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玉华,王玉鹏,翁丽媛,丁鸿昌
(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带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当前形势下,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的应用型高校需要适应社会需求,加强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输送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为行业及企业发展提供新技术上的支持,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步伐,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科技强盛,以及国家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研究和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机制与平台,挖掘并培育优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对增强企业活力、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国内学者先后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措施[1-2],地方高校充分利用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外部资源[3],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理论教学[4-5],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6-7]等提出了建设性的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关键的转型期,传统的产业由于科技含量低、可替代性强,从而造成工业附加值较低,竞争激烈,企业缺乏生命活力与竞争力;引进创新型人才,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研发水平与产品技术含量,已经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该文探讨了应用型高校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集教育、研究、实践、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创业的热情,将更多的大学生培养成优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最终引导社会向创新方向迈进,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科技进步。
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首要条件就是需要大学生本身具备创新创业意识,这种意识决定了当代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人数,进一步影响了创新创业成功的比例;而当前的现状是参与创新创业的大学生人数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现实需求。通过调研分析,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创业的主动性不足。现代大学生的创业有“被迫”性。由于现在就业压力大,大学毕业生普遍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在找不到理想工作的情况下,部分学生被迫选择了自主创业;创业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自己热爱创业,想获得创业成功的成就感,或者去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2)对创新创业认识不足。很多大学生认为参与创业就是参加社会实践或者推销售卖产品,大多数学生对于创业的认知形式只停留在表层,缺乏创新创业所需的系统理论知识体系,尤其是缺乏创业经营理念,同时还可能缺乏资金的来源与支持,导致大学生创业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3)参加创新创业掺有一定的功利心理。目前高校大学生可以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及各种行业协会等组织的诸多创新创业科技大赛,通过比赛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但目前许多大学生将参加比赛作为一种获取证书的快捷途径,将证书用于学业的评奖评优加分,而缺乏真正获取创新创业能力的渴求。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开展除了提高学生自身创新创业意识之外,还需要增强教师的引导作用。高校教师的指导是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要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引导作用要大于学生的创业意识与热情,但目前应用型高校教师对于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很多高校缺少甚至并没有专职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师,扮演此类角色的大多数是辅导员,他们虽然具有不同专业的文化背景,但工作内容集中在学生日常管理、思想引领、班团建设、就业指导等方面,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意识与专业的指导能力。
(2)学校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大多数高校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实践必修环节,但在实际开展创新创业环节时,缺乏系统的课程建设与培训方法,甚至用已有的课程设计或实践实习代替创新创业环节,仅仅是换了个名字而已。
(3)授课方式简单传统。目前很多高校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践教学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创新性思维的启发与开拓。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大多数高校教师对传统教育模式得心应手,培养了擅长做题与考试的学生,而缺乏引导学生培养创新创业兴趣的平台与氛围。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缺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平台与机制,已经限制了各种创新创业类人才的培养。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改革专业培养计划,通过将创业教学落实到必修环节,建设教育平台等方式以解决此类问题。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当前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显现出明显的滞后性,无法满足现阶段对学生综合能力、创新实践等能力的培养要求。应用型高校利用已有资源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已经成为新时代的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也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与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应用型高校在利用自身的教学、科研、科技创新等实践平台基础上,通过构建集教育、研究、实践、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结合各种教学实践基地、科研项目、科技创新大赛等资源,来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内涵,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水平,最终服务于社会发展与国家需求。
理论知识教学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开放校内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库,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提供充分的理论知识来源,解决学生在创业计划中的问题与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采取回放观看视频教程,或者在线向老师提问等方式来解决。线下整合专业教学思路,分年级分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逐渐深入,让学生可以轻松地掌握接受创新创业知识。通过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循序渐进地逐渐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
首先,通过多种途径拓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空间。学校可以成立各类兴趣社团来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定期邀请企业的专家学者举办各种实践实习的经验分享交流会,鼓励学生参加国家、地方以及各种行业协会组织的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与企业联合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让学生们了解企业现场的运行原理与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
其次,每门专业课程可以设置1~2次的专题实践讨论环节。专题实践的主体交给学生,教师提供社会行业的需求信息,在课堂上主要发挥引领和答疑作用。班内学生自主分为多个小组,通过小组成员相互合作的方式进行调研、讨论、总结,最终各组以模型、实物或报告等不同形式得出研究成果,并进行答辩评审。专题实践讨论期间加强师生交流,让学生能够客观认识、正确对待大学生创新创业,注重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寻找发现创新点,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的好习惯。
最后,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优秀的培养措施,根据高校不同专业的特点,制订不同的人才培养计划,让大学生能在掌握所学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大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同时,可以为大学生详细分析实践环节具体案例的创新创业点,为创业人才体系的形成打下基础,扩大人才培养体系与平台的影响范围。
针对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大学教师对创新创业指导实践不足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等问题,基于政府、企业、应用型高校、教师、学生等实体的相互关联,该文提出构建集教育、研究、实践、服务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平台,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如图1所示。
图1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示意图
(1)政府。服务创新创业的企业与个人,发布实习实践信息,给创新创业平台提供服务与实践两方面的支持;从政策上建立创新创业的服务体系,核实并权威发布创新创业实践信息,切实为创新创业开展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导与服务支持。
(2)企业。为创新创业平台提供研究与实践的支持,通过政府权威发布创新创业方向、实践信息等,也可以给高校提供资金进行关键技术研究,为创新创业开展提供有效的指引或资金支持。
(3)高校。为创新创业平台提供教育与研究的支持,依托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实习、创新创业科技大赛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依托学校的师资力量与科研条件,带领并培育学生进行科学研究,解决企业遇到的技术难题。
(4)教师与学生。从大一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度,每位教师指导6~8名本科学生,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安排学生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从科研实践中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师生互动将创新创业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与创新技能。
该文针对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提出基于政府、企业、应用型高校、教师、学生等多层次架构,构建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平台,创新教学方法与培养机制,从而培养出专业技能扎实、学术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已逐步融入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但仍然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结果重于过程等现象。如何落实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的建设,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解决我国创新创业人才缺失的现状,需要应用型高校进一步研究与探讨。