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艳
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较为常见,随着目前治疗技术不断提升,死亡率有所降低,但患者预后多遗留肢体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康复干预对此类患者至关重要[1,2]。但是目前护理模式选择尚无统一标准,需结合患者具体需求和临床实际情况,做进一步探究。本文探究了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凌源市中医院收治的92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组和B 组,每组46 例。A 组男25 例,女21 例,年龄46~71 岁,平均年龄(58.72±4.55)岁,病程2~17 个月,平均病程(9.82±3.32)个月;B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9.33±4.92)岁,病程2~18 个月,平均病程(10.13±3.12)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B 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评估患者病情,遵医嘱进行用药指导和饮食指导,监测患者是否出现睡眠障碍等不适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强化肢体功能锻炼,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开展训练。A 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措施[3,4]:①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科室负责人担任组长,并组织培训活动,组员均为具有脑卒中护理经验且年资>3 年的护理人员,考核通过后入组工作;②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护理人员对既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充分了解患者实际情况,查阅相关资料,制定护理路径表;③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入院1 d: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说明医护人员及医院情况,介绍疾病康复过程,说明注意事项,引导患者进行系统检查;入院2~7 d:评估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训练,以被动训练为主,配合心理疏导,引导患者放松心态,保持良好睡眠质量;入院8~14 d:评估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若无异常或加重情况,引导患者开展坐位和站位训练,遵照循序渐进原则;同时配合吞咽功能训练,进行伸舌、屈舌、旋转、卷舌训练,并练习咀嚼功能,此外进行语言发音训练,配合穿脱衣物、洗漱等训练;出院指导:出院当日对患者进行系统评估,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说明后续康复训练方案,留取联系方式,定期随访。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护理效果评估,效果判定标准[5]:显效:护理后患者症状基本恢复,NIHSS 减分率≥70%;有效:护理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NIHSS减分率为50%~69%;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NIHSS 减分率=(护理前评分-护理后评分)/护理前评分×100%;②护理满意度评估,使用调查问卷方式,评估患者对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等满意情况,评分为0~100 分,根据得分划分3 个等级:非常满意:91~100 分,满意:61~90 分,不满意:0~60 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6]。③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使用ADL 量表,满分100 分,分值越高说明行为能力越强;④认知状况评估,使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评估记忆力、动向力和回忆力等情况,>27 分为无认知障碍。①、②于护理后4 周评估,③、④于护理前1 d 和护理后4 周评估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A 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3.47%,高于B 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A 组护理满意度为95.65%,高于B 组的8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ADL 评分、MMSE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ADL 评分、MMSE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ADL 评分、MMSE 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A 组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表3 两组ADL 评分、MMSE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ADL 评分、MMSE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B 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缺血性脑卒中多伴有肢体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吞咽障碍等问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康复,这无疑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并增加了家庭及社会负担,因此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干预中,除了解除病因、促进患者病情恢复,还应重视患者的康复性护理,以改善患者预后状态,提高其生活能力,但具体干预模式选择尚存争议[7,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 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护理后ADL 评分、MMSE 评分均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分析如下[9-12]:①临床护理路径具有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优势,护理人员参照患者实际需求制定路径表,再根据路径表内容开展具体工作,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护理服务延误或错乱情况,符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时间的特征;②临床护理路径工作开展中,路径表发放给患者及其家属,使其事先了解护理工作内容,使其更好地配合医护工作,同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出意见,使得护理工作更适合患者。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干预中,保证了护理工作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兼顾患者心理状态和生理状况,同时注重肢体功能、吞咽功能等康复训练,为患者提供科学训练指导,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其康复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患者护理效果,促进其日常行为能力恢复,并改善其认知障碍情况,患者更为满意,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