来的,所有的属于中华民族的声乐艺术形式都属于民族唱法的范畴。包括古代歌舞、说唱、戏曲、民歌,也包括“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学堂乐歌、艺术歌曲、群众歌曲、新歌剧。而从一个相对较窄,也可以说更加精确的角度而言,民族唱法是指以汉语言为基础,以中华民族传统审美理念和欣赏习惯为前提的演唱方式,同时在艺术特点方面讲求字、声、情、腔、韵融为一体,突出声音的优美、甘甜、灵动、清脆[1]。

当代民族唱法不仅继承并发扬了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精华,既注重唱腔方面的特点,同时也注重形体表演之于演唱艺术的重要性,而且还大胆借鉴和吸收美声唱法的诸多特点,使得当代民族唱法既呈现民族性和传承性,同时又体现科学性和时代性,使其当之无愧地被认为是当代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气质、个性、审美习惯、艺术传承的演唱方式。

(二)民族唱法的艺术特点

1.语言润腔之美

润腔是我国民族唱法最为主要的特点。所谓润腔,是指通过改变曲调和声调的方式来为声腔润色,使演唱达到一种特殊的情趣吻合的状态。汉语言有四声之韵的特点,也铸就了传统民族唱法的情感化和多样性特点。通过颤音、假声、滑音等技巧处理过的唱腔更能表现歌曲的情感,使歌曲的唱腔具有一种特殊的美感。另外,经过装饰的声音也更具穿透性和感染力,给听众以更加愉悦的听觉享受。

2.唱腔韵味之美

民族唱法注重情感的表达,不论何时何地的演唱,都需要将情感的表达放在第一位,这是我国传统审美文化的诉求,也是我国民族唱法区别于美声唱法及其他唱法的最根本的特点之一。由于注重情感表达,民族唱法自然而然便形成了一种对于“韵味”的追求习惯,讲求演唱过程要给听众留下一种意味深远、情真意切的独特听觉感受,要激起听众内心的情感共鸣,达到一种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而对于韵味的追求和看重其实也与汉语的特殊性有密切关系。汉语言为单字音节,其本身便有一种节奏型和旋律性,如诗词一样,韵会给整首诗词或者歌曲带来一种特殊的旋律感和流畅感。加之以声韵的点缀,歌曲更会呈现出不同寻常的灵动和飘逸。而如果歌曲的旋律和唱词还具备很好的情韵,并且演唱者可以将其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那么整首歌曲便如同有了生命一般,可以活灵活现地跳动在每一位听众眼前。

3.意境之美

对于意境的追求是我国传统审美文化中最重要的特点,声乐艺术讲求的意境美可以认为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每一首歌曲都有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演唱者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唱其词、歌其声,更重要的是言其情、表其意。演唱者的演唱过程既是其个人艺术理解和艺术造诣的展现,同时也是对于歌曲情感、思想等的个性化创造[2]。演唱者通过自己对于歌曲情感和思想内涵的理解,用自己的声音和情感来创造出一个可以与听众产生共鸣的情感空间,用歌声将听众带到情境之中,去体会歌曲中的思想、情感。在意境的支持之下,听众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会更好地调动自身的情感去理解和感受演唱者的歌声和唱词。如杨洪基老师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低缓的旋律加上杨洪基老师深沉的声音,再配合上极富意境的《临江仙》一词,使得每位听众的眼前都呈现出一幅壮阔江水奔涌东逝,青山夕阳尽显沧桑的画面。

4.讲求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动人心者唯情也,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要想真正打动人,靠得不仅仅是其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还是蕴含于艺术形式之中的可以与欣赏者沟通和交流的感情。我国民族唱法对于情的重视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韵味、意境、润腔其实都是在为表现歌曲之中的感情而存在。而声乐艺术较比于书画、诗词等艺术,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以声为艺术的表现形式。因此,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便成了我国声乐艺术最为基本的审美特征。将声音与情意完美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演唱者艺术表现力,促进演唱者个人艺术理解力的提高和演唱风格的形成。一直以来,我国声乐艺术界对于唱词还是唱情有着明确的界定,唱词者与唱音者相同,都只停留在声乐艺术的表面,而无法达到“开悟”的境界。而唱情者,往往可以做到“发乎于心,融乎于情”,通过声与情的完美结合,使得其演唱具备意会性。

二、民族唱法借鉴美声唱法的内容

(一)借鉴打开喉咙

发声通道畅通是美声唱法的特点之一,较比民族唱法而言,美声唱法的发声位置更低,其不仅要求演唱时喉咙要打开,而且喉咙的底部也要打开。由于美声唱法的喉头位置较低,所以,美声唱法的声音显得更加明亮圆润且饱满而富有金属特质。由于喉咙是完全打开的,所以,美声唱法的发音气息相对较长,演唱者所能够达到的高音位置也相对更高,对于音域范围内的声音处理也会更加游刃有余,从而获得更为丰富的声音色彩。借鉴美声唱法打开喉咙的演唱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民族唱法音域相对较窄、声音优美性不足,以及声音变化性不强等问题。然而民族唱法却不能完完全全照搬美声唱法的打开喉咙的演唱方式,一是这样的演唱方式会破坏民族唱法特有的润腔等特点,会使民族唱法失去其应当保留的民族性;二是我国民族唱法讲求咬字和吐字,这是由汉语的特点决定的,而美声唱法则是基于意大利语而形成的,两种语言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在借鉴美声打开喉咙唱法时,一定要注意借鉴的尺度,在完善民族唱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民族性,让民族唱法始终可以遵循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要求。

