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锵
(河西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人们对一个城市整体的主观看法和观念[1]。城市的形象构建及传播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一个必要因素。如今,城市形象已经发展为跨学科研究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课题。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形象营销[2-3]、城市品牌形象传播[4-6]等方面,而在话语层面对城市形象建构和传播的研究起步较晚,数量较少。其中,彭国斌[7]、何竞平[8]等从城市宣传片入手分析城市宣传片中城市形象的建构和传播。胡衬春[9]、张婷[10]、周芬[11]从传统媒体及新兴媒体的角度入手,分析了不同的话语主体(官方媒体和大众媒体)在媒体中对城市形象的话语建构和传播。袁周敏[12]从话语主题、话语形式及话语主体方面,探究话语对南京城市形象的建构作用。周雨等[13]基于生态新闻标题的分析,探究了厦门市生态文明形象的媒介构建模式。基于以上综述,发现城市形象的建构和传播的研究大多以单个城市为对象展开,鲜有对多个城市的语料库研究,缺乏普遍性;而且,研究多从宏观层面分析城市形象的话语建构和传播机制,却鲜有具体的话语策略研究。而话语是城市形象的表征和传播载体,在城市形象的构建和传播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该文从互文性角度出发,以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城(第一季)》栏目“城市初见”环节中32 座城市的推介语篇为语料,分析在城市形象建构中的互文策略,探究城市形象的建构模式,为城市形象的建构和传播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互文性由法国文学批评家Kristeva 首次提出“任何语篇都是由引语拼凑而成的,任何语篇都是对另一语篇的吸收和转化”[14],Kristeva 将这一语篇特性定义为互文性。语篇通过戏拟、引用、拼贴等互文写作手法来实现吸收和转化。互文性是作者有意识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段;他们策略性地指涉其他语篇,目的是促成特定的读者反应[15]。它使我们能够在某一语篇与其他语篇的相互关系中来分析和评价该语篇结构成分的功能以及整个语篇的意义和价值[16]。
该文参照辛斌[15]的做法,将互文性具体分为“具体的”和“体裁的”。具体互文性指一个语篇中的有具体来源的(有名有姓的或者匿名的)他人话语,以及不加表明引用他人话语而产生的互文关系。体裁互文性指的是一个语篇中不同体裁、 风格或语域的混合交融,这种互文性涉及的不是个体主体,而是集合主体,如某一社会阶层或群体[15]。只有据当前语篇中的一处处互文现象找寻到一个个相关的互文本,语篇接受者才得以构建起相对完整的语篇网络,进而才能在语篇的相互联系中较为全面地审视当前语篇的体裁互文性,看各种体裁的混合交融表达了怎样的意识形态,以及这种混合是如何并且在多大程度上帮助语篇生产者实现其交际目的[15]。
话语是城市形象的表征和传播载体,同时又对城市的构建起到了推动作用。该文以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城(第一季)》栏目“城市初见”环节中城市主政者对城市宣传推介的现场演讲为语料。这是一个大型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竞演节目。第一季栏目中共有32 个城市参与,登上节目的城市是亟待被全球深度认识的中国城市代表。在“城市初见”环节中,城市主政者通过现场演讲的形式,介绍城市的经济贸易、历史文化、商业、交通、教育,自然生态及人文习俗等,进行城市推介。因此,以“城市初见”环节中的城市推介语篇为研究对象,既具有普遍代表性,也能满足该文研究从互文性角度研究城市形象话语建构的需求。该文将32 个城市的“城市初见”环节的视频转写成文本语料,语料共计2 万多字。
该文采用NVivo11 对语料进行文本标记,分类。首先标记确定互文本,对具体互文性和体裁互文性进行探析。然后,结合具体互文性和体裁互文性,对语篇生产者使用的互文建构手法的功能性作分析,以求能够深入地把握语篇在形式和意义生成方面的特点,揭示出城市形象的建构模式。
具体互文性指一个语篇中包含有具体来源的他人话语,这些话语可能是有来源依据可寻的,也可能是匿名的。根据互文本的来源,该文将语料文本中的具体互文本分为6 类,分别为历史故事、个人故事、他人评述、古诗词、小说、网络流行语。
2.1.1 历史故事的具体互文
具体互文本中采用最为频繁的是对历史故事的引用。引用的历史事件故事的内容范围极广,如通化市的推介语篇引用了杨靖宇将军领军穿越林海雪原的故事; 上饶市的推介语篇引用了朱熹先生和陆九渊兄弟曾在上饶的鹅湖书院进行的“鹅湖之辩”的故事,引用了方志敏建立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故事;张掖市的推介语篇引用了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带军征讨匈奴的故事; 三门峡市的推介语篇引用了黄河洪水泛滥,大禹抡开神斧,劈出了人门,神门和鬼门的故事; 克拉玛依市的推介语篇引用了钻井队员们冒着严寒制服井喷的“冰塔冰人”的故事。这些故事的引用一方面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渊源,增加了城市的历史底蕴,给受众以历史久远的城市形象,一方面故事的革命特色,抗战特色,文化特色等也赋予城市相应的象征符号。
