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 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推广中心
财务集中核算又被称为一级核算,是指将会计工作集中在专业部门进行会计工作组织核算,传统的行政是事业单位可能出现会计工作人员与权力人员存在着串通、造假行为,而采用会计集中核算属于创新举措,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会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也能让财政资金效率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对于避免行政机关财务工作出现徇私舞弊问题具有积极性意义。但是随着财务集中核算工作模式的不断发展以及推进,在行政事业机关当中也出现了内控机制不足的问题,例如监督工作不全面、数据记录不准确,这些财务问题都直接影响着行政机关的工作效能以及公共服务作用,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的社会改革发展趋势背景,分析行政事业机关会计集中核算的价值以及现状,并针对问题进行内控机制探索与创新。
财务集中核算是在保证单位原有的财务形式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管理方式转变,以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进行中心化财务管理,有效提高了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能保证其工作质量,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了框架式的约束,有利于政府机关的标准化工作流程执行。同时财务集中核算还可以对所有资金的流入与流出进行追根溯源,确保了账目的明确和清晰,通过集中核算的方式以达到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严格监督与控制,是我国行政机关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1]。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集中核算能够改变传统粗犷型的工作模式,并向集约型转变,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明确的资金使用框架下还能促进各部门的信息交流与沟通,避免数据的失真问题,有利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其次,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上存在部门停留时间过长问题,采用集中财务核算可以有效避免问题,增加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调配能力、防止资金的滞纳以及利用率低等情况出现。从此,财务集中核算。使得资金流通更加具有透明性,有助于行政事业财务流程的监管,可以更大程度上减少资金腐败问题或资金挪用问题。最后,信息化技术是当前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财务集中核算工作任务也在促使行政事业单位从传统的纸质管理模式向数字化管理模式进行转变,对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信息技术管理效能具有积极意义的同时,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可以让信息分享、信息核对、信息互动有更好的利用价值[2]。
首先,财务集中核算需要在预算体制内下进行资金管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分配灵活性,从目前的数据发现,自从实行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后,行政事业单位的拨款频率明显增多,同时各部门在资金审批、资金核对等方面内容也有所增加,但是如果出现突发事件或者是应急事件,缺少灵活性的资金管理使得资金调配较为困难,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应对。其次,在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权并没有发生转变,只不过是工作形式的转变,因此仍需要肩负之前的财务工作任务,例如社会养老保险缴纳申报业务、年度残疾人保障金的缴纳申报业务、银行账户的管理(包括开设、变更、年审、对账以及办理单位业务项目的协议签订等工作)、负责办理有关银行票据业务并负责保管和使用、负责保管财务专用章,做好差旅费报销及员工工资的发放、协助单位公务卡业务办理以及完成领导交办的有关工作等,工作流程的转变在责任上增加了其管理难度和范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职能的发挥[3]。
行政事业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职能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公共事业的快速发展,其工作量以及工作任务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因此也需要对自己分内的任务进行细化服务管理,以及确保公共服务能力的落实以及效能发挥。与此同时也可以注意到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主要岗位正在与数字化产业技术进行融合,例如“数字政府”公共财政综合管理平台系统、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等,由此可以看出既包括对国有资产的登记及实物报废处理、同时也包括非税系统的资金缴纳以及账户打理。因此需要对其工作进行前期的预算编制,预算管理程序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对资金使用进行规划,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岗位内控机制不够完善,再配套制度上也没能结合预算方案要求进行计划,对于以往经验依赖较多,这也就造成了预算管理方面出现了漏洞,包括缺少科学性、严谨性以及细化性,不仅会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利用效率低下问题,同时还可能产生国有资产控制不严或者财务管理出现流动的问题[4]。
会计集中核算有效地将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进行了分离,并通过双重机制使得徇私舞弊和数据造假的风险降低,同时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整个业务流程会经过多人环节,知情范围的扩大,使得会计业务工作更具有公开性和透明性。但是在统一核算的工作模式下,核算部门的财管人员却无法直接参与到基础业务报表的环节,因此在本单位的业务状况方面不能很好的判断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另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仍然沿用传统的手工报表方式,记账过程效率低且易出错,缺少精准度、没能有效地建立数字化平台,因此很容易出现数据错误等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现有的财务集中核算过程中其内控不足,各项经费划分不明确,为了操作方便专项资金与公共资金常常混合使用,在各类公共服务过程中资金使用缺少监管。另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由于业务范围较广及工作内容较多,而现有的员工数量较少,无法短时间内完成核算,因此面临着很大的工作压力,为了避免拖延时间过长因此采用经费不区分的模式。由此可以看出,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资金使用率偏低,不仅降低了自身的服务及工作效能,同时也对自身的资金监管存在隐患[5]。
内控机制是针对形成事业单位自身管理方面的问题的优化措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提升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是保证及高效治理的主要依据。内控机制需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风险评估,才保证正常经营及活动的基础上探索和创新全新的工作路径,确定职能和权利能够灵活运用,同时也为财务管理者的本职工作打好基础,避免出现越位或缺位的情况,是公共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6]。