(二)借鉴整体共鸣

共鸣是演唱过程中发声的主要技巧之一。人体依靠声带的振动而发声,但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很小,需要通过共鸣腔道来进行扩大和美化。在共鸣方面,民族唱法采用的是部分共鸣的方式,且由于汉语特点的关系,民族唱法的共鸣着力位置相对复杂,不像美声唱法那般统一和连贯。因此,使用头、口、咽、胸等全腔道共鸣的美声唱法可以让声音更具爆发力,在高位时,声音也更加稳定、具有张力。显然对于美声唱法整体共鸣的借鉴可以让民族唱法的声音更加圆润、集中,也可以使得民族唱法在处理歌曲意境时更加游刃有余。如当代有很多气势如虹、大气磅礴的歌曲需要演唱者以更加洪亮、高亢的声音来加以表现,以突出歌曲的气势和激昂[3]。

(三)借鉴混声唱法

美声唱法是一种真假声混合起来的唱法,这是其科学性的体现,也是其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将真声与假声按比例混合使用可以有效减少破裂音的出现,因为真假声混合时声带轻重机能可以实现动态性的调整。而且由于真声和假声混合使用,再加上整体共鸣的存在,使得美声唱法的声音极富色彩的变化性。对于混声唱法的借鉴可以使得民族唱法的声音更具圆润、明亮的特点,在处理不同歌曲时可以做到刚柔相济,提高声音的表现力。不过在借鉴混声唱法时要根据歌曲的真假声比例来合理使用,选择好真假声的切换点,避免低音假声和高音真声的情况出现,在扩大音域的同时做到音色统一。

三、民族唱法借鉴美声唱法的意义

(一)优化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

对美声唱法的借鉴提高了民族唱法的科学性。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民族唱法的规范性并不理想,不仅许多声乐艺术家的演唱技术不全面,而且很多声乐艺术家只擅长某一种风格的声乐作品,在表现其他风格声乐作品时捉襟见肘。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唱法缺乏统一性,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均有自己的声乐艺术形式,所以,这一时期我国的民族唱法极为多样,且彼此间差异很大。在借鉴美声唱法之后,民族唱法开始逐渐走向融合,在保留民族唱法基本特点的基础之上,形成了更具演唱科学性特点的新民族唱法。对于美声唱法的借鉴解决了民族传统唱法气息使用不规范的问题。同时在借鉴美声唱法整体共鸣的发声方式之后,民族传统唱法声音整体性不强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由于气息方面的加强,使得民族唱法声音的质感和稳定性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让原本极富韵味的声音变得更加开阔、明亮,并且也极大地缓解了演唱者在演唱时喉咙所承受的压力,保护了演唱者的发声器官,延长了演唱者的声乐艺术生命[4]。

(二)体现民族声乐艺术的时代特征

对于美声唱法的借鉴推进了民族唱法的蓬勃发展。不仅在演唱技巧方面,民族唱法在合理性借鉴和吸取美声唱法的优势而取得长足进步之外,民族唱法的内在理论体系也得到了很好的梳理,这为我国民族声乐向着更高水平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演唱技巧和完善声乐理论体系的支持下,民族唱法具备满足当代民众声乐审美艺术需求的能力,较比于更为传统的民族传统唱法而言,当代民族唱法更具时代性和民族性,更能体现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在作品创作方面,《走进新时代》《好日子》等一批极具时代气息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让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在作品演唱方面,当代民族唱法也更具新颖性和时代性。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剧使得当代观众审美取向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为了更好地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当代民族唱法不论是在演唱技术,还是在演唱风格方面都有极大的改善,以不断追求自我完善的精神推动我国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

(三)推动民族声乐艺术的繁荣发展

对美声唱法进行合理性的借鉴之后,拓展了民族唱法在唱法上的空间,并且在声音的表现力方面也有很大提高。在这一基础之上,民族声乐作品形式也丰富起来,在题材方面也突破了传统民族唱法题材方面的限制,可以更多地融入更具时代特征的理念和元素,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演唱技巧的提升可以使得演唱者更好地完成一些传统唱法所不能完成的作品,这本身就是对于作品创作边界的突破。而由于声乐体系的完善,使得更多的音乐元素可以融入到作品创作之中,声乐艺术家也可以将更多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当代价值理念相融合,从而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经典。归根结底,对于美声唱法的合理性借鉴让民族声乐艺术逐步走向成熟,其在为自身的发展拓宽道路的同时,也在为民族声乐艺术走向繁荣做铺垫。在民族唱法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创作进入繁荣期,不仅歌曲数量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时代性和艺术性也较比于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这既是对民族唱法合理性借鉴美声唱法尝试的肯定,同时也是在为我国声乐艺术的未来发展之路指明方向。

四、结语

在东西方文化相互融合的当代,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对于其他民族声乐艺术的合理性借鉴和学习。美声唱法作为西方声乐艺术最为典型的代表,其之于民族唱法可以借鉴之处颇多,如打开喉咙、整体共鸣、混声唱法等,同时民族唱法也需要合理性借鉴美声唱法科学的发声体系和严谨的声部划分。在优化民族唱法的同时推动民族声乐艺术的繁荣发展,也在合理性借鉴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民族唱法的民族性和传承性,让中国的声乐艺术在未来的世界声乐艺术舞台上得以传承、弘扬和发展。

猜你喜欢
美声唱法唱法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如何调整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
声乐演唱中乐感的有效培养研究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美声唱法多元化发展的思考
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探讨
谈当代民族唱法如何演唱传统粤曲——以《昭君出塞》为例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美声唱法中国化的研究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