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居家健身”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民健身新模式

2021-01-16 04:14张双玲满晓霞
健康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居家青少年运动

张双玲,满晓霞,2,张 翔,张 杰

(1.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0;2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100088)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李克强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健身”应时而生,整合全民健身资源,实现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的全民健身服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自2019年12月暴发以来席卷全球,它的高传染性、广泛性及复杂性唤醒大众的健康意识。研究表明[1],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免疫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疫情期间“宅家”隔离,为了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室内运动成为疫情期间健身的最佳选择。国家体育总局2020年1月30日印发了《关于大力推广居家健身科学方法的通知》,提倡进行居家健身。“互联网+居家健身”的全民健身新模式旨在丰富居家活动,减少外出,防止疫情扩散,同时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助于提升民众健康水平。

1 居家健身的现状

1.1 儿童居家健身 儿童居家健身以发展运动技能,传递运动知识,培养运动习惯,树立运动自信为目的[2]。疫情期间,家长在幼儿健身活动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由旁观者变成了主动参与者,由支持者变成了引领者,由安全运动的提醒者变成了指导者。张加林等[3]认为,家长的健身理念与参与健身的表率作用对孩子参与健身活动有积极的影响。Cools等[4]通过调查846个家庭发现,父母的健身爱好会对儿童产生影响,其中父亲的健身水平与学龄前儿童的运动技能发展情况呈正相关。80后和90后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体育教育,大部分都为孩子选择了各类健身方面的活动,这对儿童动作技能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例如,中国舞、芭蕾舞、街舞、体育舞蹈等促进儿童的柔韧性和平衡性的发展;跆拳道、空手道、武术等对儿童的动态稳定性及肌肉适能的发展较好;书法、美术等静态的活动也对儿童手部的灵活性发展有很大的益处。

2019年发布的《学前儿童身体活动》指南指出,儿童每天至少保证3小时以上的身体活动,其中1小时要达到中等强度。战“疫”期间因减少外出而拥有了大量亲子时间,家庭对孩子的健康和体育习惯的培养更加重视,丰富多彩的家庭亲子活动不仅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和认知能力,还可以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氛围。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联合奥运冠军,拍摄亲子趣味健身视频,通过互联网搭建亲子比赛的云平台,邀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倡导居家亲子健身。幼儿的居家健身除了运动神经和大脑运动中枢的发展外,还要增加挑战性、游戏性和趣味性,比如家里的客厅可以变成跑道;茶几可以作为乒乓球案台;用玩具、布娃娃、呼啦圈进行套圈游戏;易拉罐、书本、凳子等伪装成障碍物;双腿或胳膊夹住气球、皮球的花样赛跑等。

1.2 青少年的居家健身 第四次营养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的肥胖率10年内增长了2倍。此外,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报告,我国小学生的近视率为36.0%,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0%。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发起的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要求青少年每天锻炼1小时,在健身过程中至少掌握2项健身方法与技能。迟昊阳等[5]通过调查306名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习惯,发现大学生不参加锻炼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太忙没有时间、不喜欢运动以及没有合适的锻炼团队或同伴。青少年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家中度过,青少年健身要以家庭为突破口,主要发展青少年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5个方面。刘斌等[6]随机调查了1 723个家庭,探讨家庭因素对青少年健身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与孩子共同参与对青少年健身的影响最大。因此父母首先要积极参与运动,小手拉大手,形成伙伴式居家健身。

疫情发生正值寒假期间,长时间宅家会打乱正常的生活习惯,静坐时间显著增多,身体活动减少。网络课程的普及、电子设备使用时间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青少年用眼过度现象。针对疫情,各地市教育部门均出台了青少年居家健身指南,增加居家体育锻炼时间,眼保健操、手机操、广播体操等多种形式,停课不停练。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全民健身活动委员会推出“在家也能上的体育课”,让广大青少年在疫情防控期间,居家学习的同时,可以保证身体健康和有效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该平台还拥有很多亲子互动的场景,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参与其中,给予青少年更多的鼓励和表扬,调动青少年参与的积极性。青少年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制订锻炼的时间表,确定锻炼目标;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年龄、性别等,从各高校、健身组织、俱乐部、体育明星、APP小程序推送的宅家锻炼“秘笈”中,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项目和方法。

1.3 中年人的居家健身 中年人平时工作忙碌,生活压力大。同时,中年人也是慢性病高发的群体,因此保持身体健康格外重要。健身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提高生理机能,还可以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苗志刚等[7]通过调查中年人体育健身现状,发现47.2%的中年人由于工作和家务繁忙而影响体育健身活动,尤其是现代中年女性,在事业上多有成就,在家庭中也负有较强的责任感,她们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工作和家务上,导致中年女性的家庭负担大于男性,健身活动相对减少,甚至没有时间去健身。

