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巍 铁人学院 技能人才培训部
首先是在授课方面,受制于当前相对局限的实操条件,大部分技工学院开展的课程以传授基础理论为主,没有在社会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作相应改变。其次是统一人才培养方式无法适应不同地域和基础的学生,石油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当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让学生在技能、知识和素质各方面发掘出潜能并突破自我,向高素质综合性人才转变。最后是教师实践经验不足,长期校园教学可能导致其掌握的行业信息相对滞后,部分技工院校录用高校毕业生授课,他们对于传授哪些知识、用何种渠道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经验相对匮乏。
一方面校企合作缺乏实质性人才培养内容,多数情况是提供一个实习、培训、考证或者参观场所,这受制于企业自身性质,无法支出过多时间和资金进行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学校在实训室的设备投入上相对保守,设备的人均占有比例较低,石油专业在开展技能训练时基本都需要大型设备,高投入导致其更迭速度堪忧,无法与当前市场紧密联系。除此之外,学校课程与企业培训计划也可能存在冲突,导致空档期出现。
一方面石油行业相对低迷,虽然近几年有所回暖,但目前国内对于人才需求仍相对较少,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以及各大外企私企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严苛,石油工程专业的招生人数也在普遍减少。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产业化升级速度的加快,能源产业也在向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在此背景下,人才需求在向综合型、高素质转变,人才创新性得到更多关注。但是技工学院的教学内容受当前人才市场的驱动,学生接受的培训主要围绕现有技术岗位开展,对于未来信息时代下石油工程领域的巨大变化、新标准新岗位的产生,我们缺乏足够认知和准备。
技工院校需要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情况确定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其后制定一系列教学方案,在此环节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构建一个相对合理的教学体系。随着社会生产的飞速发展,传统教学体系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市场要求,必须有所完善和创新。
1.确立课程体系原则
在完善和创新教学体系时,首先应当将促进就业作为基本导向,促进就业并非浅显的字面意思,而是学校通过培养,使学生胜任石油产业中的各类职位,并能够在该岗位中再学习,对于可能发生的问题也具备一定分析处理能力;其次,教学主体内容更加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实操能力和对突发状况的应对解决能力;最后,改革措施的确立主要以当前市场岗位需求为依据。
2.创新课程内容
教学体系直接影响着最终教学质量,我们需要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通过对当前和未来的市场人才需求作深入分析,以构建相对科学的教学结构。在符合国家倡导的石油工程职业规格基础上,课程设置必须具备较强的科学性、逻辑性,一方面各门课程之间存在必要的联系贯通,另一方面具体课程内容也需要做创新调整以适应新的目标要求。
为使学生们更好地适应当前多元化市场需求,教师团队的优化是必不可少的。结合石油产业的独特性,专业教师们必须充分了解井场一线的现实发展情况,才能作为促进者、引导者指导学生们进行技能训练。技工院校可以安排专业教师开展定期考察和短期培训,旨在通过不断学习强化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在实践中作思考、总结,在回归学校时对当前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和重组。除此之外,院校应当为教师考虑,减少繁冗的教案要求,课堂教学可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信息化技术和资源运用于课堂能有效缓解教师的压力,从而在有限教学资源下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率。
技工院校的办学宗旨便是针对相应企业,培养出满足要求的专业人员,从办学宗旨到具体教学内容,院校和相关企业都保持着相对紧密的联系。技工院校想要了解最新的石油产业发展情况、企业的岗位信息,都必须深化和企业的沟通合作。在相对发达地区,技术院校教育以学校为主体,相关企业以配合方式展开一系列合作,这种教学方式从某种意义上属于校园企业化,但基本保留了普通的校园学习环境,而在具体的教学结构上融入了相对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这种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也为日后的就业择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而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石油工程专业院校大多以企业为主导,通过采用企业和市场要求的人才标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这种模式下,学生们在校园开展针对性学习,毕业时通过企业的考核争取到工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