例1:240年前,蒙古土尔扈特部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残酷统治和欺压,在其首领渥巴锡汗的带领下,17 万部众毅然决然从沃尔加河流域踏上了东归的征程,他们一路抗严寒,斗风沙,同沙皇俄国进行了艰苦的战斗,最后只有6 万多人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就是东归英雄……60年前又是这些英雄的人民,为了祖国国防事业的发展,顾大家,舍小家,拆了毡房,牵着骆驼,赶着牛羊,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自己世代居住的家园,历经三次搬迁,为东风航天城的建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让出了自己最丰美的草原和草场。
这则例子出自阿拉善的城市推介语篇,引用了240年前在阿拉善发生的反抗沙皇俄国统治的故事。故事讲述了阿拉善人民从古至今的英勇事迹,不畏统治欺压艰苦战斗,不畏艰苦为了祖国无私奉献。故事的讲述凸显了阿拉善人民的英雄气概,也赋予了阿拉善英雄的城市的符号特征。
2.1.2 个人故事的具体互文
个人故事涉及对大众所熟知的名人故事的引用,如曲靖市的推介语篇引用了陆良八老坚持30 多年种树、守山的故事;茂名市的推介语篇引用了被周恩来总理赞誉为巾帼英雄第一人的茂名冼夫人的故事; 大庆市的推介语篇引用了世界上一个产油国的代表团来到了大庆,参观铁人纪念馆时为铁人精神所震撼的故事。虽说只是个人的故事,甚至只是平民百姓的故事,但都是城市的缩影,以小见大,看到了城市的发展,看到了城市人们的生活面貌。
例2: 这里我想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来自我们阿拉尔市的家庭。这位老爷爷叫张长坤,当年从延安徒步走到阿拉尔的第一代军垦人,也是我们的教师长。这位是他的儿子,张涛,现在我们阿拉尔农场的一名普通工人,站在最左边的是他的孙子张腾远,大学毕业后毅然地回到了阿拉尔,成为我们军垦的第三代。
这则例子出自阿拉尔市的城市推介语篇,语篇中引用了我们阿拉尔市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尽管语篇中只是简述了家庭中祖孙三代的经历,但却通过一个家庭的例子呈现了阿拉尔市无数个家庭的样子,表现了阿拉尔市历代军垦人的无私奉献和奋斗建设的精神。
2.1.3 他人评述的具体互文
他人评述话语是推介宣传语篇中引用频率较高的话语内容,借他人之口,抒自己之言。特别是名人对城市的赞美,或者权威机构、杂志对城市的评述,都成为城市推介中极富有说服力、渲染力的话语。
例3:著名的诗人郭小川曾经赞叹,这是一片神奇,人间天上难寻。
例4:今天的上饶正如方志敏同志当年所说的那样,到处都有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例3 出自双鸭山市的城市推介语篇,语篇引用了诗人郭小川曾经对双鸭山市的评述话语,更进一步地证明双鸭山市的独特和神奇,更加地吸引游客。
例4 出自上饶市的城市推介语篇,语篇引用了上饶人同时也是革命先烈的方志敏的话语,来表现上饶市今天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2.1.4 古诗词的具体互文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一方面其极富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受众自小都进行过古诗词赏析和学习。因此,对古诗词的引用可以使推介语篇的语言简洁凝练,同时富有感染力,而且可以为推介提供有力证据,增强说服力,还会产生受众的联想和共鸣,引起受众地对城市的兴趣。如茂名市的推介语篇中引用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来夸赞茂名的荔枝;黄冈市的推介语篇中引用了“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来形容百年老校黄冈中学;六安市的推介语篇中引用了“屏障东南水陆通,六安不与别州同。山环英霍千重秀,地控江淮四面雄。”来作为开场语,向大家引荐六安。
例5:来到这里,站在当年周文王与太姒相遇的地方,您就会脱口而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唯美诗句。
例5 出自韩城市的城市推介语篇,其中引用到了《诗经》中的《关雎》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诗句作为《关雎》的头两句,最为人们所熟知,或许受众不知韩城,或许受众不知周文王与太姒相遇在何地,但通过这首诗句的引用,给受众以联想,将城市与诗句联系在了一起,印象深刻。
2.1.5 流行语的具体互文
流行语,特别是网络流行语,形式上简洁创新,内容上现实亲民,风格上幽默传神,受众广,传播快,且互动强。在城市推介语篇中引入流行语,既使语篇显得生动形象,且迅速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例6:酒泉是诗和远方。
例6 出自酒泉市的城市推介语篇。诗和远方的使用出自高晓松的名句“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这句话因触动了很多“70 后”“80后” 的心灵成为网络流行语。酒泉的城市推介语篇中,引用“诗和远方”既符合酒泉处于西北且自古以来有不少诗歌描述酒泉的事实,又引起了受众想去旅行的内心憧憬。
