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对剖宫产产后DVT形成的预防效果及对产妇凝血功能的影响

2021-01-16 05:51余凯邱丽花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33期
关键词:肝素血小板剖宫产

余凯 邱丽花

随着我国临床剖宫产术不断成熟及完善,多数高危产妇分娩会选用剖宫产,但剖宫产术后仍难以避免会出现各类并发症,如下肢静脉血栓,若未及时进行有效处理,将会引起肺栓塞,危害到产妇的生命安全。因此,术后预防DVT 形成对于剖宫产术高危产妇术后身体康复尤为关键。低分子肝素作为临床防治DVT 形成的常用药物之一,近期有研究发现[1],在用于预防术后产妇DVT 形成具有良好效果。鉴于此,本次研究对低分子肝素预防剖宫产产后DVT形成展开相应的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70 例剖宫产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 例。观察组中初产妇20 例,经产妇15 例;年龄22~36 岁,平均年龄(28.46±3.42)岁;体重52~70 kg,平均体重(62.12±3.25)kg。对照组中初产妇19 例,经产妇16 例;年龄21~35 岁,平均年龄(28.10±3.55)岁;体重52~69 kg,平均体重(61.25±3.54)kg。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相关检查(超声)符合《现代妇产科治疗学》中剖宫产手术指征[2];②均为单胎妊娠;③产妇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④自愿接受剖宫产手术;⑤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存在术前凝血功能障碍及出血倾向者;②对肝素药物存在过敏情况;③伴严重肝肾疾病者;④存在精神疾病及认知障碍者;⑤临床资料缺失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干预:①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关注子宫复旧、恶露排除及腹部切口情况。②术后保持去枕平卧6 h,协助产妇活动膝关节、换关节及抬臀,指导双侧足踝活动,并定时按摩小腿,由肌肢体远端逐步按摩到近端;术后6 h 之后可指导产妇在床上更换体位,半小时更换1次,以促进早期下床活动。③及时为产妇补充电解质与水,避免出现血液高凝现象。④术后6 h 可多饮水,进食留置食物,减低血液粘稠度,并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确保大便排泄畅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低分子肝素(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409)干预:于皮下注射200 U/kg,1 次/d,用药总剂量不得>18000 U/d。两组产妇均维持干预3 d。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产妇术后DVT 形成发生情况。②凝血功能:干预前后分别抽取两组产妇的空腹静脉血液3 ml,使用全自动血凝仪器检测APTT、PT、D-D、FIB 水平。③血常规:分别在干预前后抽取两组产妇的空腹血液,使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器对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进行测定。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DVT 形成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DVT 形成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DVT 形成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产妇APTT、PT、D-D、FIB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产妇APTT、PT、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FIB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比较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aP<0.05

表3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比较()

表3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比较()

注: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剖宫产产妇相比起自然分娩产妇更易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其中尤为典型的是DVT 形成,直接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据相关研究显示[3],剖宫产产妇术后发生DVT 形成主要因素包括孕期并发症、孕晚期硬膜外麻醉、长时间卧床及凝血因子增多等。剖宫产产妇术后血小板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改变,使得机体血液内血浆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含量升高,导致产妇血液持续高凝状态。尽管血液高凝状态可促使产妇血小板凝血功能提升,但在发挥凝血、止血功能时,也相应提高了产妇DVT 形成发生率[4]。因此,对于存在高危因素DVT 形成剖宫产产妇,需要在术后加强相应护理及治疗,以降低DVT 形成发生率。

低分子肝素具有高活性抗凝血因子Xa,相比起普通肝素而言,生物利用度更高且个体差异小,可有效降低血小板抑制作用,不易引起出血。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DVT 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刘剑等[5]研究结果相符合,由此可见,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减少剖宫产产妇术后发生DVT 形成,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低分子肝素通过皮下注射,可以抑制产妇体内外血栓及动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不会过多影响到血小板凝聚,从而在发挥预防DVT 作用时,不会对机体凝血功能造成过大影响,安全性较高[6,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干预前后APTT、PT、D-D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干预后FIB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马金枝等[8]研究结果相符合,由此说明,低分子肝素较少影响到凝血功能,而FIB 降低也就说明在防治DVT 形成中效果明显。低分子肝素属于临床常用抗凝药物,其药理作用为在不影响机体血小板结合、血小板凝聚功能等基础上,对凝血因子Xa 活性进行抑制,加快优球蛋白及纤维蛋白的溶解速度,从而发挥抗血栓与抗凝作用[9,10]。除此之外,本次研究显示:两组产妇干预前后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邰莹等[11]的报道中也有类似结果,进一步说明了低分子肝素不会影响到血小板凝聚功能。对于剖宫产术后产妇而言,除了采取必要的药物干预手段,术后护理也相对重要,在术后需抬高产妇下肢、定时翻身及更换体位,以确保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同时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也有助于帮助预防DVT 形成,多使用易消化类食物,避免发生避免,减少由于腹压增大而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肺动脉阻塞,防止发生DVT 形成。

综上所述,针对剖宫产产后预防DVT 形成采用低分子肝素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肝素血小板剖宫产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手工浓缩血小板过滤白细胞的临床意义探讨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