中年人的健身状况直接关系到老年时的体质健康,中年人坚持健身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延缓衰老、降低疾病的发生率。目前中年人的居家健身方法不再局限于平板支撑、负重力量等徒手运动,家庭式跑步机、哑铃、拉力器、健身球、滚轮等器械也逐渐走进家庭。瑜伽因其体态柔美兼具调节身心的功能,是中年女性比较偏爱的健身方式[8],疫情期间,在家中练习瑜伽,既能强健体质,提升免疫能力,还能减脂瘦身,美化形体,使身心平和。据统计,疫情期间武汉市民对瑜伽视频的搜索峰值同比上涨354%,瑜伽课程的关注度排行全国第一。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组建“抗击疫情健身瑜伽教学视频编创小组”,结合瑜伽运动健身、健心的功效,以及简单易实施的特点,研发推出了健身瑜伽系列课程,以满足湖北及武汉方舱医院一线医护工作者和轻度新冠肺炎患者的健身需求。

1.4 老年人的居家健身 目前,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近2.5亿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受到国家、社会的高度重视。针对老年人群的身体特点,相关部门大力推广居家科学健身方法。广场舞因其方便、简单、自由、低成本等特点,深受老年女性的喜爱。研究表明,广场舞可以提高老年人的肺活量、柔韧性、肌肉力量等[9-11],陈炳光等[12]认为长期练习广场舞的老年人在抑郁、焦虑等多项心理状态以及认知能力水平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钟南山科研团队证实“太极拳有助于慢阻肺康复”,武汉方舱医院医护人员和患者齐练太极拳和广场舞的视频播出后,激发起老年人居家健身的热情。各地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也在第一时间录制了教学视频,鼓励老年人居家练习太极拳、健身气功。

2 “互联网+居家健身”模式

2.1 官方媒体+自媒体 互联网时代为政府与公众交流沟通提供了新的模式。官方媒体即政府门户网站、公众办事、政民沟通网站、政务微博,其核心优势表现在公信力、权威性和面对重大事件时理性的分析态度,是引导社会舆论和稳定公众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据统计,截至2020年2月25日,全国各省区市、体育总局系统共发布了1 453条居家健身方法(见表1)。

表1 部分官方媒体发布的居家健身活动

自媒体是公民用以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现阶段国内较为流行的自媒体包括微博、微信公众号平台、朋友圈等。自媒体的海量性特征非常明显,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可以与其他受众互动,在居家健身的宣传与推广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自媒体推送居家健身方法、录制短视频、发布健身图文、远程教学连线,全省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运动员、健身教练、体育老师成为“新网红”,通过自媒体示范讲解,带动了一大批人进行居家健身。例如由乒乓球奥运冠军王楠发起的“宅屋乒乓战”活动,吸引了很多家庭参与。

2.2 健身APP+直播平台 健身APP是指可以帮助用户记录运动健身数据、指导运动项目学习、引领健康生活方式的智能手机或可穿戴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程序[13]。用户在健身时可以查看健身状态、历史记录及指标趋势等。数据显示,我国健身运动APP用户过亿,人均日使用频次为3.05 次、日均使用时长达到 20.17分钟[14]。部分视频平台成立居家健身板块,打造线上直播课程。此外,“互联网+居家健身”还开启了“线上体育课”“云端体育大赛”,例如由国家体育总局、中体产业集团发起的居家健身活动和赛事,其相关话题的累计播放量达26亿次。

3 “互联网+居家健身”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 目前,互联网上所提供的居家健身指导无论是内容、形式都大同小异,从官媒到自媒体,从APP到直播平台,居家健身的内容多样且趋于同质化,甚至有些自媒体或直播间为吸引关注度,创新出一些新奇但无益于身心的健身方法或健身用具,让大众很难达到锻炼效果。

3.2 重示范,轻指导 互联网上提供的居家健身视频可以让人们学习健身动作和要领,但是尚不能达到监督、指导的效果。一方面,如果动作做不够、做不标准,健身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如果进行的健身活动强度过高,还容易造成免疫力下降的“天窗现象”,增加乏力、流感、虚脱的风险;同时互联网居家健身还缺乏大众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合理甄别的指导;此外,亦缺乏健身前的热身准备及健身后的拉伸放松指导等。

3.3 推广建议 “互联网+居家健身”应该“聚合赋能”,推动同质化向特色化转变,针对不同健身人群的需求,开发以线上技术为支撑,线上线下结合的体育健身休闲服务,打造“新互动”“新体验”“有成效”的居家健身模式,推动传统健身向服务导向的转变,促进全民健身覆盖面的扩大。

4 结语

居家健身最忌讳平常不运动、健身搞突击。运动强度对免疫力而言是把“双刃剑”[15],运动强度过低,没有锻炼效果,但是长时间大强度的过量运动,会导致身体机能失调、免疫功能下降、运动损伤风险增加。在居家防疫期间,可以从轻度的运动开始(如多次在客厅来回走动),慢慢向中等强度过渡,即微微气喘但能说出完整句子。同时可加强运动过程中心率的监测,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也就是(220-年龄)×(60%~70%),锻炼时间以30分钟左右为宜。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大众的健身意识及健身行为均大幅提高,最重要的是将这种意识保持下去成为一种健身习惯。疫情过后,可尝试探索推出诸如“办公室”“课间”“公交地铁站”等更具场景化特点的科学健身指导方法,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这对于体育与医疗、健身与健康多领域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将体育部门的专业性、互联网传播的快捷性与医疗系统的权威性充分结合,让体育强国建设与健康中国建设结合,是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完善的问题。

猜你喜欢
居家青少年运动
青少年发明家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不正经运动范
微生高的往事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