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丽比亚·司马义 迪丽拜尔·吾守 艾克白尔江·艾尼瓦尔 宋全明
乳腺癌属于我国较为常见的疾病,属于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一般出现在女性群体。乳腺癌细胞通常并不具备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的连接相比于正常细胞更为松散,因此很容易脱落,一旦出现脱落情况,癌细胞在游离形态下就会随着淋巴液以及血液向患者全身播散,从而出现转移,对我国女性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据相关报道表明,乳腺癌患者约有5%~10%是遗传倾向性,其中45%与BRCA1 基因有关,35%与BRCA2 基因有关,并且大量研究能够充分表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BRCA1、BRCA2 有密切联系。除此之外,乳腺癌易感基因的确存在不同的突变,而我国新疆喀什地区的乳腺癌患病率在逐渐攀升,常年居高不下,因此深入探讨、分析新疆喀什地区乳腺癌患者BRCA1、BRCA2 蛋白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本院于2018 年1 月~2020 年2 月接诊的50 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此来探讨新疆喀什地区乳腺癌患者BRCA1、BRCA2 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并进一步了解患者年龄、肿块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与 BRCA1 和BRCA2 表达的关系,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2 月本院接收的50 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0 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为常规组,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常规组患者平均年龄(50.64±4.43)岁,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50.82±4.5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手术治疗和病理检查(ER、PR、HER-2和Ki-67 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证实为乳腺癌患者[1];②均为女性患者;③均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④术前未行放化疗;⑤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标本均使用4%甲醛固定,并通过石蜡包埋,切片厚度为3 μm,然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其进行检测[2]。浓缩型鼠抗BRCA1 单克隆抗体与兔抗BRCA2 多克隆抗体均来自福州迈新公司,工作液浓度分别为1∶40、1∶50、1∶60,之后通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 Envision 二步染色法进行检测,染色步骤如下[3]:①二甲苯脱蜡10 min×2 次;②梯度酒精洗(100%、90%、80%、70%)各1 min;③蒸馏水洗片刻;④3% H2O2去除内源性酶,室温10 min;⑤蒸馏水3 min×2 次;⑥Ki-67 切片微波抗原修复或高压抗原修复(现场操作);⑦蒸馏水洗3 min×2 次;⑧PBS洗3 min×2 次;⑨加鼠抗人Ki-67 孵育放于湿盒中,4 ℃过 夜;PBS 洗3 min×2 次;Ki-67 加HR-PantiMouse/Rabbit 孵 育30 min 37 ℃;PBS 洗3 min×2 次;DAB 显色(棕褐色),镜下控制;自来水冲洗5 min;苏木素复染,水洗,梯度酒精(70%、80%、90%、100%)脱水;切片风干后中性树胶封片。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BRCA1、BRCA2 蛋白表达情况,BRCA1 与BRCA2 的阳性表达方式均为细胞核、细胞浆内出现棕色颗粒,BRCA1 阳性细胞数<10%为阴性(-),≥10%为阳性(+)[4];BRCA2胞质及胞膜无黄色阳性反应物或<5%为阴性(-),≥5%为阳性(+)[5]。分析BRCA1、BRCA2 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病理特征包括组织学分级、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大小、组织类型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BRCA1、BRCA2 蛋白表达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BRCA1 与BRCA2 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BRCA1与BRCA2蛋白表达定位主要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常规组BRCA1 与BRCA2 蛋白表达定位均在细胞核。
表1 两组患者BRCA1 与BRCA2 蛋白表达情况比较[n(%)]
2.2 BRCA1、BRCA2 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 组织学分级:BRCA1 组织学分级Ⅰ级、Ⅱ级(-)11 例(22%),(+)10 例(20%),Ⅲ级(-)15 例(30%),(+)14 例(28%);BRCA2 组织学分级Ⅰ级、Ⅱ级(-)13 例(26%),(+)10 例(20%),Ⅲ级(-)14 例(28%),(+)13 例(26%)。不同组织学分级患者的BRCA1、BRCA2 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1、0.1090,P=0.9634、0.7412>0.05)。
患者年龄:BRCA1 患者≤35 岁(-)13 例(26%),(+)12 例(24%),>35 岁(-)11 例(22%),(+)14 例(28%);BRCA2患者≤35 岁(-)5 例(10%),(+)14 例(28%),>35 岁(-)19 例(38%),(+)12 例(24%)。不同年龄患者的BRCA1 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05,P=0.5713>0.05);不同年龄患者的BRCA2 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30,P=0.0163<0.05)。
淋巴结转移情况:BRCA1 淋巴结转移0 枚(-)10 例(20%),(+)8 例(16%),1~3 枚(-)5 例(10%),(+)4 例(8%),4 枚 以 上(-)13 例(26%),(+)10 例(20%);BRCA2 淋 巴结转移0 枚(-)11 例(22%),(+)7 例(14%),1~3 枚(-)6 例(12%),(+)3例(6%),4枚以上(-)12例(24%),(+)11例(22%)。不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BRCA1、BRCA2 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651、0.5935,P=0.5457、0.4411>0.05)。
肿瘤大小:BRCA1 肿瘤≤5.0 cm(-)21 例(42%),(+)19 例(38%),>5.0 cm(-)6 例(12%),(+)4 例(8%);BRCA2肿瘤≤5.0 cm(-)22 例(44%),(+)18 例(36%),>5.0 cm(-)5 例(10%),(+)5 例(10%)。不同肿瘤大小患者的BRCA1、BRCA2 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812、0.0805,P=0.6704、0.7766>0.05)。
组织类型:观察组患者BRCA1、BRCA2 蛋白浸润性导管癌(-)17 例(34%),(+)33 例(66%),常规组患者BRCA1、BRCA2 蛋白浸润性导管癌(-)9 例(90%),(+)1 例(10%)。观 察 组BRCA1、BRCA2 蛋 白 浸 润 性 导管癌阳性表达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6425,P=0.0011<0.05)。
乳腺癌属于女性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居高不下,而且有着较高的死亡率,而新疆喀什地区的患病人数更是逐年攀升。乳腺癌患者有90%~95%为散发性乳腺癌,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引起乳腺癌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携带乳腺癌相关的突变基因、月经初潮早和绝经迟、长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绝经后肥胖并长期过度饮酒等。而散发性乳腺癌与气候、地域有着更密切的关系,比如新疆喀什地区乳腺癌发病率就要明显高于其他普通地区,有相关报道指出,新疆喀什地区乳腺癌高发的重要因素为BRCA1、BRCA2[6-8]。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BRCA1 与BRCA2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RCA1 与BRCA2 蛋白表达定位主要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常规组BRCA1 与BRCA2 蛋白表达定位均在细胞核。在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阳性定位均为细胞核,这种良恶性表达位置不一致的原因很有可能是肿瘤本身所引起的,不过由于本次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所以可能会出现偏差,可能会导致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肿块大小患者的BRCA1、BRCA2 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BRCA1、BRCA2 与这些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性;不同年龄患者的BRCA2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RCA1、BRCA2 蛋白浸润性导管癌阳性表达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分析新疆喀什地区乳腺癌中,BRCA1和BRCA2 的缺失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与组织类型及患者年龄有相关性,因此,进一步地研究BRCA1、BRCA2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