从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来看,对于工作人员的约束与管理不能仅仅依靠自我的思想意识,而是要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个人的道德行为准则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而切实的预防措施和管理框架能够让人们在一个制度下进行守法遵则,这样才能让监管行为处于可控状态。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控机制建立,可以有效的避免和预防廉政风险,有效遏制贪污腐败和资金挪用等乱象出现。
行政事业单位的集中财务核算管理,更多的是对工作流程的改变和优化,同时要求各部门之间具有良好的沟通机制,但是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却没有进行内控机制建立,导致在资料传递、资料共享和信息沟通环节出现失真问题,无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建立有效的内控机制可以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让信息传递有责可追,有认可查实信息资料,在互相的制约环境中保证真实性、准确性,切实有效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同时也能促进财务集中核算的优化发展[7]。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应转变思想,从传统的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以往的会计工作仅仅发挥了其记账功能,远不符合当前的社会发展以及工作需求,而是更加注重会计的核算执行力以及信息反馈收集作用,向管理型转化的特点就是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事前控制,并在资金的支付和支付后确定方面进行数据比对。其次,行政事业单位采用财务集中核算方式,虽然进一步确保了资金运用的合理性,但与此同时也增加了资金管理风险,由于资金过于集中,因此必须加强内控管理,建立高效的制约机制,以此抵抗风险,尤其要建立和完善大额资金审批制度、物资管理内控制度以及超额计划审批制度等,明确各方责任人,强调“有资可追、有责可查”。在单位内部形成互约形式,以此提高内部监管效能。最后,由于会计集中核算的主体是政府,所以要注重顶层设计方向,管理层要加强审计对会计的再监督,而会计人员则要注重自身的服务意识,更多的价格当前数据化技术融合,建立无纸化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集中核算内控机制[8]。
预算制度是国家行政机关对于自己使用的重要约束手段,同时也能为行政事业单位处理财务管理问题提出更加优化的解决路径,反向刺激行政事业资金管理的自我完善。近些年虽然从党中央逐层向下逐渐灌输预算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各地方基层单位仍存在政策把握不精准预算应用不广泛、细节问题不完善的问题,这也导致了预算制对于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的资金使用有着较大出入,不仅没能为形成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提供良好优质的计划,还可能造成核心内容的偏差。针对这样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规范预算制度,加强预算控制,并结合历年的资金使用情况建立数据分析报表,全面思考各个部门的业务开展情况,并针对细节进行逐一分析,让预算信息更加精细化,同时也要强调预算编制的灵活性,针对实际情况的转换性。针对这样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规范预算制度,加强预算控制,并且和历年的资金使用情况建立数据分析报表,全面思考各个部门的业务开展情况、针对细节进行全面分析,让预算信息更加精细化,同时也要强调与转变,使得灵活性更多的为突发事件紧急事件留备足够资金。另外,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内容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优化调整,对比查找出实际偏差的原因,注重处理结果的科学性,严防各部门的经费流失以及资金挪用,强调财政审查、财政纪检工作与预算工作的联合效能,提升行政事业的资金使用合理性。
首先,财务集中核算需合理分配各岗位各部门的职责,从内部进行严格管控,并对相关的财会报账流程进一步细化完善,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及工作内容千差万别,因此不能采用统一化的模块,而是要注重个性化需求,让资金费用流程更加合理化,并在实践中进行流程标准化处理,促进财务集中核算的规范性进展。其次,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要在预算阶段做好充分准备,强调其资金的弹性制度,而会计的资金申请要满足预算控制指标,对于年内的资金使用超支情况,要进行详细记录和备案,为下一年的预算申请打好基础,同时也要为自身的财务开支做好监督。最后,行政事业单位要监督各单位和各部门的财务开支,建立财务红线预警机制,每季度或每月会计部门要进行资金流向对比分析,了解资金节约或资金超支的具体情况并深入分析,财务红线预警机制可以提前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使用情况敲响警钟,并为下一阶段的财务使用情况做好提前计划[9]。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应深刻认识到财务集中核算的重要性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深远影响,并从自身的工作实际角度出发对财务集中核算进行补充,尤其在细节问题想要注重挖掘依据,不断优化现有的工作体系。其次,相关工作人员也应该注意到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内容也在逐步细化,但是财政拨款是有限的数量,需要在保证各项工作稳步进行的前提下完善资金分配,有针对性的将资金浪费、资金挪用问题进行集中反映,节约每一笔开支,强调资金的预算审核,同时也鼓励将财务报表进行公开,通过多元化的渠道接受大众监督,为反腐倡廉、营造健康的政治环境打下坚实基础。最后,随着当前科技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也必须与互联网、数字化技术进行有效融合,充分利用网络和计算机的优势进行数据整合、报表分析,以此提升财务工作效率,这样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根据情况打造符合自身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议定期组织相关财务人员进行教育学习和培训,强调财务技能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并多渠道为相关人才提供学习和提升平台。
综上所述,财务集中核算转变了传统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模式,对于细化财政资金的使用范围、提高内部核算效等具有积极性意义,同时也能防止资金腐败问题发生,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的社会管理部门,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变化,在思想上认识到财务集中核算的价值,并深入了解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从多方面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集中核算的内控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策略解决,把握财务集中核算内控方向,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与核算综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