体裁互文性指的是语篇中不同风格、语域或体裁特征的混合交融,是语篇的基本特征。体裁互文性既体现为单一文本中不同体裁风格特征的混杂互映[17],也体现在文本所用某一具体体裁会与相同体裁的其他文本之间构建一种隐藏的联系,使文本读者在理解、接受文本时受到同一体裁其他文本的影响,并产生一系列相关的感受、联想或想象,受到同一体裁文本理解框架的制约,达到与同一体裁其他文本理解模式的一定程度上的契合。
通过语料分析,发现城市推介语篇中存在多种体裁的融合,这使得语篇的建构有着明显的互文特点。城市推介语篇主要以平实、客观、真实的直叙为基本风格,重在向受众介绍自然风光、历史遗产、文物古迹、经济成就等基本事实方面,传达了城市推介者希望受众感受到地对所介绍城市的整体感知。同时,平铺的城市推介中,融合有文学故事,他人评述、诗词,歌曲等体裁,形成了多体裁融合(如图1 所示),并由此产生了丰富的修辞效果,使推介语篇不再是说明介绍,而富有了生命力和感染力,既介绍了城市情况,又以故事感染了受众,以诗词、歌曲的诗意和浪漫产生与受众的情感共鸣,增强了文本的亲近性和读者的切身感。
图1 城市推介语篇中的体裁融合图示
例7: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生活你们向往吗?……最让我震撼的是茂名的果。大家脑海里想象这样一幅画面,海在城中,城在果园,人在花海。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我们茂名还盛产龙眼、香蕉、波罗蜜、番石榴等几十种水果。最让我感动的是茂名的人。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女神,历经千年仍受万民敬仰,被周恩来总理赞誉为巾帼英雄第一人的我们茂名冼夫人。她一生经历了……(歌)茂名我就喜欢你。
例7 出自茂名市的城市推介语篇。语篇里融合了诗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洗夫人的传说故事、歌曲“茂(莫)名我就喜欢你”等体裁。这些体裁的融合增强了语篇的层次感,丰富了语篇的修辞效果,从而赋予了城市的说明介绍语篇生动活力,使语篇极具可读性和感染力。
该文以中央电视台《中国魅力城(第一季)》栏目“城市初见”环节中城市主政者对城市宣传推介的现场演讲为语料,分别从具体互文性和体裁互文性两方面对城市推介语篇中城市形象建构中的互文策略进行探究。根据互文本的来源,发现运用的具体互文本主要有6 类,分别为历史故事、个人故事、他人评述、古诗词、小说、网络流行语。在体裁互文性方面,发现在平铺的城市推介中,融合有文学故事,他人评述、诗词,歌曲等体裁,形成了多体裁融合。研究发现每个城市推介语篇其实是多个互文本介入、 交织的结果,而这些介入和交织同时发生在语篇的多个层面上。通过运用各种互文建构手法,语篇制作者将各类先前语篇吸收、 转换成了当前展示给受众的城市推介语篇,使得语篇言之有据,增加了语篇推介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且与已有文本中进行互文,也使得语篇简洁精炼。同时,通过互文激活了受众的认知,使受众更能接受,更好地记住城市,记住城市的地方特色。而且,在互文过程中,语篇的制作者与受众,语篇与社会历史之间都形成了对话,既形成了一个动态的意义生成过程,聚焦生成出城市形象的标志性符号,赋予城市身份印记。而这种经过互文提炼的标志性符号,一方面作为载体承载着城市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另一方面在城市形象的传播过程中制造文化认同,迅速为受众所解读和接受,更高效地实现城市宣传推介。
这样的互文过程产生了1+1>2 的效果。如历史故事的引用会产生城市历史悠久的意义外,还会凸显城市的符号特征,如阿拉善市通过抵抗沙皇俄国统治和为了国家国防事业,当地百姓举家搬迁的故事凝练出了“英雄”之城的形象符号,酒泉市通过古代飞天故事和现代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故事为树立了飞天之城的形象,延安市通过创造华夏文明的故事和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战斗生活的故事树立了延安红色革命圣地的形象。在引用个人故事这方面,对平民百姓的故事的引用讲述效果最为明显,个人的发展就是城市发展的缩影,可以看到城市的发展历程及今天的发展成就,同时在今天强调“吸引人才,欢迎八方来客”的大环境下,这样可以凸显一个城市的极具包容,海纳百川的符号特征。
该文以中央电视台《中国魅力城(第一季)》栏目“城市初见”环节中城市主政者对城市宣传推介的现场演讲为语料,探究了城市形象建构中的互文策略。研究发现,在城市推介的语篇中,有与历史故事、个人故事、他人评述、古诗词、流行语的具体互文,与文学故事、诗词、歌曲等形成的体裁互文。通过互文使得语篇言之有据,增加了语篇的内涵,也使得语篇简洁精炼。同时,通过互文激活了受众的认知,使受众更能接受,更好地记住城市。而且,互文增强了语篇与受众,城市当下与城市历史文化的对话,进而凝练生成出了城市形象的代表性符号。这些城市形象的符号特征,使得城市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叙事性元素,赋予了城市对外传播的身份印记,进而在传播过程中激活受众对城市的文化认同,使受众能迅速解读和接受推介的城市。在提倡对外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城市故事”的今天,这些互文策略为城市形象建构提供了一种方式,有助于快速有效地建构起城市形象,从而更好地实现城市宣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